公元960年 在陳橋驛 給趙匡胤強行穿的那件黃袍 到底是誰準備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說歷史的女人——第439期)在中國古代史上,基本上每個朝代的開國建立,都會經過一個艱苦卓絕的過程,要麼是統一內部割據群雄,要麼是驅逐蠻夷入侵,總之國家的建立和帝位的獲得,那是一個非常不容易的過程,也正因此,大多數朝代的開國皇帝基本上都是雄烈之主,辦事有魄力,也多半知道臣民之苦,各朝代初期,國家也基本比較強盛。

但是也有一些朝代的皇帝,是通過比較委婉的方式獲得了帝位,開啟了新的王朝,比如宋王朝。

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是通過一種比較「婉約」的方式取得帝位成為開國之主的。

不過趙匡胤取得帝位的方式雖然「婉約」,但這「婉約」之中卻是綿里藏針,充滿了諸多謎團——比如公元960年正月初四,在陳橋驛,給趙匡胤強行穿的那件黃袍,到底是誰準備的?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弄清這件事的發生背景、時間、和過程:

其一是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的起因背景。

公元960年的大年初一,後周朝廷忽然接到遼國率領大軍來犯的軍報。

當時後周世宗柴榮已經駕崩,在位的是柴榮的四子恭帝柴宗訓。

可是這個皇帝才7歲,還是個小娃娃,什麼事還不懂,雖有符太后主政,但這個符太后也不是善於玩弄權謀的女人,最要緊的是實際兵權卻捏在權臣趙匡胤手裡。

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個7歲的小皇帝基本上處於被架空的地位,一個小傀儡而已。

在面對遼國的軍報,符太后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請趙匡胤出兵迎敵,可是趙匡胤卻說兵將太少,難以抗敵。

於是,符太后只好賜給趙匡胤可以調動全國之兵馬的權力。

得到這樣的條件後,趙匡胤答應出兵。

在公元960年的大年初三,他帶著大軍離開後周都城開封,出發了,但在陳橋驛,他的大軍停了下來,接著就迅速發生了「黃袍加身」的陳橋兵變。

那麼這一切發生的也太突然了!至少在時間上都充滿了問題。

其二我們來看看這件事發生的時間問題,前面說到趙匡胤是公元960的初三帶著大軍出城,然後到了初四夜裡就發生了「黃袍加身」事件。

當時趙匡胤喝醉,其實這時候趙匡胤怎麼可能會喝醉,不過是偽裝喝醉而已。

趙匡胤的弟弟趙廣義(原名趙匡義)和趙普就借住這個機會讓人把一件黃袍強行穿在了趙匡胤身上,趙匡胤酒醒後,眾將士都跪下來山呼萬歲。

事情基本就這樣成了,接著趙匡胤就在當天帶著大部隊回開封了。

下午就出了一套新政權的組成人員名單,晚上就在崇元殿登基稱帝,第二天早上就宣布改國號改元等,然後就是大赦天下,一個新王朝就這樣誕生了。

所有事情,基本上是在一天就完成了,這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其三,我們稍微再回看一下趙匡胤從離開京城到回到京城的過程。

趙匡胤在離開京城的時候,京城裡開始出現這樣的流言,「出軍之日,當立點檢為天子。

」(當時趙匡胤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其實就是皇帝的御林軍總統帥。

)這個謠言引起極大不安,想來後周朝廷也應知道,知道當必有防備才對。

可是我們看趙匡胤在陳橋驛順利「黃袍加身」後帶兵返回開封時,卻並沒有遇到任何阻攔和抵抗,鎮守城門的守將都是趙匡胤的拜把子兄弟,這些人知道趙匡胤兵變,還紛紛開門迎接。

當然若說沒有一個禁軍將軍反對,也不現實,可是僅有一個叫韓通的副都指揮使倒是像抵抗,可是他還沒來得及組織軍隊,已經被殺掉了。

接下來的一切,基本上就像開展一項工作,順利進行,但是順利得令人不可思議。

那麼通過這些粗略的情況來看,在陳橋驛給趙匡胤強行穿的那件黃袍 到底是誰準備的?其實已經不言自明。

至少有一點那是非常肯定的,那就是趙匡胤帶著大軍出城的時候,這一件黃袍其實早已做好,就在軍中攜帶著。

陳橋兵變絕對不是偶然發生的兵變,倘若是偶然引發兵變,那麼在短短一天之內也不可能做好這件「黃袍」。

由此可見,一件「黃袍」其實已經點明了陳橋兵變就是一個巨大的陰謀。

證據有三點:

