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三結義中的故事,這些故事中有哪些是虛構的哪些是真實的呢?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本《三國演義》,洋洋百萬言,其中精彩的情節數不勝數。

但是第一 個為後人所銘記的當屬劉備、關羽、張飛的「桃園三結義故事小說中的這段 描述不長,在此不妨先重溫一下: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雲長大喜。

同到張飛莊上,共議大事。

飛曰: 「吾莊後有一桃園,花開正盛;明日當於園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結為兄 弟,協力同心,然後可圖大事。

」玄德、雲長齊聲應曰:「如此甚好。

次曰,於桃園中,備下烏牛白馬祭禮等項,三人焚香再拜而說誓曰: 「念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 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實鑒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誓畢,拜玄德為兄,關羽 次之,張飛為弟。

《三國演義》的這段描述加起來也就二百多字,看似簡單,但是這個故 事對後世的影響,估計連作者羅貫中自己都沒有想到。

隨著《三國演義》的 廣為流傳,「桃園三結義」膾炙人口、婦孺皆知。

梁啓超先生就曾經在《論 小說與群治之關係》中指出:「今我國民綠林豪傑,遍地皆是。

日日有桃園 之拜,處處有梁山之盟。

」在後來所有的結拜中用的誓言中也少不了 「不求 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這一句,可見「桃園三結義」的影 響力之巨大了。

不過這個故事在歷史上是真的還是假的呢?

《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它是按照東漢三國時期的真實歷史故事 演繹而成的。

而記載東漢三國歷史的史料主要出自西晉陳壽的《三國志》和 南北朝范曄的《後漢書》。

在這兩部史料中是見不到「桃園三結義」的故事 的。

不過,對於劉備、關羽、張飛之間的關係,《三國志》中還是有一些記 載的,結論是這三人的關係確實不同尋常。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有幾個地 方記載了三人之間的關係。

《三國志•先主傳》中說:劉備與關羽和張飛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在 稠人廣坐之處,張飛、關羽在劉備身邊終日侍立,隨劉備南征北戰,不避艱 險。

《三國志•張飛傳》中還特別提到:關羽比張飛大幾歲,所以張飛像對 待兄長一樣對待關羽。

《三國志•劉曄傳》中劉曄也曾經說過:關羽和劉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從以上的三個記載看,劉、關、張三人的關係很親密,但並沒有結義。

而且從最後的一個記載中看出三人之間並不存在結義的可能性。

那麼,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是從何而來的呢?難道完全是《彐國演義》作 者羅貫中的創造嗎?答案也是否定的。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可以說是《三國演義》成書之前數百年時間裡民間藝人們的集體智慧。

「桃園三結義」的最皁出處已不可考了,目前較早的記載出現在宋末元 初郝經所撰《重建廟記》之中,其中就有關羽與劉備、張飛約為兄弟的說 法。

郝經生活的年代正值南宋末年,這說明在南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桃園 三結義」的故事併流傳於世了。

雖然不知道這個故事是如何介紹情節的,但 從後來元代雜劇中的劇情來判斷,這個故事的雛形是非常簡單的。

「桃園三結義」的流行,大概在元代。

當時雜劇成為一個廣為流傳的戲 曲形式。

在元雜劇中就有不少「桃園三結義」故事其中尤以《劉關張桃園 三結義》一劇最具代表性。

該劇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

蒲州州尹臧一鬼打算趁漢末大亂之際自立,請關羽擔任叛軍統帥。

關羽 誅殺臧一鬼之後逃往涿州范陽。

此時張飛正居住在范陽,並開了一家肉店。

張飛平時好結交天下豪傑,故意在店前用巨石壓住一把刀,揚言如果有人能 搬開巨石,就免費送肉。

關羽正巧經過,搬動巨石。

張飛得知消息之後,感 到關羽非等閒人物,便特意找到關羽並結為兄弟^後來二人又巧遇劉備,三 人相邀飲酒。

劉備酒醉後,有赤練蛇鑽人其七竅之中,關羽覺得劉備將來一 定是貴人,於是和張飛一起共拜劉備為兄長H人在城外桃園殺牛宰馬,祭 告天地,並立誓不求同日而生,只求同日而死。

這個故事算是早期「桃園三結義」的版本之一這個故事的設計雖然把 因果關係介紹得比較清楚,但是荒誕成分較多,立意較低,不符合人物的性格 特點。

相對而言,元代出現的《三國志平話》中的情節設計就顯得合理多了:

平陽蒲州解良人關羽,因本縣官員貪財好賄,酷害黎民,一怒之下將縣 令殺了,逃亡琢郡在涿郡范陽,關羽遇到了當地富戶張飛。

張飛見關羽雖 衣衫襤褸,卻相貌不凡,於是上前施禮,在交談之中,張飛欽佩關羽誅殺貪 官的壯舉,於是邀請關羽一起到酒肆喝酒。

正巧當時在范陽以賣鞋為生的劉 備也在酒肆喝酒。

關、張二人見劉備狀貌非俗,有干般說不盡的福氣,有心 結交。

一番談話之後,三人相互傾心,便相約在張飛家中的桃園結拜為兄弟。

三人各序年甲:德公最長,關公為次,飛最小。

宰白馬祭天,殺烏牛祭地a 不求同日生,只願同日死a三人同行同坐同眠,誓為兄弟。

三人共同的理想 為欲救黎民於塗炭之中,解天子倒懸之急。

這個故事的設計比起之前的雜劇,在合理性上要高出很多。

把「桃園三 結義」安排在黃巾之亂的歷史背景下,而將竺人基本都定位在草根階層,具 備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抱負。

但是,無論是元雜劇還是《三國志平話》都存在 著同樣的問題:立意不高,沒有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

因此,如何解決 立意問題就成了 「桃園三結義」故事的關鍵。

那麼,《三國演義》是如何解 決這個問題的呢?

