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鳥之子嗣,商湯滅夏只因為用了兩個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湯:玄女生商天下興,任用賢臣內外精。
移滅三族定盛世,成湯五百任我行。
湯
姓名:湯
性別:男性
職業:殷商開過帝王
別名:武湯、武王、天乙、成湯、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稱高祖乙
出處:河南商丘人
商湯其人
商湯(?-約前1588年),子姓,名履,廟號太祖,為商太祖,河南商丘人。
商朝的開國君主,前1617-前1588年在位,在位30年,其中17年為夏朝商國諸侯,13年為商朝國王。
商族興起在黃河下游,相當於的河南商丘一帶。
商部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時期。
這個部落的始祖叫契。
傳說契的母親簡狄洗澡,忽然發現燕子下了個蛋,吃了以後便懷孕生契。
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的傳說。
他本居於亳,是夏朝的方伯,專管征伐之事,他在夏朝末年一舉成為商族的首領,由於愛護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眾得擁護,以至於周圍的一些小國也前來慕名歸附,他任用仲虺和伊尹為相,其勢力便迅速強大起來。
夏朝自孔甲繼位為夏王以後,「好方鬼神,事淫亂」(《史記·夏本紀》),不理朝政,迷信鬼神,專事打獵玩樂,使得人民怨恨,諸侯反叛。
由於國力衰弱,也無法控制各諸侯國勢力的發展。
在夏朝的諸侯國中,商自上甲滅有易以後,勢力逐漸發展壯大。
農業和畝牧業的發展,社會財富的增加,促使商族由氏族制過渡到奴隸制。
為了向外發展勢力,掠奪更多的奴隸和財物,在上甲微到主癸的六個商侯時,曾兩次遷徒,一次是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一次是由殷又遷回商丘。
到了主癸時,商已是一個具有國王權力的大國諸侯了。
主癸死後,由他的兒子湯繼位為商侯。
湯又名履,古書中說:「湯有七名」。
見於記載的有:湯、成湯、武湯、商湯、天乙、天乙湯。
甲骨文中稱作唐、成、大乙、天乙。
金文和周原甲骨文中稱作成唐。
天乙、大乙、高祖乙是商族的後人祭祀湯時所稱的廟號。
在古書中還被尊稱作武王。
厚積薄發
商湯繼主癸作諸侯時,正是夏桀暴虐無道、殘害人民、侵奪諸侯、天怒人怨的時候。
湯就選擇了這個有利時機,開始作滅夏的準備。
商族從始祖契開始,到湯的時候已經將居住地方遷了八次。
湯為了準備滅夏,首先將居住地方從商丘遷到商族祖先帝嚳曾居住過的亳(亳在當下的什麼地方,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是南亳,在今河南商丘北面,另一種認為是北亳,在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
就在這裡積蓄糧草、招集人馬、訓練軍隊。
本來商曾被夏王朝授與「得專征伐」的大權(《史記·殷本紀》、《集解》),他要征伐誰可以不經夏王的批准而有權出兵。
但是湯準備征伐的並不是一般的侯,而是統治全國的夏王朝。
他為了削弱夏王朝的勢力,排除滅夏的障礙,爭取更多的諸侯反夏,首先就從商的鄰國葛開始。
葛(今河南寧陵北)是亳西面的一個諸侯國,在夏王朝所屬的諸侯國中並不算大。
葛伯是一個忠實於夏桀的奴隸主,是夏桀在東方地區諸侯國中的一個耳目。