其一是黃袍的不明來歷以及它的突然出現。

其二是趙匡胤帶兵回城後所遇到的情況,除了守城軍隊不抵抗迎接外,還有就是在搞禪讓的時候,翰林院的官員竟然順手就從衣袖裡掏出了讓後周恭帝讓位的文件,這難道都是提前擬好裝在兜里的嗎?這翰林院的官員難道會神機妙算嗎?顯然不是,真相應該是這一切都在計劃之中。

其三是趙匡胤前往陳橋驛的原因是因為遼軍侵犯,可是趙匡胤並沒有帶兵去把遼國的軍隊打跑,反而是跑回去做皇帝了,那麼趙匡胤做了皇帝後,是不是應該立即帶兵或派兵前去抵抗遼國的大軍呢?顯然應該是的,這是必須的呀,可是事實上趙匡胤繼位後,所謂的遼國大軍來犯之事竟不了了之了。

此外,在史書《遼史》的記載中,這一年,遼國並沒有入侵後周。

至此,一切真相徹底揭開,如果陳橋兵變是一齣戲的話,那麼這個總導演當之無愧是趙匡胤,副導演自然是他的弟弟趙廣義(原名趙匡義),總顧問兼技術指導則是趙普。

主演名單,不再贅述,而後周皇帝和符太后則不過是這齣戲的友情演出演員。

黃袍則是這處戲中最亮眼的道具,它必然是在總導演趙匡胤的簽字同意後,由趙廣義和趙普兩人具體操辦準備的。

​從道義上來看,趙匡胤陳橋兵變雖有不光明的地方,但是從實際歷史貢獻來看,趙匡胤以「黃袍加身」成功發動陳橋兵變,卻有著極大的歷史功勞。

其一是趙匡胤雖為武將,發動兵變卻沒有發生流血事件,把一切都在非常和平的狀態中得到了最佳的解決,這也為後世提供了一個典範,權力可以爭奪,但是大可不必一定要殺人,甚至殺得血流成河。

其二是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結束了五代亂世,再次實現一統,對中華歷史的推進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和作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這裡說的不是電視劇的導演,是歷史活劇的導演。去尋找這樣的導演,就得先找到具體並且典型的歷史大戲。就拿北宋王朝來說,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就完全是這樣的歷史活劇。從現在的戲曲觀點來說,兵變,登基的過...

大宋時期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在宋代開國之前在中華大地上,軍閥互相攻伐,王朝。更別頻繁,社會動盪不安。那時候老百姓的日子,可以用一句老話來描繪。那就是,離亂人不如太平犬。從唐朝滅亡朱溫建立後梁的907年算起。整個五代十國期間...

趙匡胤當皇帝真的是被迫黃袍加身嗎?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後,趙匡...

趙匡胤黃袍加身,其母卻感到很平常!

正月初一時,邊境傳來北漢聯合契丹兵南下攻打後周,後周主政的符太后很是擔心,趕緊召見宰相范質等人商量對策。由於君臣過於緊張,並沒有核實消息的真假,就急忙讓趙匡胤率軍北上抵抗外敵入侵。此時趙匡胤藉口...

歷史上有樣學樣的成功範例——黃袍加身

五代十國至宋初時期,是一個藩鎮割據、軍閥稱雄、兵變頻發的混亂時代。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王朝更迭中,兵變是導致改朝換代的最重要和最普遍的方式。世人熟知宋太祖趙匡胤是發動"陳橋兵變"得以"黃袍加身",卻...

陳橋兵變中的心機男孩——趙匡胤

陳橋事變中,趙匡胤不費一兵一卒,奪取了後周政權,建立大宋。從史書記載而言 ,趙匡胤在整個陳橋兵變事件之中 ,都是處於被動的位置 ,情非得已才坐上皇帝寶座 。但是 ,你要是真的這麼認為那就天真了,...

史上吃相最好看的皇帝

新春秋導讀: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幕後總導演就是趙匡胤,從篡奪的角度看,趙匡胤無疑是亂臣賊子。但是必須要說明的是,在中國歷史上所有篡奪者中,趙匡胤的吃相是好看的,最文明的,說明趙匡胤是個有底限的人...

弟兄們已經決定了,由你來做這個皇帝

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一,正是中國農曆的新年。在這個本該是家家戶戶張燈結彩的日子裡,後周的都城東京(今天的開封)卻傳出了一個謠言:北方的契丹即將發兵南下,而北漢也將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