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才的諸葛亮只選擇走投無路的劉備
文章推薦指數: 80 %
諸葛亮是個極為自負的人物,雖然演義中沒有明確提出過,但從一些側面可以反映出,諸葛亮的確是有些自負的。
例如自比管仲樂毅,另外劉備曾經提醒諸葛亮不要重用馬謖,但諸葛亮覺得自己可以駕馭住他仍然用了。
北伐魏延提出走子午谷,計策很好,但諸葛亮也是沒用,這裡不單單是因為諸葛亮求穩,更重用的原因,這個妙計不是他想出來的,所以才不用。
諸葛亮確實也是十分有才學的人,名氣也很大。
但要說為什麼他要等到劉備才出山,就得先看,為什麼只有劉備可以這樣放低姿態去請他出山。
首先說本地軍閥劉表。
劉表是一個沒有什麼大志向的人,靠著祖上的關係繼承了荊州這塊好地方,但劉表卻除了被人當槍使,給人擋擋刀,基本沒什麼作為,因為不需要什麼作為,所以像諸葛亮這樣的人物,他得到了固然是好,得不到也沒什麼遺憾。
離得比較近的孫權。
孫家在江東已經經營了三代,士族關係很不錯,人民也擁戴。
自動江東多才俊,孫權手下,文有張昭兄弟、諸葛恪,武有甘寧、太史慈、黃蓋、程普等一大批人物,更不提大都督周瑜,所以孫權雖然親近人才,但不至於大老遠跑來找諸葛亮尋開心。
再說曹操,曹操這邊的人才情況比孫權手下更加多,更加充實,謀士武將基本自己都用不過來,當初用老母親把徐庶從劉備身邊挖走,只是為了不讓劉備得勢,所以就算徐庶不做事,照樣好生生的養著他。
所以即使曹操很愛才,但諸葛亮僅僅也是那種多可多,少可少的人。
其他的可以提供諸葛亮效忠條件的黃祖、劉璋、張魯之輩就更不用說,胸無大志,守著地盤不知道什麼時候丟了弄不明白,諸葛亮也不會去給他們做事
然後看我們的劉皇叔。
劉備在三國前面半部裡面確實是苦,苦的不好說,辛苦打黃巾軍,混了功勞沒什麼賞賜,好不容易得個縣令,又丟了官,幾次拿到徐州又守不住,一直從北邊愣生生被追殺到南邊。
本來靠著徐庶的能力打了幾次勝戰,結果曹操狠毒把徐庶又弄沒了。
到請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基本上劉備已經到絕境上面了,手下除了關張趙,就勝糜芳這樣的人,兵士不過萬投靠在劉表手下,隨時還受到曹操、劉表內部的雙重威脅。
基本上已經到了必死的路子,所以劉備是把諸葛亮當成救命稻草來請的,估計當時候劉備自己心裡也沒底,完全是死馬當成活馬醫的心態,管你諸葛亮有沒有真才實學,拉一個墊背的也不錯的想法,就這麼委曲求全的三請了諸葛亮。
倒是諸葛亮一出山的謀劃直接驚呆了走投無路的劉備,重新煥發了鬥志。
所以說,劉備請諸葛亮是走投無路的舉措,諸葛亮等劉備出山同樣是沒辦法的事,因為只有在這必死局面的情況才能最充分的體現價值,這就是諸葛亮自負和自信所在。
兩個同樣沒什麼選擇的人一拍即合,最後也是干成了大事,三分了天下。
所謂感想敢幹,也算給後輩起到了良好榜樣的作用的。
諸葛亮為何棄曹操選擇了劉備
諸葛亮在臥龍崗等劉備的時候才27歲,此時的劉備47歲,曹操此時也有50歲了。而當時的天下還是群雄逐鹿的時代,曹操已經滅了袁紹、袁術勢力如日中天大有一統天下之勢力、此外孫權據江東,劉表據荊州,張魯...
諸葛亮何以長期隱居襄陽?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大解密
諸葛亮,徐州琅玡人,八歲時隨叔父在荊州定居了下來,從十七歲(建安二年)開始在隆中耕讀。此後一直到建安十二在司馬徽、徐庶的牽線下出山輔助劉備,諸葛亮已經默默修煉了整整十年。劉備與諸葛亮的相遇和合作...
劉邦用韓信為大將,劉備卻不聽諸葛亮取荊州,《隆中對》因此不成
諸葛亮出山時,獻與劉備的草蘆對(通稱「隆中對」),一千八百年來眾說紛紜,多少千古名士、軍政大家對此都有過精闢論述。 贊之者多認為劉備半生苦戰,促居一縣,得此戰略規劃後,騰躍高飛開三國鼎立局面,可...
諸葛亮出山後第一計,劉備沒有聽從,所以丟了天下
諸葛亮出山時,獻與劉備的草蘆對(通稱「隆中對」),一千八百年來眾說紛紜,多少千古名士、軍政大家對此都有過精闢論述。 贊之者多認為劉備半生苦戰,促居一縣,得此戰略規劃後,騰躍高飛開三國鼎立局面,可...
惜才? 劉備為何一定要請諸葛亮出山
導讀:三國時期群雄奮起爭霸,都想為自己謀得一處江山。可是單憑自身的實力是不行的,於是人才變成了珍惜之物,因此才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可是三國奇才眾多,劉備為何單單看中了諸葛亮,三顧茅廬背後還有...
最早提出三分天下的並非諸葛亮,而是另有其人
生逢亂世,要想成就霸業最需的是什麼?人才!將才,謀士,最重要的是要有戰略家!三國之中能稱為將才的多如牛毛,能稱為謀士的也不在少數,但稱得上戰略家的卻沒有幾個。曹操算一個,諸葛亮算一個,吳國的魯肅...
劉備並不那麼信任諸葛亮,就因沒聽這一計,以至於他錯失了江山
劉備愛才可算得上典故,為了讓諸葛亮出山可算得上三顧茅廬,甚至受盡了冷落,最終諸葛亮感嘆他的誠心,才願意出山,也算得上是佳話。那麼如果劉備真的如此的信任諸葛亮,在出山以後能夠尊重劉備的意見,可能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