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為何至死沒有統一天下?時勢對,人才太多,點太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古人云: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這個時候有人就在思考了,為什麼天下一定要統一了才好呢?自己管好自己的地盤和人民,小國寡民不是也很好嗎?關於這個問題我也是一直想不通,帶著這個問題讓我們一起走進中外歷史來尋找答案,能否找到我們想要的答案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橫掃六國第一次以武力統一了華夏,在這以前還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必須要全國統一,秦始皇也是沒辦法的,因為在弱肉強食的戰國時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在這樣一種環境下,只有強大把敵人全部消滅才能生存下去,秦國做到了秦始皇做到了。
皇帝看到了統一的好處,敵人少了管理方便了,國力也比以前更加強大了,可以說秦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決定性的,秦朝開創的一系列制度在中國延續了2000年,除了秦朝創立的各種制度文化,秦朝對後世很大的影響就是首次開創天下一統的觀念,秦朝完成天下一統,如果漢朝沒有統一天下,怎麼可能名正言順地誅暴秦、興大漢,所以這種大一統觀念從秦朝開始得到延續,哪個朝代沒有完成天下一統,就不為老百姓從心理上承認。
曹操在赤壁之戰大敗而歸時曾當眾發表「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的感言,並且還捶胸頓足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後人談及此事,每每指責曹操待人涼薄,不考慮其他謀士的心理感受。
更何況,其他謀士也並非尸位素餐,譬如程昱就一再建言,戰船用鐵索串聯後要提防火攻。
可當時曹操不但不以為然,反而嘲笑程昱,而赤壁慘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戰船遭到火攻後,由於被鐵鏈鎖住而無法散開。
足見曹操不知反省自己,只會推卸責任。
其實,人們會有這樣的評價,正是因為他們沒有讀懂曹操。
只有曹操自己才真正理解,赤壁之敗並非敗在戰術,而是敗在戰略上。
曹操
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後,先是消滅了袁紹的長子袁譚,接著又迫使袁紹的次子袁熙和三子袁尚逃往遼東投靠公孫康。
眾將都說要乘勝追擊以徹底消滅袁氏的殘餘勢力,只有郭嘉表示不用。
郭嘉認為,如果追的緊,雙方就會聯合起來。
如果不管它,他們自己就會內訌。
果然,公孫康與二袁見曹操的追兵不至,便都打起了對方的主意。
最後,公孫康設鴻門宴殺了二袁將其人頭送給曹操。
曹操的短板在哪呢?如果去看曹操半生征戰的歷史,會發現,曹操的「作戰半徑」非常短,請原諒我用了一個現代戰鬥機的名詞,因為我想不到還有比這更貼切的描述。
從曹操在兗州討伐陶謙開始,無論是陶謙這樣的對手,還是袁紹這樣的巨無霸,曹操沒有一次能一口吃下的,他每次能夠持續的作戰周期都非常短。
什麼原因呢?因為曹操一直在遭遇背叛,只要他一離開自己的根據地,立刻就有叛亂。
