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害死了趙匡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

公元976年,做了17年皇帝的宋太祖趙匡胤,在夜晚猝然而逝。

趙匡胤死後的第二天,其弟趙光義(宋太宗)繼承了帝位。

對於趙匡胤的死亡,正史中沒有明確的記載。

《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只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

」「受命杜太后,傳位太宗。

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為歷史留下了又一樁懸案,也讓後人產生了許多猜測和遐想:太祖究竟是死於正常還是非命?太宗是不是弒兄篡位?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即是「燭影斧聲」案。

2

公元976年10月,那天天氣極為寒冷,宋太祖趙匡胤心情不好,於是急喚他的弟弟晉王趙光義進入寢宮,並屏退宦官、宮女,只留兄弟二人自酌自飲。

從殿外向宮內望去,只見燭光燈影下,趙光義時而避席,似乎不勝酒力。

飲罷酒,已是深夜,太祖看到殿前積雪極厚,於是便用玉斧刺雪,還不時對趙光義說:「好做好做。

當天晚上,趙光義按照慣例留宿于禁宮之中。

第二天天快亮時,禁宮裡傳出宋太祖趙匡胤駕崩的消息。

於是趙光義受遺詔,於靈柩前即皇帝位。

這就是得出太宗弒兄說法的起因,也是歷史上著名的「燭影斧聲」案。

有人認為「燭影斧聲」也許不是疑案,只是晉王趙光義弒兄篡位的藉口。

3

若宋太祖真覺得時日不多需要安排後事,不可能只單獨召其弟入宮。

這可是宋朝的國家大事,並且趙光義又在喝酒時幾次退避。

或許用玉斧刺雪,就正是趙匡胤與趙光義進行殊死搏鬥的一個寫照,趙光義一狠心便將宋太祖給殺死了。

對於這樣的說法,有人提出過質疑。

司馬光在《涑水紀聞》中記載:「太祖初晏駕,時已四鼓,孝章宋後使內侍都知王繼隆召秦王德芳;繼隆以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乃不召德芳,徑趨開封府召晉王。

見醫官賈德玄坐於府門……乃告以故,叩門與之俱入見王,且召之。

王大驚,猶豫不敢行,曰:『吾當與家人議之。

』入久不出。

繼隆促之曰:『事久,將為他人有。

』遂與王雪下步行至宮門,呼而入……俱進至寢殿。

宋後聞繼隆至,曰:『德芳來耶?』繼隆曰:『晉王至矣。

』後見王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於官家。

』王泣曰:『共保富貴,無憂也。

』」

從這一記載來看,宋太祖趙匡胤過世時,他弟弟趙光義並不知曉,也沒在宮中待過,似乎可以洗去「燭影斧聲」的嫌疑了。

4

但是太祖死後,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年且身體康健,為什麼太祖會傳位與弟弟而不是自己的兒子呢?

更奇怪的是,自趙光義繼帝位後,趙匡胤的長子於公元979年被迫自殺,次子於公元981年無故而死。

從這兩件事情來看,宋太宗趙光義還是很難擺脫「燭光斧影」「戕兄奪位」的嫌疑。

不過,關於趙光義弒兄的原因,史書上還有另一種說法。

後蜀主孟昶歸降,死後其妃子花蕊夫人被宋太祖趙匡胤納為自己的妃子,而且特別寵愛。

可是其弟趙光義也很喜愛花蕊夫人。

5

趙匡胤因病臥床,深更半夜時趙光義膽大妄為,以為宋太祖已熟睡,便趁機調戲花蕊夫人,誰知趙匡胤突然醒來發覺,盛怒之下欲用玉斧砍趙光義。

可是因為病體虛弱,體力不足,並未砍中趙光義。

趙光義覺得不管用什麼方式都不能取得兄長的原諒與寬恕,自己只有死路一條,於是一狠心便殺死了趙匡胤,然後慌忙逃回府中。

等到皇后、太子趕到之時,趙匡胤已經只剩一口氣了。

第二天太祖趙匡胤就死了。

宋太祖趙匡胤是病怒交加而死,還是被他弟弟殺死?誰也不知其詳。

不過十分清楚的是,趙匡胤之死與其弟趙光義當夜在皇宮內院的行為有一定的聯繫,很有可能趙匡胤就是死於親兄弟趙光義的謀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趙匡胤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不是因為一名女子

宋太祖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到公元976年死亡,正史當中沒有明確記載他是怎樣去世的。《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的也只有簡單的兩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

「斧聲燭影」之謎

公元976年十月的一個夜晚,大病中的宋太祖趙匡胤,召弟弟晉王趙光義議事,身旁下人全都退開,不一會兒,有人遙見燭光下趙光義起身離席,像在躲避什麼,接著聽到趙匡胤引柱斧戳地聲,並大喝:「好為之」。第...

花蕊夫人燭影斧聲 了解花蕊夫人的故事

花蕊夫人燭影斧聲,「燭影斧聲」是歷史上的疑案,為什麼跟花蕊夫人扯上關係了呢?事情是這樣的:據說是宋太祖趙匡胤叫他的弟弟趙光義進入寢宮喝酒,兩人都喝得差不多了,趙光義就調戲趙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