《三國演義》中設計的「桃園三結義與元雜劇和《三國志平話》相比 有幾個顯著不同的地方。

首先,小說家在正式展開「桃園三結義」故事之前,進行了一系列精心 的鋪墊。

使得故事的立意改變了。

這裡不妨引用一段《三國演義》的原文來進行比較:

且說張角一軍,前犯幽州界分 (幽州大守)劉焉發榜招軍時,玄德年已二十八歲矣。

當日見了榜文,慨然長嘆。

隨後一人厲聲言曰: 「大丈夫不與國家出力,何故長嘆?」玄德回視其人,身長八尺,豹頭環 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

玄德見他形貌異常,問其姓名。

其人曰:「某姓張名飛,字翼德。

世居涿郡,頗有莊田,賣酒屠豬,專好 結交天下豪傑。

恰才見公看榜而嘆,故此相問玄德曰:「我本漢室宗 親,姓劉,名備n今聞黃巾倡亂,有志欲破賊安民,恨力不能,故長嘆 耳,飛曰:「吾頗有資財,當招募鄉勇,與公同舉大事,如何?」玄德 甚喜,遂與同入村店中飲酒。

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 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人:身長九尺, 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 凜。

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

其人曰:「吾姓關名羽,字長生,後改 雲長,河東解良人也。

因本處勢豪倚勢凌人,被吾殺了,逃難江湖,五 六年矣。

今聞此處招軍破賊,特來應募小說家在這一段的描述中,首先突出了劉備漢室宗親的地位,這就為吸 引關、張二人的注意提供了一個依據,這與雜劇和平話中的赤練蛇、狀貌非 俗完全不同;其次,小說家把故事發生的時間安排在幽州發榜招軍之時,而 劉、關、張三人的相識與破賊安民戚戚相關,目標一致。

這就把之前的雜劇 和平話中最為忽略的大環境的重要性顯現出來。

這樣的設計不但豐富了人物 思想,同時還為《三國演義》中以劉備為正統的主題做了一個鋪墊。

此外,小說家在設計「桃園三結義」的誓言之時,也做了一個精心的改 動,在誓言中特意加上了「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這 關鍵的十六個字,立即把之前作品中純粹的個人友誼變成了一種共赴國難的 相互扶持,使讀者倍感崇高而親切。

小說家選擇把「桃園三結義」放在全書的開頭,是有著深層寓意的。

它 不僅從全書的開篇就確定了把「義」作為全書的主題之一,為小說之後的描 述中出現的關羽、張飛為輔佐劉備恢復漢室而出生人死、赴湯蹈火的一系列 情節埋下了伏筆,同時也將全書以劉備為正統做了一個明確的表述。

不過,這裡還要附帶說一句:小說在進行描述的時候還是犯了幾個錯誤。

小說家在介紹幽州政局的時候,把劉焉寫成了幽州太守,這就犯了兩個錯誤。

首先,幽州是東漢的一個州,州的長官叫作州牧(也叫刺史),太守只不過 是州下屬的一個郡的行政長官,顯然只能說劉焉是幽州牧或者是幽州刺史; 其次,此時劉焉並不是任職幽州,而是在東漢京城洛陽任職,他不可能出現 在幽州,而是身處洛陽。

第一個錯誤是由於小說家的失誤造成的,屬於無心 之失。

第二個錯誤則應該是作者特意而為之的。

因為在小說後面還這樣寫了 一句:「鄒靖引見太守劉焉。

三人參見畢,各通姓名。

玄德說起宗派,劉焉大 喜,遂認玄德為侄。

」這個意圖很明顯,是為劉備的漢室宗親身份做說明的。

強調劉備的身份,一直是小說家在《三國演義》中著力留給讀者的印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研究發現:歷史上劉關張並未桃園三結義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的故事是這樣敘述的: 話說,玄德與張飛在村店中飲酒,正飲間,見一大漢推著一輛車子到店門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喚酒保:「快斟酒來吃,我待趕入城去投軍。」玄德看其...

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是真是假?

翻開《三國演義》的第一回:宴桃源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小說尊蜀漢為正統,著力推崇蜀漢人物,所以把桃園結義放在全書之首,突出了作者的設計主線。

揭秘三國:桃園三結義真的存在嗎?

相信大多數了解三國史的人,都是從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開始的,至少我是先看的《三國演義》,後來才逐漸的涉獵三國史。羅老先生在《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寫的就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這個故事在...

研究發現:歷史上劉關張從未桃園三結義

《三國演義》第一回「宴桃園豪傑三結義,斬黃巾英雄首立功」,敘述了劉備、張飛、關羽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這個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後人常常也因此而與志同道合之人結為異性兄弟。可見,這個故事在人們心目中...

三國史上並沒有記載桃園結義之說

三國史上並沒有記載桃園結義之說劉昌春東漢末年,朝政腐敗,再加上連年災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劉備有意拯救百姓,張飛、關羽又願與劉備共同干一番事業。三人情投意合,選定張飛莊後一桃園。此時正值桃花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