在他一生,董承、嚴才、耿紀、候音魏諷相繼叛亂,其中耿紀叛亂發生在曹操平定漢中之後,此時成都的劉備政權一日三警,只要曹操南下,就是一鼓而下的局勢,但曹操還是機智選擇了回師,果然馬上就有叛亂,然後第二年就傳來了劉備占據漢中的消息。
曹操太缺一個強勢的兒子幫他坐鎮後方了。
曹操是肉還沒有燉爛,就已經按下葫蘆浮起瓢,必須到處救火,他只能依賴自己超強的軍事能力去解決問題。
他一個比較大的繼承人死在張繡手裡,等到曹丕成年,曹操集團終於有了自己穩定的第二核心,就算是曹丕,表現也並沒有多麼強力,然而曹操已經開始老了,等到曹彰這種能帶兵的兒子成年,曹操為了確立曹丕的權威,已經不敢再過多使用了。
除了長子曹昂,曹操的二兒子曹丕則出生更晚,曹昂戰死的時候他才9歲。
後來曹操平定了北方,基本建立了大後方之後,可以一展拳腳去打天下的時候,後方卻少一位接班人坐鎮。
公元211年,曹操在潼關打敗馬超、韓遂為首的西北聯軍之後,本可以趁勝追擊,早日平定西北;
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漢中後,本可以一鼓作氣打進四川,這個時候劉備憑著巧取豪奪拿下的益州,根本沒有群眾基礎,加上劉備入川後打開府庫大肆封賞,鬧的人心浮動,如果這時候曹操打過來,是很有可能滅了劉備的;
公元217年,曹操南征孫權,雙方僵持中曹操沒有進行持續打擊,最後雙方議和。
曹操的三次中途撤兵,都是因為後方不穩。
關鍵就是缺乏一位可靠的接班人,或者在後方坐鎮,或者在前方替曹操征戰。
而這樣一位人選,最合適的就是曹昂。
後來曹操真正需要這樣一個人的時候,曹丕的年齡分別是14歲、18歲和20歲,資歷和能力根本就沒有成長為能夠獨擋一面的人物。
所以,曹操錯過了很多的機會,如果曹昂還在,他在211年或許就可以平定漢中,然後攻入益州,就沒有劉備什麼事兒了。
然後順江而下,做第二個秦始皇。
大漢、大唐都是在短命暴虐王朝之後,如大秦嚴刑峻法,用民力過甚。
而隋朝也是好大喜功,民怨沸騰。
因此,前朝根基不穩,百姓並不嚮往前朝,甚至民心所向都想建立和諧的新王朝。
而曹操就慘了,曹操前面那是長達400年的大漢王朝,百姓十分穩定,而且除了漢代末年皇帝不像話,搞得民不聊生外,大多時候還是不錯的。
因此,當時很多人是思念大漢,想要重新建立大漢的,對新政權建立有很大的牴觸心理。
這也是劉備能夠建立蜀漢的原因,而且那麼多賢才,都是心向大漢的!曹操沒有得天時啊!
中國自古講究的是出師有名,名不正言不順,言不順事不成。
取天下尤其如此!劉邦與項羽爭天下,最大的由頭就是為了給義帝報仇,而義帝那是項羽弒君啊!而且項羽太殘暴,劉邦當時那是為民除害啊!自然大家都會擁護。
李淵也是這樣,當時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而李淵發起的旗號那是要匡扶大隋王朝,還立了楊廣的後代楊宥為皇帝,這樣師出有名,自然得到遺老遺少的支持。
而曹操就不一樣了,一是為太監之後,太監本來就是當時百姓最討厭的人種,這是先天不足;二是,名聲早就臭了,那句「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負我」的名言早就讓曹操變成暴君,至少不是一個仁君能說出來的,劉邦,李淵就不會這樣說;
三是,曹操屠城,最典型的是屠徐州,這是最要不得的。
歷史上凡是屠城的君主都做不長,不能取天下;四是,比較關鍵的,欺壓漢獻帝,成為名副其實的漢賊!這百姓心向大漢,你這不是要篡漢麼?因此,不可能得到全國擁護,不能名正言順!因此,最主要的還缺人和!
曹操在統一三國的過程中,赤壁之戰可以說是轉折點,可惜他失敗了,否則說不定他真的可以一統天下,曹操在赤壁之戰中為什麼失敗呢?
