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夷陵之戰後,蜀國竟然還有這麼一支少為人知的勁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馬謖丟失街亭,導致全軍潰敗,大部隊能夠安全撤回漢中,全賴一支神秘之師斷後,這支神秘的軍隊則是無當飛軍

所謂無當飛軍
,是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所組建的一支勁旅,為諸葛亮和姜維的北伐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無當飛軍的第一任統帥是王平,最後一任統帥是張嶷。

張嶷身先士卒,最後與無當飛軍一起戰死陣亡。

第一次北伐出征

無當飛軍是何等形象呢?他們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

善於使用弓弩和毒箭,擅長野戰,因為有兵械扎馬釘和弩箭及地利把握力,非常精於防守作戰。

因為是舉家遷移,所以俗以蠻姑為舞,皆團牌辟(披)發,號嘯而進。

如此奇裝異服,風俗獨特的軍隊進駐蜀都,肯定也帶來不小的文化衝突,至少廣大士族階層一定是又好奇,又擔心。

為了能夠給這些剽悍的戰士以良好的管理,蜀漢委任治軍嚴謹的魏國降將,同為文盲巴西人(是土著寶民)王平為該軍團第一任司令官。

王平,字子均,識字不滿十,與士卒同甘共苦,而生性謹嚴,訓練苛刻,說話嚴正。

這樣一位既能服眾,又嚴厲而帶點兒陰沉的將軍,實在是僱傭軍太合適的指揮官人選了。


無當飛軍不愧南中勇士的威名,英勇善戰,在蜀漢的歷次戰爭中都有著出色的表現。

一出祁山,配屬馬謖部戰張郃於街亭——本來大概也因為馬謖熟悉南中情況,希望他能夠充分發揮這支軍隊的特點。

但是因為馬謖的失誤而致全軍潰敗,打斷後的正是王平率領的僅一千人飛軍,擊鼓虛張聲勢迷惑敵軍,成功的掩護其他各部撤離戰場,自己也全身而退,算是小試鋒芒,而後王平被任命為討寇將軍,領五部(是為飛軍),兼當營事(日常軍事事務),加拜參軍。

開始成為諸葛亮核心精銳。

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師屯南圍,自設計圍司馬懿於祁山。

司馬懿抵擋不住,索性施展圍魏救趙的招數,派前軍張郃領主力大軍攻打王平孤軍,自己領後軍牽制。

張郃猛攻不下,司馬懿的大營卻已經被諸葛亮的大軍攻破了。

另外,無當飛軍由於山地作戰的特點,也被用於討伐叛亂少數民族。

延熙三年(公元240年),漢嘉(今四川雅安北)蠻反,蜀漢出動向寵的宿衛兵代替其前去征討,裝備不可謂不精良,結果這位性行淑均的名將卻死在了少數民族叛軍手中,最後還是無當飛軍從前線調回,才控制了局面。

那時候應該是第二代或者第三代飛軍了。

然而,無當飛軍的結局極為悲壯,公元254年,姜維第七次北伐,為了掩護主帥撤退,5000飛軍在末任軍官張嶷的率領下進行了最後一戰,寡不敵眾,最終全軍覆沒,"殺敵輩之",與兵力二倍於己的魏軍同歸於盡,而張嶷本人也實現了他「殺身以報」的承諾。

之後,雖然還有飛軍之名,並且在防守陽平關等戰鬥中有所表現,但作為一個整體的無當飛軍,已經不復存在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蜀漢精銳軍團無當飛軍的興亡史

三國時期蜀漢由於地處西南和蠻夷接壤雜處,國內經常會發生蠻夷部落叛亂。夷陵之戰後蜀國元氣大傷,在此期間蜀國南中地區的蠻夷趁機發動叛亂使蜀國一度喪失了對南中的統治權。 劉備死後諸葛亮扶立了後主劉禪繼...

諸葛亮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 建立蜀漢僱傭軍

諸葛亮在征服南中後,利用當地少數民族兵源,建立的蜀漢勁旅:無當飛軍,這支部隊和劉備傳統的王牌軍:白耳兵,以及西涼馬氏軍團鼎足而三。這支軍隊富有特色,從部隊性質上說,給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類似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