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失郭嘉,吳失周瑜,蜀失龐統,哪個對三國歷史影響最大?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漢末三國史,我們不難發現,曹操、孫權和劉備,三大梟雄,分別在關鍵時刻,損失了一位頂尖謀士——赤壁之戰前,曹操認為必能使自己成大業的郭嘉離世;孫權終於下定決心,出兵益州之時,周瑜「道於巴丘病卒」;劉備發動入川之戰,準備搶奪劉璋的地盤,與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結果攻打雒城時,鳳雛龐統中流矢而身亡。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更加巧合的是,這三位頂尖謀士,皆英年早逝——郭嘉終年三十八歲,周瑜和龐統,則都死於三十六歲。

那麼,這三位頂尖謀士,誰的死亡對漢末三國歷史,影響更大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分析一下,他們生前在各自陣營中的職責,以及他們去世之後,對己方陣營的發展,以及天下局勢造成的影響。

一、郭嘉之死——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因為一句出處不明的「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很多人認為,郭嘉是三國第一謀士。

且不說諸葛亮「理民之士,優於將略」,就算郭嘉果然強於諸葛亮,也不足以證明,他是三國最頂尖的謀士;這一說法本身,也經不起考究。

說到這裡,可能還有很多讀者不服氣,不認可郭嘉之死,幾乎未能影響天下大勢的說法。

但是,如果我們細細品讀歷史,就會發現,郭嘉雖然有奇謀,但卻並不是萬能的,他為曹操效力期間,曹操沒少打過敗仗,因此即便他不英年早逝,大約也不能助曹操迅速一統天下。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至於赤壁之戰後,曹操說如果郭嘉還在,不會讓他敗得那麼慘,也有待商榷,畢竟郭嘉是北方人,同樣不擅水戰。

也許有人認為,如果郭嘉不死,司馬懿或許不敢篡權。

先不說郭嘉是曹操心腹,而曹丕並不怎麼敬重自己的父親,他會不會重用郭嘉,都不一定。

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已經是公元249年,這個時候,郭嘉就算不死,也已經近八十歲高齡,他又能做得了什麼呢?

二、龐統之死——為荊州淪陷埋下伏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龐統得到劉備的賞識之後,很快便與諸葛亮並為軍師中郎將,並在劉備入川時隨行,並劉備奪取益州,立下了大功。

然而,就在益州將要被拿下的時候,他中箭身亡,讓劉備悲痛不已。

不過這個時候,大局已定,他的去世對入川之戰,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然而,龐統不但軍事才能過硬,還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

如果他不早逝的話,劉備或許不必著急調諸葛亮入川,讓其處理益州的政務,這樣,荊州就不會由關羽獨守,之後的一系列悲劇,甚至夷陵之戰都可以避免,諸葛亮北伐,或許也會更加順利一點吧?

三、周瑜之死——導致天下三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提到天下三分,大多數人都會想到,這是諸葛亮的功勞,畢竟天下大勢的發展,基本與《隆中對》相符。

但是,最先提出天下三分的人,其實是魯肅,而周瑜作為江東大都督,一直想與曹操兩分天下,並已經徵得了孫權的同意,發兵攻打益州。

如果他此舉成功,那麼劉備大約真的沒有機會,成就霸業了。

而江東,也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偏安一隅,大約會一統南方,與曹魏分庭抗禮,甚至與曹魏決出勝負,或直接覆滅,或一舉統一。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

​可是周瑜在攻打益州之前,突然病逝,兩分天下的構想,對東吳而言, 已經不現實,於是孫劉聯盟繼續面和心不和的共抗曹操,天下三分之勢,也成了定局。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郭嘉、龐統、周瑜都是頂尖的謀士,甚至戰略家,而且分屬三個完全不同的陣營,又都英年早逝,不過他們的死,對各自的陣營,以及天下大勢的影響程度,差別卻非常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

三國時期正逢亂世,但是也人才輩出,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謀士武將,可以說為了爭奪地盤而鬥智鬥勇。像曹操就有五大謀士,吳國雖然不及曹操但是也有魯肅、張昭、周瑜等,劉備的謀士相對較少,比如徐庶、諸葛亮、...

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

原標題:這三個謀士如果沒有英年早逝,三國將更加精彩三國時期正逢亂世,但是也人才輩出,各個勢力都有自己的謀士武將,可以說為了爭奪地盤而鬥智鬥勇。像曹操就有五大謀士,吳國雖然不及曹操但是也有魯肅、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