湯恐葛伯妨礙他滅夏,將他的活動報告結夏桀,就想爭取葛伯不再為夏桀效力,助商滅夏。
但是葛伯是一個好吃懶做的人,就連在古代社會中視國家大事的祭祀天地神鬼都不願執行了。
湯得知葛伯已有很長時間沒有舉行過祭祀,就派了使者前去詢問原因。
葛伯很狡猾,深知商的畜牧發達,有大量的牛羊,就說:「我們不是不懂得祭祀的重要,只是每次祭祀都要用許多牛羊,我們現在沒有牛羊,拿什麼祭祀呢?」商使回報給湯。
湯聽使者回報說葛伯之所以不舉行祭祀是沒有犧牲。
就派人挑選了一群肥大的牛羊給葛伯送去。
葛伯見商湯相信他的謊言,居然得到了不少牛羊,就將牛羊全部殺來吃了,仍然不祭祀。
湯得知葛伯又沒有祭祀,再次派使者至葛詢問為什麼不祭祀?葛伯又說:「我們的田中種不出糧食來,沒有酒飯來作貢品,當然就舉行不了祭祀。
」湯得知葛伯是不關心人民生產,只知享樂的人,就派亳地的人前往葛地去幫助種莊稼。
葛國人民在葛伯這個昏君的統治下,生活非常痛苦,衣食都不能自足,當然更不能為亳毫人提供飯食。
湯派商邊境的人往葛地送去酒飯,給幫助耕種的亳人吃,送酒飯的人都是些老弱和孩子。
葛伯就每次派人在葛地等侯送酒板的人來後,將酒飯搶走,還威脅說不給就要被殺死。
有一次,一個孩子去送酒肉,因反抗搶劫,竟被葛伯的人殺死。
湯見葛伯是死心踏地的與商為敵,不能再用幫助的辦法來爭取。
就率兵到葛去把葛伯殺了。
因為葛伯不仁,葛國人民早就怨恨,見湯殺了葛伯,就表示願意歸順商。
湯將葛的土地、人民、購物全部占有,組織葛的人民從事農耕,發展生產。
湯滅葛的行動,在諸侯中不但沒有人反對,還指責葛伯的不仁,被殺是咎由自取。
有的諸侯、方國的人民怨恨夏桀的暴虐,還盼望商湯前去征伐,願意從夏王朝統治下解脫出來歸順商湯。
還有一些諸侯、方國就自願歸順湯,湯對歸順的諸侯、方國都分別授以玉珠作冕冠的玉串和玉圭。
顯然是居於一個諸侯盟主的地位,行使國王的權力。
這樣,商湯從伐葛國開始,逐步翦除夏的羽翼,削弱夏桀的勢力,所以有「十一征而天下無敵」之說。
奴隸撐起的天下
在商湯滅夏桀和建立商王朝的過程中,他的左相仲虺和右相伊尹起了重要的作用。
這是兩個身世和經歷完全不相同的人。
仲虺是個奴隸主,從他先祖起就世代在夏王朝作官。
伊尹是個奴隸,從他少年時代起就過著流浪生活,長大後當了廚子。
他們都很有才幹,看見夏桀的暴虐,殘害人民,不關心生產,只知淫樂,引起了人民的咒罵,諸侯的叛離,深知夏王朝的滅亡已為時不遠。
他們想解救人民的痛苦,只有扶持一個有力的諸侯,推翻夏桀的統治才能辦得到。
他們看見商的勢力在東方地區諸侯國中是最強大的一個,認為商湯是一個理想的諸侯,於是先後通過不同的途徑來到了商湯身邊。
網開三面
湯也是個識才之君,果然任用了二人為左右相,委以滅夏的重任。
仲虺和伊尹也就全力協助湯滅了夏桀,又協助湯建立起了商王朝。
商湯有了仲虺和伊尹的輔佐,首先是治理好內部,鼓勵商統治區的人民安心農耕,飼養牲蓄。
同時團結與商友善的諸侯、方國。
在仲虺和伊尹的鼓動下,一些諸侯陸續叛夏而歸順商。
湯經常率領仲虺和伊尹出外巡視四周的農耕、畜牧。
有一次湯走到郊外山林中,看見在一個樹木茂盛的林子裡,一個農夫正在張掛捕捉飛鳥的網,是東南西北四面都張掛。
待網掛好後,這個農夫對天拜了幾拜,然後跪在地上禱告說,「求上天保佑,網已掛好,願天上飛下來的,地下跑出來的,從四方來的鳥獸都進入我的網中來。
」湯聽見了以後,非常感慨說:「只有夏桀才能如此網盡矣!要是如此的張網,就會完全都捉盡啊!這樣做實在太殘忍了。
」就叫從人把張掛的網撤掉三面,只留下一面。