首先,曹操剛剛統一北方不久,後方還沒有完全鞏固,而且新投降的荊州集團還沒有經過磨合,內部矛盾很大,而孫權和劉備集團內部比較團結。
其次,曹操手下士兵多為北方人士,不善水戰,而孫權的水軍冠絕天下,而且曹操還使用了鐵索橫江的餿主意,被敵方用火攻。
而且曹操此次大戰,手下謀士中郭嘉已經死亡,荀彧、荀攸、賈詡、程昱四大謀士竟然一個都沒有帶,這點很奇怪,原因也不得而知,如果帶了一兩個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吧。
而且,手下的將領也只帶了于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等人,其他著名將領都分守各地,所以曹操在赤壁大敗後才沒有一直敗退,因為各地都有名將駐守,這也算是位於籌謀吧。
所以說,假如當時曹操帶著手下的數位謀士,帶著全部將領,全力以赴,他是很有可能一戰而定天下的,可惜歷史沒有如果。
此謀士智商超過諸葛亮,赤壁之戰卻一言不發,曹操:我好想念郭嘉
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敗給孫劉聯軍,他橫掃天下、統一中華的夢想從此破滅。遭遇人生之中最大的慘敗後,曹操竟號啕大哭:「若奉孝(郭嘉)在,不使孤有如此大失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
此人才識甩周瑜、諸葛亮幾條街,連毛主席都稱讚他的雄才偉略
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智者雲集的時代,對於各路諸侯來說,高明的謀士起的作用至關重要。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劉備時來運轉,走上成功之路;然而,曹操集團有個最重要的謀士,那麼這個人是誰?為什麼他的去世對...
能力不輸於郭嘉、荀彧的大謀士,因為幹了件缺德事,無緣當上宰相
文/格瓦拉同志曹操帳下謀士如雲,其中能力最卓絕、難分伯仲者共有五人,即荀彧、郭嘉、荀攸、程昱和賈詡。在這五大謀士當中,程昱與賈詡都活到曹魏建國後,但只有賈詡當上宰相,而程昱雖然功勳卓著,但始終無...
這三個人的早逝,影響了整個三國的進程
一、郭嘉郭嘉是東漢末年曹操手下的謀士。他在曹操底定中原、統一北方的過程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就在曹操征伐烏丸、即將一統北方時,郭嘉突然病逝,年僅三十八歲。袁紹的謀士辛毗曾對曹操說過這樣的話,...
曹操能統一北方奠定三國格局還真多虧了有這五個人
都知道曹操能統一北方全靠會用人,他統一北方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五人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因為這五個人對曹魏勢力的成立與鞏固有巨大貢獻,所以,把他們叫做曹魏五謀臣。唐朝宰相朱敬則在《隋高祖論》...
三國十大謀士排行榜,誰能排第一
10.徐庶,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徐庶幫劉備大敗曹仁,度過了難關,但也因此受到曹操的威脅,抓了他母親,迫使徐庶去了許昌,徐母也因他離開劉備而自殺,徐庶從此一蹶不振,終身未給曹操獻一計,史稱「徐庶...
如果這5個人沒有英年早逝,三國的歷史可能變得不一樣
每次讀完三國,我們都會覺得三國的歷史進程,就是一個個英雄的歷史,而三國的精彩,正是由一個個充滿傳奇色彩的武將、謀士所描繪的。而在這些武將、謀士中,有一些人牽動著歷史進程,可惜卻英年早逝,最終壯志...
赤壁之戰中曹操的謀士們都在做些什麼?
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戰是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戰役,直接造成了三國局面的形成。當時曹操基本統一北方,兵力強盛,統一中國並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絕對優勢的時候卻遭到失敗,不能不讓人惋惜。被諸葛亮稱...
郭嘉不死,曹魏有2次機會統一三國,一次五成勝算,一次九成勝算
看《三國演義》,很多人對郭嘉的死非常遺憾,當然曹操也非常遺憾,甚至在赤壁大敗之後,痛哭郭奉孝。也有不少人認為,郭嘉的死亡和諸葛亮的出山,導致了曹操和劉備勢力的轉變,形成了三國鼎立。那,郭嘉不死,...
曹操手下有四大謀士,個個出類拔萃,為何卻慘遭赤壁之敗?
大家都知道,赤壁之戰是三國亂世的一個轉折點。正因為此戰,劉備才迅速崛起,成為三國霸主之一,由此才拉開了三國鼎立的大幕。如果曹操打贏此戰,那麼就是一統中國,沒有三國鼎立的故事了。然而,這裡有一個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