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決死戰,第一猛將張定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七月二十一日,鄱陽湖戰役正式開始。

雙方在湖上布陣,此時朱元璋的士兵們才發現一個嚴重的問題:他們的戰船太小,在陳友諒的巨艦前就像玩具。

陳友諒的戰船中,最大的長十五丈,寬兩丈,高三丈——大家可以自己去換算一下這船有多大。

船隻分三層,船面上居然有士兵騎馬來回巡視。

從船的前面看不到船尾(首尾不相望),士兵們站在自己的戰船上只能仰視敵船(仰不能攻)。

而朱元璋的戰船居然還是以至正二十年龍灣之戰中繳獲陳友諒的船隻為主力的,還有若干漁船在內。

雖然朱元璋的士兵們早已聽說陳友諒的戰船厲害,但只有近距離觀察,才發現這是多麼可怕的艦隊。

這仗怎麼打?

這一場景應該給朱元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之後明朝的船隻製造一直都以巨艦為目標,鄭和下西洋時,最大的「寶船」居然有一百二十七米長,似乎是在向幾十年前的陳友諒示威。

但在這個情況下,退卻也是不可能了,只能打了。

先攻!徐達的猛擊!

朱元璋在一片哀嘆聲中說出了他破敵的方法,他認為敵人的船隻雖然大,但機動性不好,利用自己船隻的靈活性,是可以擊破敵人的(不利進退,可破也)。

話是這麼說,可誰去打呢?

此時,徐達站了出來:

「我做先鋒!」

徐達並非匹夫之勇,他仔細分析了敵方船隻的弱點,命令他的船隻列為小隊,帶上火槍和箭弩,臨敵時先發射火槍和弩箭,在靠近對方船隻後,便攀上敵船,與敵人短兵相接。

在經過仔細考慮後,徐達與常遇春、廖永忠等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準備給陳友諒沉重的一擊。

第二天,徐達率領他的艦隊開始了突擊。

他身先士卒,帶領前軍前進,在靠近陳友諒軍後,出其不意地帶領自己的部隊向陳友諒的前軍發動了突然襲擊。

陳友諒軍大為慌亂,萬不料朱元璋軍竟然主動發起進攻,急忙派出艦隊迎擊,此時,徐達的艦隊突然分成十一隊,從不同角度圍攻巨艦(類似群狼戰術)。

由於巨艦行動不便,顧此失彼,無法打退徐達的攻擊,而徐達軍乘勢攀上其中一條巨艦,殺敵一千餘人,並俘獲該艦,陳友諒前軍被打敗。

陳友諒軍發現了徐達攻擊的特點,便集中幾十艘巨艦發動集群攻擊。

徐達急忙將艦隊後撤,陳友諒軍順勢發動攻擊,然而他們沒有想到,這是一個圈套。

陳友諒軍尾隨追擊徐達,此時,風向突然轉為逆風,在中軍艦隊里等候多時的俞通海立刻集中大量火炮,向進入射程的陳友諒軍猛烈轟擊,陳友諒前鋒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二十餘條戰船被焚毀。

朱元璋軍旗開得勝。

但陳友諒畢竟是陳友諒,在初期的失敗後,他及時整頓了艦隊,發揮自己巨艦的優勢,利用船隻上的火炮對徐達軍發動猛攻。

在這次攻擊中,徐達的戰艦被擊中,他不得不放棄旗艦,轉移到其他船隻上,暫時失去了對艦隊的指揮能力。

陳友諒軍趁機發動反攻,連續擊沉朱元璋軍幾十條戰船,朱元璋軍損失慘重,溺水死亡者不計其數。

雙方回到了僵持狀態。

然而,朱元璋軍的噩夢才剛剛開始,陳友諒軍即將發起一次出人意料的攻擊,這次攻擊是陳友諒也沒有預料到的,對朱元璋而言,卻是致命的。

第一猛將張定邊的衝鋒

元末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時代,在各路諸侯手下都有一大批勇猛的將領,這之中又以朱元璋的將領為最強,這些人各有專長,如徐達善謀略、李文忠善奔襲、常遇春善突擊、馮勝善側擊、朱文正善防守。

但要說到勇猛,天下無出張定邊之右!