商湯也跪下去對網禱告說:「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飛,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飛,不聽話的,就向網裡鑽吧。
!」說完起來對那個農夫和從人們說,對待禽獸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盡捉絕,不聽天命的,還是少數,我們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聽天命的。
仲虺和伊尹聽了以後,都稱頌說:真是一個有德之君。
那個農夫也深受感動,就照湯的作法,收去三面的網,只留下一面。
這就是流傳到後世的「網開三面」的成語故事。
商湯「網開三面」的故事在諸侯中很快就傳揚開了。
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史記·殷本紀》)。
諸侯們聽說以後,都齊聲稱頌說:「湯是極其仁德的人,對禽獸都是仁慈的。
大家都認為湯是有德之君,可以信賴,歸商的諸侯很快地就增加到四十個。
商湯的勢力也愈來愈大。
伊尹見夏王
夏桀滅有緡之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更加激化。
為了觀察夏王朝的情況,伊尹向湯出謀,由他親自去夏王都住一段時間,觀夏的動靜。
湯就準備了方物(土特產)、貢品,派伊尹為使臣去夏王都朝貢。
伊尹帶著隨從、駕著馬車、馱著方物、貢品來到夏王都。
但是夏桀不在王都理朝,而是在河南的離宮—傾官尋歡作樂。
伊尹只得又往傾宮來朝見夏桀。
夏桀見了伊尹後,只問了問商侯為什麼要滅掉葛國,伊尹回答說:「葛伯不舉行祭祀,商侯送給他牛羊他也不祭祀,又派毫人幫助他耕種,他不但不感激,反而殺害送飯的人。
商侯見他是大王的諸侯,如此不仁,有損大王之威,才將他誅殺。
」夏桀只得點了點頭,不再說什麼。
伊尹又奏道:「商侯派臣下前來貢職,不知大王有何差遣。
」夏桀不在意地說:「你先回王都住下吧!有事時再傳你。
」就這樣伊尹在夏王都一住三年,而夏桀整天只知飲酒作樂,把朝政棄之不理。
伊尹將夏桀及王朝的情況觀察清楚之後,就回到了商,向湯獻計說:「夏自禹建國以來,已經歷四百多年,夏王是天下尊祟的共主—天子。
雖桀暴虐無道,民有怨恨,但在諸侯中仍有威信,故不能很快伐桀,只有等待時機再行動。
」於是伊尹和仲虺商議後,向湯獻了一策,就是不能急於出兵伐桀,還要蓄積更大的力量,繼續削弱擁護夏王朝的勢力,等待時機。
湯接受了伊尹的主張,作了積極的準備。
在夏王朝的諸侯、方國中,自夏桀滅有緡氏以後,雖然叛離者不少,但擁護夏王朝的也還不少,忠實於夏桀的也不是沒有。
在東部地區就有三個屬國是忠於夏桀的:一個是彭姓的韋(今河南滑縣東),一個是己姓的顧(今山東鄄城東北),一個也是己姓的昆吾(今河南濮陽境內,一說在河南新鄭境內)。
這三個夏屬國的勢力都不小,他們所處的地區又與商較近。
湯滅葛以後,又征服了一些不歸順商的諸侯、方國,所謂「十一征而天下無敵」。
但這三個方國執意以商為敵,他們監視著商湯的活動,還經常向夏桀報告。
湯和伊尹、仲虺決心除掉這三個夏桀的羽翼。
就在準備進征韋時,夏桀得知湯還在繼續征伐諸侯,擴大商的勢力,於是派使臣至商召湯入朝。
在一個統一的王朝中,天子召見諸侯是經常的事,湯也沒有拒絕就帶領隨從來到夏王都。
夏桀得知湯已來到,就下令將湯囚禁在夏台(也就是鈞台,在今河南禹縣,這裡是夏王朝設立的監獄。
古書中說:「三王始有獄,夏曰夏台,段曰牖里,周曰囹圄。
」(《白虎通義》卷九)。
伊尹和仲虺得知夏桀將湯囚禁起來以後,就搜集了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獻給夏桀,請求釋放湯。
