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謀士司馬懿的臨終遺言到底有何玄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51年八月,一世梟雄司馬懿走到了生命的盡頭。

這一年他已經73歲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對於從事梟雄這個高危職業的司馬懿而言,他真的活夠本了。

在具有相同資歷的精英人物中,司馬懿可謂碩果僅存者,當年的朋友與對手均已作古,人生至此,夫復何求?然而雁過留聲、人過留言,司馬懿老先生在臨終前會留下什麼遺言呢?

史書是這樣記錄他的遺言的:「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

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輔帝平九州,慎之!慎之!」這番話司馬懿是對兩個兒子司馬師、司馬昭說的,大意就是我司馬懿一生在魏國做官多年,位極人臣,地位夠高了。

但是大家都懷疑我有異心,令我十分害怕。

我死之後,你們兄弟倆要好好處理國政,輔助皇帝統一天下,一定要小心呀!

鑒於司馬懿一生善於演戲,不單騙過政治經驗不足的曹爽,就連老謀深算的曹操也被他騙過。

因此,司馬懿的這番話是真心話還是說給記載歷史的史官們聽的?是真心表達自己的忠誠還是演好人生最後一場戲?恐怕除了他自己,後人真的不得而知。

曹魏皇室對司馬懿的猜忌、懷疑可謂由來已久。

當年,一代奸雄曹操活著的時候,就對司馬懿很不放心,只不過聰明的司馬懿在代漢問題上支持了曹操,才讓曹操對司馬懿的猜忌有所緩解,但曹操還是特意告誡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只不過曹丕並沒有聽信乃父之言。

曹丕之子魏明帝曹叡對司馬懿雖然對司馬懿非常倚重,但並不那麼信任。

曹叡與大臣陳矯曾有這樣一段對話,很能反映司馬懿受到的猜疑。

曹叡:「司馬公忠正(指司馬懿),可謂社稷之臣乎?」陳矯:「朝廷之望,社稷,未知也。

」(《魏晉世語》)而另一大臣高堂隆在病危之際,也提醒明帝「宜防鷹揚之臣於蕭牆之內,可選諸王,使君國典兵,往往棋跱,鎮撫皇畿,翼亮帝室」(《三國志·魏書·高堂隆傳》),矛頭直指司馬懿。

儘管司馬懿後來成為魏明帝的託孤大臣,但曹叡還對司馬懿是有所防範的。

魏明帝給司馬懿安排的職務是以太尉「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與爽各統兵三千人,共執朝政」。

而曹爽的職務則是「拜大將軍,假節鉞,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這個人事任命顯然是以曹爽為第一託孤大臣,而司馬懿次之。

司馬懿的名望功績遠在曹爽之上,魏明帝如此安排後事,顯然出於對司馬懿的不放心。

自從曹丕為拉攏世家大族而施行「九品中正制」以來,世家大族勢力迅猛發展,在相當程度上把持著當時國家的權柄。

而司馬懿正是出身士族,他的先祖們在東漢帝國做過征西將軍、豫章太守、潁川太守等重要官職,父親司馬防更是官至京兆尹。

司馬懿一生東征西討,為曹魏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使他成為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

而區區曹爽,不過是皇族一庸庸碌碌的紈絝子弟,機緣巧合執掌權柄,偏偏又「專擅朝政,兄弟並掌禁兵,多樹親黨,屢改制度」,這自然激起了世家大族,包括大部分朝臣對他的極度怨恨和反對。

於是這些人註定要聯合起來,一場針對曹爽的政變已不可避免。

正如蔡東藩指出的:「曹爽一庸奴耳,不度德,不量力,竟以一時之徼幸,入為首輔,就使小心謹慎,猶難免復餗之凶;況淫奢無度,酒色是酖,何晏鄧颺諸人,毫無偉略,引為謀士,兄弟中僅一曹羲,猶有一隙之明,而爽不肯從,其能保家保國乎?當日即無司馬懿,吾知爽亦未必不亡也。

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很早就開始了暗中聯絡、部署,這些私下裡的陰謀,甚至連大兒子司馬師都不知道,「宣帝(司馬懿)之將誅曹爽,深謀秘策,獨與帝(司馬昭)潛畫,文帝(司馬師)弗之知也」(《晉書·景帝紀》)。

