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長在孫權帳下做高官,諸葛亮為何拒絕東吳的邀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媯滿聰

據史料記載,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是曹操屠徐州之後,背井離鄉來到了東吳,經孫權的妹夫推薦,在孫權帳下做官。

從基層的的文官到武官,最後做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軍職方面做到了大將軍,相當於東吳軍事委員會的常務委員。

當時是亂世,東吳有三江之險,所以是個相對安全的地方。

諸葛瑾考慮到諸葛亮、諸葛均兩位兄弟的安危,曾經托張昭向孫權推薦過諸葛亮。

孫權很高興,也給了張昭承諾。

如果諸葛亮加入孫權的集團,在哥哥的協助下,諸葛亮也能做到一定的位置。

諸葛亮為何拒絕兄長的召喚、張昭的舉薦呢?其實,諸葛亮對東吳政權的特點看得比誰都清楚。

這點是讀《三國演義》的人很難看出來的。

東吳地區與其他的地方不是很一樣。

陳寅恪先生在《魏晉南北朝歷史講演錄》中曾經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東吳的政權特點。

陳先生的原話是「孫吳政權是由漢末江東地區的強宗大族擁戴江東地區具有戰鬥力之豪族,即當時不以文化見稱的次等士族孫氏,借其武力,以求保全,從而組織起來的政權。

故孫吳政治社會的勢力完全操在地方豪族之手。

東吳從東漢到三國形成了顧、朱、陸、張四大家族。

整個東吳的政權直接間接操控在他們手裡,以及依附四大家族陣營的人手中。

諸葛瑾之所以在東吳混出了一些名堂,是因為他從文職轉為軍職,與豪族交好,所以獲得了一定的機會。

四大家族牢固把持政治,不過軍事方面是一點一點滲入的,最終也掌控了軍事,完全凌駕於孫家之上。

諸葛瑾子孫後代最終被滅族,就是因為他們的崛起,打破了四大家族的平衡。

諸葛亮是個極為聰明的人,不至於看不出來這一層關係。

如果諸葛亮到了東吳,核心的權力他很難進入。

一旦進入,最終的結果與兄長家族是一樣的,會被全部清洗。

反觀劉備政權,是一幫寒門草台班子創立的,所以諸葛亮有機會在草根班底的基礎上再造一個世界,而不至於被世家大族掣肘。

事實證明,諸葛亮選擇劉備陣營是對的。

劉備去世後,蜀漢政權內部唯一一個可以威脅諸葛亮的人便是劉備時任命的尚書李嚴。

諸葛亮掌控軍權,很快就就將李嚴打壓下去了。

諸葛亮對李嚴集團表現出了巨大的寬容,也為自己子孫後代得善終提供了基礎。

東吳世家大族在司馬家族掌權後全部倒向了司馬家族,所以蜀國滅亡後,東吳很迅速地就滅亡了。

原本支持孫家的人,轉而全部支持司馬家族,因為司馬家族為豪族出身,政權的基礎是汝潁豪族,所以江東豪族全都望風歸順。

從西晉政權的建立基礎,反觀諸葛亮的擇主思路,不得不佩服他的明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曹操為什麼說生子當如孫仲謀

在三國霸主曹、劉、孫中,孫權無疑是最幸運的:曹操南征北戰,九死一生,好不容易才從一無所有發展到最終擁有半壁江山;劉備亦是顛沛流離吃盡苦頭,終於偏霸一方。孫權則不然,他沒有刀槍火海般的艱難創業經...

「隆中對」只是個可恥的陰謀!

雖然用「可恥」來形容「隆中對」有失偏頗,但種種跡象表明「隆中對」只是個陰謀,「三分天下」並不是諸葛亮對天下之勢的有效預測,而是諸葛家族通過陰謀手段想達到的目的。

他是與諸葛亮齊名的丞相,卻飽受史學家的爭議

飛渡今天要說的這位歷史人物是陸遜,陸遜在三國是一個備受爭議的人物,這主要體現在兩大史學家對他截然不同的態度,裴松之極力黑他,而陳壽卻與之相反非常推崇他。 那麼兩位到底誰說的對呢?其實裴松之說的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