夏桀是一個貪財好色之徒,看見商送來的許多珍寶、玩器和美女,非常高興,也就下令將湯釋放回商。
夏桀囚湯之事在諸侯、方國中引起了更大地恐慌,「諸侯由是叛桀附湯,同日貢職者五百國」(《太平御覽》卷八十三引《帝王世紀》)。
這個記載雖有些誇張,說同一天就有五百個諸侯到湯那裡去任職,但是在當時「小邦林立」的情況下,原來都是臣服於夏,是夏王朝的屬國。
如今因懼夏桀的暴虐,紛紛投奔商,願助湯滅夏,或乾脆就到商都供職,這是完全有可能的。
所以夏桀囚湯不但沒有達到懲罰的目的,反倒加速了其統治基礎的瓦解,更加削弱了自己的勢力。
共謀伐夏
湯回商以後,見叛夏歸商的人愈來愈多,就和伊尹、仲虺商議征伐韋和顧國的事。
經過一番謀劃和準備之後,湯和伊尹就率領了助商各方的聯合軍隊,先對韋進攻。
湯率大兵壓境,韋連求援都來不及,很快就被商軍滅亡。
韋被滅,顧國勢單,湯接著又揮師東進,乘勝也將顧國滅了。
韋、顧二國的土地、財產、入民盡歸商所有。
夏桀下令罷兵不征伐商,可是一年之後,昆吾的夏伯自恃其能,率軍向商進攻。
伊尹見昆吾死心踏地效忠於夏桀,一心與商為敵,就請湯率軍迎戰昆吾。
一戰而大敗昆吾軍,再戰而殺夏伯滅昆吾,並昆吾土地、入民入商。
伊尹又出謀說:「今年本應向桀入貢,且先不入貢以觀桀的動靜。
」湯用其謀不再向夏桀入貢。
當夏桀得知商湯又滅了昆吾,而不再入貢,又下令「起九夷之師」。
九夷之師不起,伊尹曰:「可矣。
湯乃興師」(《說苑·權謀篇》)。
夏桀下令調東夷的軍隊征伐商湯,但因桀反覆無常,昆吾又是助桀為虐,與商為敵,東夷的首領們也看出夏桀不會長久,就不聽調遣。
伊尹看見九夷之師不起,滅夏的的時機成熟了,就請湯率軍征桀。
湯和仲虺、伊尹率領由七十輛戰車和五千步卒組成的軍隊西進伐夏桀。
夏桀調集了夏王朝的軍隊,開出王都。
夏商兩軍在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或說在今山西城安邑鎮北)之野相遇,展開了大會戰。
會戰開始之前,湯為了鼓動士氣,召集了參加會戰的商軍和前來助商伐夏的諸侯、方國的軍隊,宣讀了一篇伐夏的誓詞,湯說:「你們大家聽我說,並不是我小子敢於隨便的以臣伐君,犯上作亂。
乃是由於夏王桀有許多罪惡,上帝命我去誅伐他。
你們大家都知道桀的罪在於他不顧我們稼穡之事,侵奪人民農事生產的成果,傷害了夏朝傳統的政事。
正如我聽見大家所說的,桀之罪還不僅是和他的一些奸諛臣子侵奪人民的農事生產成果。
為了他們淫逸享樂,還聚斂諸侯的財物,供他們揮霍。
害得夏朝的人都不得安居。
大家都一致的不與桀一條心,還指著太陽來咒罵他,何日滅亡,大家都願同他一起亡。
這已經是天怒人怨。
桀的罪如此之多,上帝命我征伐,我怕上帝懲罰我,不敢不率領大家征伐他。
大家輔助我征伐,如果上帝要懲罰,由我一人去領受,而我將給大家很大的賞賜。
你們不要不相信我的話,我決不食言。
如果你們有不聽我誓言的,我就要殺戮不赦,希望你們不要受罰。
」
這就是《尚書》中的《湯誓》,這是一篇湯在「鳴條會戰」前的動員令。
商軍經湯動員以後,士氣大振,都表示願意與夏軍決一死戰。
夏軍土氣低落,人有怨心。
兩軍交戰的那一天,正趕上大雷雨的天氣,商軍不避雷雨,勇敢奮戰,夏軍敗退不止。
夏桀見兵敗不可收拾,就帶領五百殘兵向東逃到了(今山東定陶北)。
是夏王朝的一個方國,伯見夏桀兵敗逃來,立即陳兵布陣以保夏桀,並揚言要與湯決一死戰。
湯和伊尹見夏桀投奔,即摩師東進。
商軍和軍在(成耳)(今山東汶上北)交戰,結果商軍打敗軍,殺了伯,奪取了伯的寶玉和財產。
夏桀見又被湯所滅,仍就帶了那五百殘部向南逃走。