因此,司馬懿詐以老病將死騙過了曹爽,真真是司馬懿最尋常的政治表演。

249年,在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下,蓄謀已久的高平陵政變爆發了,「帝陰養死士三千,散在人間,至是一朝而集,眾莫知所出也」(《晉書·景帝紀》)。

可見,曹爽集團被一舉剪除真的是毫無懸念。

高平陵政變雖然成功了,但司馬懿也騎上了權力的老虎背,他實際上更為生前身後這些騎虎難下的事而無比焦慮。

陰謀有時會成為一個連環套,司馬懿必須警惕螳螂背後的黃雀,也就是說他必須牢牢地保持自己的權勢,並對任何可能的反對者痛下殺手,否則他隨時會成為第二個曹爽。

因此,我們在《晉書·宣帝紀》中看到了如下記載,「誅曹爽之際,支黨皆夷及三族,男女無少長,姑姊妹女子之適人者皆殺之」。

251年正月,太尉王凌企圖發動針對司馬懿的政變,司馬懿竟以73歲高齡親自討伐。

淪為階下囚的王凌哀嘆,「卿直以折簡召我,我當敢不至邪?而乃引軍來乎!」司馬懿則老經世故地回答說:「以卿非肯逐折簡者故也。

」此後,凡牽連王凌之謀的人一律被誅滅三族,王凌甚至被剖棺暴屍。

做完這些,司馬懿還不放心,再對曹魏宗室痛下殺手,殺楚王曹彪,並將魏之王公全部拘捕,放置鄴城,命有司監察,不准他們互相交結往來。

其鷹揚跋扈與他的兩個兒子有何區別?

司馬懿的這些所作所為連他的後代子孫都為之慚愧。

東晉明帝曾與大臣王導談論起司馬懿,王導不加隱飾地敘述了司馬懿創業時的種種猜忍手段,又說起司馬昭在高貴鄉公曹髦時的所作所為,令晉明帝大慚,把臉埋覆在床上說:「若如公言,晉祚復安得長遠」(《晉書·宣帝紀》)!

聯繫這些歷史事實,司馬懿能說出這段臨終遺言,說明他還是很看重自己的歷史名聲的,他不願意歷史把他記載成為一個野心家。

小人物怕政府,大人物怕歷史,司馬懿也不例外。

怕是一件好事,怕了,才能有忌憚,做事才能有底線。

但是,司馬懿的這番苦心已經逐漸不能為後人所理解了。

因為被陰謀文化浸泡的那些創造歷史的人、寫歷史的人,包括我們這些讀歷史的人,真的已經不很怕那隻歷史的筆了。

沒有敬畏,沒有底線,這才是我們今天這個時代的巨大悲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魏帝曹芳被廢,司馬昭把他的小老婆送給了誰?

三國時期,烽火不斷,政治動盪,能人頻出,權臣跋扈,國與國之間攻伐不斷,君臣之間的鬥爭也異常激烈。在皇帝——權力——權臣的高端對決中,權力為中心,指針偏向誰,誰就掌握實權,誰就可以對對方生殺予奪。...

我看到的司馬懿跟你的不一樣

清人王鳴盛在談及司馬懿時,說「(司馬懿)少壯則為魏畫篡漢策,及老又為子孫定篡魏策,興亡若置棋,亦可嘆矣」。與「臥龍」、「鳳雛」等飄逸雅致的綽號不同,司馬懿的外號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冢虎」。隱忍持重...

為什麼司馬家能篡奪曹魏江山?這件事最關鍵!

我們都知道曹魏政權在歷史上被司馬氏代替,猶如當年曹丕篡漢一樣,歷史再一次上演,而且驚人的相似。諺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是形容當時情形,司馬氏在歷史上真正掌握曹魏大權還要從他們奠基者司馬懿說起...

軍師聯盟真真假假,這才是真正的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

司馬懿……

生平早年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晉書·宣帝紀》)...

歷史軼聞:魏國為什麼會出現淮南三叛

曹魏末期,在淮南地區連續發生了三次叛亂,史稱「淮南三叛」。歷史上發生軍人想奪取政權的叛亂並不奇怪,可在一個地區連續發生叛亂,這就有點兒不太尋常了。從王凌、毌丘儉到諸葛誕,魏國淮南地區三次叛亂前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