張定邊,1318年生人,原籍湖北沔陽,與陳友諒一樣,他也出身漁家。

此人不但勇猛善戰,而且知天文識地理,甚至還懂得算卦,是陳友諒的兒時夥伴,也是他的死黨,早在湖北時就與陳友諒、張必先結拜為兄弟,發誓生死與共。

陳友諒一生多疑,唯對此人極為信任。

在戰局出現僵持狀態後,張定邊決定實施他的行動,這一行動事先並不為陳友諒所知,相信如果他知道的話,也是絕對不會同意實施的。

張定邊率領他的旗艦和兩艘副艦從陳友諒水軍陣營中駛出,陳朱兩軍都以為他是出來巡航的,並未在意,誰知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張定邊率領他的三條艦船一刻不停,直接沖向朱元璋旗艦!

百萬軍中取元璋首級!

張定邊勇不可當,以孤軍衝進朱元璋水軍前陣,此時作戰雙方都被他驚呆了。

陳友諒軍也不知為何出現這一情況,而朱元璋軍更是沒有提防,前鋒紛紛敗退,張定邊也不理睬,直奔朱元璋而去。

一直衝到中軍,朱元璋水軍才反應過來,他的目標是全軍主帥朱元璋!

被驚呆的將領們紛紛緩過神來,立刻指揮自己的戰艦前去阻擋。

張定邊衝到中軍,已經被三十餘條戰艦圍住,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在這些將領看來,張定邊的表演已經結束了。

可更讓他們目瞪口呆的事情還在後面。

張定邊簡直堪稱一身都是膽,身陷重圍,孤軍奮戰,卻越戰越勇,銳不可當!

他雖然孤軍深入,實在勇猛無比,為鼓舞士氣,親自持劍站立在船頭,以示絕不後退之心。

士兵為其勇氣所感,無不盡力而戰,艦船竟然從重圍中殺出,一路擊敗朱元璋各路將領,先後斬殺大將韓成、陳兆先、宋貴等人,衝出一條血路,把朱元璋水軍沖成兩半,一路直奔朱元璋而來。

此時在後軍的朱元璋眼見張定邊戰船一路衝過來,也慌了手腳,連忙命令船隻躲避,誰知屋漏偏逢連夜雨,由於轉舵太急,船隻竟然擱淺!

朱元璋已經是束手無策,已無戰船前來相救,眼看就要當俘虜。

在武俠小說中,大凡遇到類似情形,都是美女受難,武林高手前來相救。

事實告訴我們,在真實的歷史中,危急時刻,也會有武林高手出面的,此時的朱元璋就是例子。

雖然不是英雄救美(形象差得遠了點),但也頗具傳奇色彩。

射擊冠軍常遇春

此時,常遇春的戰船就在離朱元璋不遠處,在眾人都急得團團轉的時候,他手持一弓,來到瞭望軍士身邊,沉穩地對他說:「不要慌亂,告訴我,哪個是張定邊?」

軍士用手指向前方戰船艦艏一人,常遇春拉弓搭箭,軍士手還未放下,箭已離弦,一箭正中張定邊(射的還是移動靶)!

張定邊被射中後,無力指揮戰鬥,就此退出朱元璋水軍,竟無人阻擋。

張定邊算是結結實實地當了一回趙子龍。

可惜朱元璋不是曹操,沒有規定不能放箭。

第二天的戰役就此結束,這實在是驚心動魄的一天。

當天夜裡,陳友諒召開作戰會議,總結了當天作戰的經驗,他認為要發揮自己戰船的長處,就必須保證集群突擊,而船隻的行進速度不同,無法保證統一,於是他創造性(自認為)地想出了一個主意:把船隻用鐵索連起來(眼熟吧)!