湯和伊尹率軍緊迫不放,夏桀逃到了南巢(今安徽壽縣東南),商軍追至南巢,夏桀又想從南巢逃胞,但是剛走到城門口就被商軍捉住。
湯將夏桀流放在南巢的亭山,桀渭人曰:「吾悔不遂殺湯於夏台,使至此。
」(《史記·夏本紀》)夏桀被監禁在南巢後非常氣憤,對看管他的人說:「我很後悔,沒有將湯在夏台殺掉,才落得如此下場。
」商朝建立後的第三年,夏桀就憂憤病死在亭山。
湯和伊尹為了徹底消滅夏王朝的殘餘勢力,又率軍西進。
因為韋、顧、昆吾這樣一些較有勢力而又忠於夏的方國都被商湯所滅,商軍在西進的路上就未遇到大的抵抗,很快就占領了夏都斟(尋耳)。
夏朝的親貴大臣們都表示願意臣照於湯。
湯和伊尹安撫了夏朝的臣民後,就在斟(尋耳)舉行了祭天的儀式,向夏朝的臣民們表示他們是按上天的意志來誅伐有罪的桀,夏後氏的「歷數」(帝王相繼的世數)巳終。
這就正式地宣告了夏王朝的滅亡。
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奴隸制的王朝至此宣告結束。
這一年大約是在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700年之間。
商代後人歌頌他們開國之君商湯的功績時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詩經·商頌·長發》)就是說,湯是先征伐韋、顧兩國,然後才滅昆吾和夏桀。
湯和伊尹在夏王都告祭天地以後就率軍回到了亳。
這時期商的聲威已達於四方,各地的諸侯、方伯以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的酋長們部紛紛攜帶方物、貢品到毫來朗賀,表示臣服於湯。
就連遠居西方地區的氐人和羌人部落也都前來朝見。
數月之間,就有「三千諸侯」大會於亳。
四百多年前夏禹建國時在塗山大會諸侯時,「執玉帛者萬國」。
經過四百多年的發展,這些上萬的「諸侯」由於兼并、融合,到湯建國時,只有「三千諸侯」。
但是這時商湯統治的地域遠比夏禹時大。
湯對前來朝賀的諸侯皆以禮相待,湯自己也只居於諸侯之位,表示謙遜。
「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史記·殷本紀》)。
也就是在「三千諸侯」的擁護下,湯作了天子,告祭於天,宣告了商王朝的建立。
《易·革·彖辭》中有:「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的名言。
這裡所說的「湯」,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統治王朝的開基者——商湯子天乙。
他曾經領導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殘暴統治的同盟部族,符合人民的願望,因此得到後人的肯定和讚揚。
在這場革故鼎新的變革中,鳴條之戰是其關鍵的一著。
商湯求變
商,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氏族部落,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它逐漸強盛起來,由夏的屬國演變為足以與之抗衡的對手。
商湯即位並遷徙部族統治中心到亳地(今今安徽省亳州市)後,即積極籌措攻夏立國的大計。
當時,夏朝的統治者是桀。
他驕侈淫逸,寵用嬖臣,對民眾及所屬方國部落進行殘酷的壓榨奴役,引起普遍的憎恨與反對。
