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日記13:富貴不過三代,詩書足以傳家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這周,我教孫女背會了諸葛亮的《誡子書》
原文是「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
翻譯成現在的話說就是: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自律、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
不看淡眼前的名利得失,心有雜念與糾結,就不會有明確堅定的志向;不能安靜平和、全神貫注地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
學習必須身心寧靜、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不斷學習。
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學有所成。
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莽撞草率、浮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著光陰流逝,意志隨著歲月消磨,最後就像枯枝敗葉般一天天衰老下去,成了無所作為的人,大多對社會沒有任何用處。
到那時,困守在自家狹小的窮家破舍里,悲傷嘆息,還有什麼用呢?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他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誡子書》。
諸葛亮可以說是言教加身教的典範。
這篇家書,著重強調了淡泊、寧靜、勤儉、專注等優良品質,成為世世代代家教的經典。
我的學生時代,基本上都在1966-1976年,沒有學到多少東西。
但看看初高中同學的生存狀況,便也發現大都和《誡子書》暗合。
即現在生活狀況的好壞,和當年的學習成績成正比。
學習成績好的,現在的生活狀況也好。
成績差的,生活狀況也差。
並且好壞的狀況還有沿襲之勢,家境好的,家裡可以有「靜以修身」的環境,下一代可以「淡泊明志」,專心於學習,不必為吃穿住行擔憂。
家境差的,父母整天為油鹽柴米醬醋茶奔波,為家庭婚喪嫁娶的開支憂心。
孩子從小就是父母的助手,「勤儉」倒是不成問題,想靜下心來專注學習,就沒那麼容易。
所以,就同學們的下一代來說,依然是當年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占優勢。
學習的志向如何,我們難以衡量。
但僅從狹隘的改變家庭的生活狀況來看,學習就是「黃金屋」,是「顏如玉」,是「千鍾粟」,是家庭世世代代的事業。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個家庭富足了、和諧了,整個國家也就繁榮昌盛、國富民安了。
有時我也突發奇想,人來到世間,最主要的任務就是鋪路。
從小好好學習,成年後謀個好職業,一生幸福平安,這是為自己鋪路;結婚生子,建立一個幸福的家庭,讓自己的小家紅紅火火,生活富足,這是為家庭鋪路,也是為兒女鋪路;等自己老了,事業上退居二線,可在家庭中卻衝上了第一線,洗衣做飯、照顧兒女、教育第三代,又為家庭的隔代延續鋪路。
當然,我說的是一般平民家庭。
有點能耐的,還可以為兄弟姐妹鋪路,為親朋好友鋪路。
有大能耐的,還可以為國家民族鋪路,甚至為全世界鋪路。
但即使再有能耐,往往也逃不過「富貴不過三代」的歷史規律,再多的錢財也難保世代富貴。
而能把「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的《誡子書》當成傳家寶的,卻能保證世代平安。
所以啊,不是富幾代、官幾代的人,還是應該有一點「三更燈火五更雞」的奮鬥精神,有點「黑髮須知勤學早」的勵學態度,力避「淫慢」「險躁」;力求「勤儉」「淡泊」「寧靜」,為自己、為家庭、為子孫,往大了說也是為社會、為國家鋪就一條平安路、康莊路。
諸葛亮家訓,除了《誡子書》,還有《誡外甥書》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我小時候就會背的句子,因為它就掛在姥爺家的客廳里。後來才知道,這就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誡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