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左相仲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奚仲的第十二世孫仲虺,是繼奚仲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薛族首領,很有才華和政治遠見。

仲虺居薛期間,發揚先祖的優良傳統,率領薛人發展經濟文化,為薛國的興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夏朝末期,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夏桀更為殘暴,國力日趨衰微,仲虺看到以桀為首的夏王朝的殘暴統治,不僅激起了廣大人民激烈反抗,而且引起了很多諸侯的叛離,就毅然率領薛人參加了以商湯為首的滅夏**,並擔任了商湯的左相。

仲虺和右相伊尹,積極為商湯出謀劃策,幫助商湯首先滅掉葛國(今河南寧陵縣北),取得了進攻夏朝的第一個勝利。

葛是夏的屬國,緊靠夏都陽城,是通往夏都的必經之地。

湯先以助祭的方式爭取葛的歸服,以便於進攻夏都。

那時候人們迷信鬼神,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頭等大事,但葛伯卻不按時祭祀。

湯派人去責備葛伯,葛伯藉口沒有祭品,湯派人送了一批牛羊,葛伯把牛羊殺掉吃了仍不祭祀。

湯又派人責問,葛伯又以無糧為藉口不祭祀。

湯再派人幫助葛伯耕田,還派一些老弱婦女給耕作的人送酒送飯,不料葛伯派人搶走酒飯,還殺死了一個送飯的小孩。

葛伯的所作所為,激起了大家的公憤。

商湯和仲虺、伊尹就抓住這件事,出兵一舉滅了葛國。

接著,就對夏王朝展開了大規模的進攻,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孟子曾勾畫了這一過程:「湯始征,自葛載,十一征而無敵於天下。

」《詩經.商頌》中頌揚商湯:「武王載旆,有虔秉鉞。

如火烈烈,則莫我敢曷……九有有截,韋顧既伐,昆吾夏桀。

」詩中的韋、顧、昆吾都是夏朝的重要支柱,他們的滅亡使夏失去了屏障,處於正面受敵的被動地位。

這時,聚集在夏都的勞動群眾的怨恨情緒已經鼎沸,指著太陽罵夏王桀(因他自比太陽):「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夏王朝內部也極為混亂,盟國早已叛離,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夏朝的滅亡已不可避免。

伊尹和仲虺審時度勢,及時為湯打出為民除暴的旗號,大舉進攻。

兩軍戰於鳴條(今河南封丘東),桀大敗後倉皇南逃,死於南巢(今安徽壽縣東南),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亡國之君。

商湯滅夏後回師毫邑(今山東曹縣),眾多的諸侯前來朝會,以示臣服。

於是,商湯決定在這裡正式建立商王朝。

為了記載夏滅商興的歷史性重大變革,左相仲虺寫下了著名的《仲虺之誥》。

《尚書》卷八說:「湯歸至夏,至於大炯,仲馗作浩。

」《史記.殷本紀》指出:「於是諸侯畢服,湯乃踐天子位,平定海內。

湯歸至於泰卷陶(《索隱》指今定陶),中壘作誥。

」中壘也就是仲虺。

《尚書.仲虺之誥》如下:

「成湯放桀於南巢,惟有慚德。

曰:「予恐來世以台為口實。

」仲虺乃作誥,曰:「嗚呼!惟天生民有欲,無主乃亂,惟天生聰明時乂(yi),有夏昏德,民墜塗炭,天乃錫王勇智,表正萬邦,纘(zuan)禹舊服。

茲率厥典,奉若天命。

夏王有罪,矯誣上天,以布命於下。

帝用不臧,式商受命,用爽厥師。

簡賢附勢,實繁有徒。

肇我邦於有夏,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

小大戰戰,罔不懼於非辜。

矧予之德,言足聽聞。

惟王不邇聲色,不殖貨利。

德懋懋官,功懋懋(mao)賞。

用人惟己,改過不吝。

克寬克仁,彰信兆民。

乃葛伯仇餉,初征自葛,東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獨後予?』攸徂之民,室家相慶,曰:『徯予後,後來其蘇。

』民之戴商,厥惟舊哉!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德日新,萬邦惟懷;志自滿,九族乃離。

王懋昭大德,建中於民,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垂裕後昆。

予聞曰:『能自得師者王,謂人莫已若者亡。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嗚呼!慎厥終,惟其始。

殖有禮,覆昏暴。

欽崇天道,永保天命。

這個歷史性的文獻極為重要,不僅簡要地指出了夏桀腐敗的一生以及夏朝滅亡的主要原因,而且扼要地說明了湯的優秀品德和成功的主要經驗,同時還懇切地告誡湯以及湯的子孫後代,應該如何立身、主政、用人等等,其措施具體正確,從某一方面講,《仲虺之誥》是商朝的立國大綱,對商王朝的建立、鞏固與發展影響很大。

商湯在左右相仲虺與伊尹的忠心輔助下,又乘勝向四方進軍,大大擴展了商王朝的統治地區。

「昔在成湯,自彼氐羌。

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見《詩經.商頌》)從此,商王朝不僅統治了廣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連遠在西方秦隴以外的氐羌部落,也向商王朝表示臣服朝貢。

商湯統治的國家成為一個西到陝西西部、北至河北北部、南至湖南北部、東到海濱的統一的奴隸制國家。

商湯建國之初,左相仲虺積極為商朝的穩定與發展出謀獻策。

他提醒商湯要注意吸取夏桀「暴其民意」導致亡國的教訓,採取「以寬治民」的統治政策。

《詩經》中說的:「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指的就是商湯立國能夠吸取夏桀滅亡的教訓。

商湯能夠接受仲虺等人的建議,在位期間,廣施仁政,深得民心。

傳說有一次連續幾年大旱,禾苗都枯死了。

人們無法生活,四處逃荒,餓死他鄉的很多。

面對這樣一幅慘不忍睹的情景,商湯剪掉自己的頭髮和指甲,作為犧牲貢品,親自到桑林野外求雨,禱告於上天。

不久,天空出現了烏雲,頓時大雨如注,救活了莊稼,四處討荒的災民得救了。

商湯在左相仲虺等人的輔助下,很快使政局得到穩定,出現了繁榮發展的局面.

商王朝的統治穩定之後,左相仲虺即告老回鄉,仍回到薛地居住。

仲虺死後,安葬在奚仲墓的東邊。

此後每逢年節,不少人到此憑弔這位商代名相,寄託思古之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商朝開國君主商湯是如何滅葛國的?

商湯(約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湯,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稱成、唐、大乙,宗周甲骨與西周金文稱成唐),河南商丘人,湯是契的第十四代孫,主癸之子,商朝開國君主。商湯原是...

夏朝史略(十)商湯鏟諸國 為滅夏鋪路

在今天的山東金鄉縣有個小國叫有緡國(音mín),不知什麼原因惹得夏桀雷霆震怒,於是派兵直逼有緡國境。有緡小國哪裡見過強大中央軍的陣勢,不幾個回合便一敗塗地。有緡國君趕緊前去求饒,大概說了一通好...

鳴條之戰為什麼說是夏王朝滅亡的轉折點?

鳴條之戰發生在公元前什麼時候?據說鳴條之戰是夏王朝滅亡的轉折點,這是真的嗎?為什麼這樣說?鳴條之戰,是夏朝末年(約公元前1600年)在商滅夏的戰爭中,商湯率領商部落士兵與夏軍在鳴條(山西夏縣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