民眾憤慨地詛咒他:「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這表明夏的統治風雨飄搖,已經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商湯的滅夏戰略方針,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制定的。
他首先在政治上採取了爭取民眾和與國的政策,開展了揭露夏桀暴政罪行的政治攻勢,為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政治基礎。
在軍事戰略上,他在賢臣伊尹、仲虺的有力輔佐下,巧妙謀劃,「先為不可勝」,逐一剪除夏桀的羽翼,孤立夏後氏,最後一舉攻克夏邑。
他領導商部族和其他反抗夏王朝殘暴統治的同盟部族,運用戰爭的暴力手段,一舉推翻垂死腐朽的夏王朝,建立起新的統治秩序。
他的所作所為,客觀上推動了歷史的發展,合符人民的願望,因此得到後人的肯定和讚揚。
商湯革命
商湯「革命」是政治上的一項進步之舉,鳴條之戰則是我國軍事歷史上一篇輝煌的傑作。
它是中國古代通過「伐謀」、「伐交」、「伐兵」、「用間」的全面運用,最終達到戰爭速勝的最早的成功戰例,對於後世戰爭的發展、軍事理論的構築,都產生過相當深遠的影響。
夏桀初繼位時,曾有振興夏王朝的雄心和抱負,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眾諸侯畏懼而臣服。
桀被不斷的軍事勝利沖昏了頭腦,他自比為太陽,開始變得暴戾無道。
賢臣關龍逢多次進諫,桀甚為憤怒,將關龍逢處死。
太史令終古把占卜的凶兆,哭泣著送給桀,桀不屑一顧。
太史令終古逃到商王國,商湯大喜,將此事遍告諸侯,圖謀滅夏。
消息傳來,夏桀大怒,詔諭商湯前來都城,商湯不敢不從,到都城後即被囚禁。
不久,在各地諸侯的遊說下,商湯獲釋。
被囚禁的痛苦經歷使商湯更堅定了滅夏的決心,他把伊尹等一批賢士網羅在自已麾下,並經過巧妙的謀劃,射傷伊尹,伊尹佯逃到夏都,獲得了夏桀的信任。
夏桀更加荒淫無道,他聚集女樂三千人,穿著華貴的衣服,通宵達旦舉行各種歌舞宴會。
他任用酷吏,鎮壓敢於直言的民眾。
民眾苦不堪言,用惡毒的語言詛咒夏桀,說「是日何時喪?予與汝皆亡」。
意思是,你這個日頭什麼時候才能殞落,我們願意與你同歸於盡。
伊尹在夏都,取得夏王妃妹嬉的寵信。
三年後,伊尹回到商王國,把夏王國的虛實告訴了商湯。
商湯決定發動滅夏的戰爭。
消息傳到夏都,桀召九夷之師攻商,商湯知道夏的勢力還很強大,卑辭厚禮表示臣服。
商湯滅夏
伊尹重新回到夏都。
一天,妹嬉對伊尹說,桀做了一個夢,夢見天上兩日並出,相互搏擊,一日勝,一日不勝。
伊尹認為,這是滅夏的時機到了,迅速回到商都,告訴了商湯。
時逢百年不遇的大旱,商王國赤地百里,但商湯決定發兵。
夏桀舉行盟會,有緡國未到,並且公開叛亂。
夏桀決定先滅有緡,再滅商。
與有緡的戰爭使夏桀盡失精銳之師。
商湯在景亳誓師,宣告夏桀的罪行,命令軍隊從東方西征,先滅掉了夏王朝的三個方國韋、顧、昆吾,最後滅掉夏王朝。
商湯在諸侯的擁戴下,登上天子寶座。
商湯八遷
據史書記載,商族從始祖契到湯,曾先後遷居八次,至湯將商邑擴建為亳,稱之為亳邑(今河南偃師商城)。
夏末自孔甲始,荒淫無度,力量漸衰,至桀時更甚。
湯定居於亳,為滅夏之戰創造了有利條件。
湯初置二相,以伊尹﹑仲虺共同輔助國事,又陸續滅掉鄰近的葛國(今河南寧陵)以及夏的聯盟韋(在今河南滑縣,彭姓,即為後來大彭)﹑顧(在今河南范縣)﹑昆吾(在今河南許昌)等部落﹑方國,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成為當時的強國,而後作《湯誓》伐夏。
湯與桀大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桀大敗。
此後三千諸侯大會,湯時為諸侯,被推為天子。
夏,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成為中國繼夏王朝之後,第二個奴隸制度王朝。
湯建國後,鑒於夏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又作《湯誥》,要求其臣屬「有功於民,勤力乃事」,否則就要「大罰殛(jí)汝」。
對那些亡了國的夏民,則仍保留「夏社」,並封其後人。
湯注意「以寬治民」,因此在他統治期間,階級矛盾較為緩和,政權較為穩定,國力也日益強盛。
《詩·商頌·殷武》稱:「昔有成湯,自彼氐(d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十三年後,湯卒。
因其長子太丁早殤,由次子外丙繼王位。
商湯與有莘氏通婚後,運用賢臣伊尹和仲虺為左右相,以亳(今河南商丘市)為前進據點,積極治國,準備滅夏。
當時夏桀王在位,夏朝國勢漸衰,矛盾異常尖銳,湯乘機叛亂,首先挑起事端,入侵葛國(今河南寧陵縣北)。
後波及十多個諸侯國和部落。
接著又克韋(今河南滑縣東南)、顧(今河南范縣東南)、昆吾(今河南許昌東部)等小國。
夏,在亳(今河南商丘)建立商朝,成為中國繼夏王朝之後,第二個王朝。
由於商湯以武力滅夏,打破國王永定的說法,從此中國歷代王朝皆如此更迭,因而史稱「商湯革命」。
商湯傳世
湯建立商朝後,對內減輕征斂,鼓勵生產,安撫民心,從而擴展了統治區域,影響遠至黃河上游,氐、羌部落都來納貢歸服。
原文:昔者湯將往見伊尹,令彭氏之子。
彭氏之子半道而問曰:「君將何之?」湯曰:「將往見伊尹。
」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賤人也。
若君欲見之,亦令召問焉,彼受賜矣!」湯曰:「非汝所知也。
今有藥於此,食之,則耳加聰,目加明,則吾必說而強食之。
今夫伊尹之於我國也,譬之良醫善藥也,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翻譯:過去商湯去見伊尹,叫彭氏的兒子給自己駕車。
彭氏之子半路上問商湯說:「您要到哪兒去呢?」商湯答道:「我將去見伊尹。
」彭氏之子說:「伊尹,只不過是天下的一個曾做過奴隸的人。
如果您一定要見他,只要下令召見而問他,這在他已蒙受恩遇了!」商湯說:「這不是你所知道的。
如果現在這裡有一種藥,吃了它,耳朵會更加靈敏,眼睛會更加明亮,那麼我一定會喜歡而努力吃藥。
現在伊尹對於我國,就好象良醫好藥,而你卻不想讓我見伊尹,這是你不想讓我好啊!」於是叫彭氏的兒子下去,不讓他駕車了。
鳴條之戰為什麼說是夏王朝滅亡的轉折點?
鳴條之戰發生在公元前什麼時候?據說鳴條之戰是夏王朝滅亡的轉折點,這是真的嗎?為什麼這樣說?鳴條之戰,是夏朝末年(約公元前1600年)在商滅夏的戰爭中,商湯率領商部落士兵與夏軍在鳴條(山西夏縣之西...
商朝開國君主商湯是如何滅葛國的?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原是...
商湯是個怎樣的帝王?商武王伐紂,對奴隸的統治非常殘暴
上文說到商湯得到各諸侯方國的支持,滅掉了夏桀。那商湯他後面又是怎麼來稱帝呢?今天歷史官就給大家整理分享下相關故事給各位對歷史喜歡的粉絲。商湯,即商武王,又作商湯、武湯,姓子,名履。因甲骨卜辭作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