這實在是不應該的,據說陳友諒和施耐庵的關係很好,如此說來,他應該也認識羅貫中,那就實在不應該犯這個錯誤。

不知何故,陳友諒竟然會採用當年曹操用過的昏招,看來羅貫中可能當時並未完成《三國演義》,或是寫完《三國演義》出版後忘記送他一本。

第三天。

朱元璋先攻,他親自吹響號角,召集眾軍前來布陣進行決戰,此時,陳友諒的鐵索連環艦隊發揮了巨大的威力,相連在一起,綿延竟有十里之遠,望之如山。

朱元璋連續派出三支艦隊輪番進攻,都被打敗,而陳友諒敏銳地察覺到朱元璋的右翼薄弱,便指揮大軍猛攻朱元璋軍隊右翼,這一招十分厲害,朱元璋軍隊抵擋不住,眼見形勢不妙,朱元璋親自仗劍守在船前,以旗艦為底線,退後者親手立斬!

但他連殺十餘名後退的千戶後,仍然阻擋不住敗勢,眼看就要全軍崩潰,誰知此時,他的軍中也出了一個類似張定邊的猛將。

丁普郎是趙普勝的結拜兄弟,也是當年徐軍四大金剛之一,他投奔朱元璋並非出於自願,而是不得已,所以作戰一向並不積極,但此時的對手卻讓他露出了自己的狂人本色。

對他而言,什麼都在其次,只有兄弟義氣是最重要的,陳友諒這個卑鄙小人殺了趙普勝,今天一定要他償命!

據說他在自己的船頭豎起七尺白布,上書八個大字「旁人不問,唯誅九四」,因為傳言陳友諒小名為陳九四,這意思就是說,老子只找陳友諒算帳,無關人等都閃一邊去。

陳九四、朱重八,就名字來看,還都是苦命人。

在張定邊上演好戲後,丁普郎演了續集,他也率領自己的戰艦沖向敵陣。

此時正是朱元璋敗退的時候,所以他的攻擊帶動了軍隊的士氣,使得朱元璋能夠撐到決戰的時候。

不過他的衝鋒方向並不理想,與張定邊不同,他是哪裡人多就向哪裡衝擊。

勇則勇矣,卻無效果,自己卻吃了不少虧(身被十餘創)。

這就是名將之勇與匹夫之勇的區別。

百萬軍中如何取上將首級

這裡分析一下戰爭中的這種奇特現象,百萬軍中如何取上將首級,如果經過仔細研究就會發現,這是個技術活。

在日本的橫版過關遊戲里(比如三國志),要想打倒後面的大將夏侯惇、曹操等人,你必須先打倒一大批小兵諸如趙熊、胖胖等等,我技術太差,每次見不到大將,就已經死在無名之輩手中。

實際戰爭也差不多,要想越過萬軍殺大將,談何容易!

我們以三國大將關羽為例,他斬殺顏良(此為史實)的過程就很值得研究。

首先,顏良站在陣前,並不知道關羽要來殺他;其次,關羽依靠快速的交通工具(馬),「大喝一聲,沖將下來」,顏良還不知怎麼回事,就沒了腦袋。

可見這種殺法有幾個特徵,用簡單語言表達就是找個空子、趁你不備、給你一刀,很有些捅黑刀的意思。

綜合來說,要實現這一目標,任重道遠。

首先,要具備突然性。

你不能對對方軍隊喊話:我要來殺你們上將,準備好。

這樣是不行的。

就要專打沒準備的。

其次,你要看得准,不能往人堆里沖。

要學習羽毛球選手,專朝人縫裡打,也就是所謂的接合部。

比如今天的黃金周旅遊點,千萬不能往人堆里衝鋒,那樣的話,你不被打死,也會被擠死。

最後,你要速度夠快,有先進的交通工具(快馬、快船),此外還要使用一定的配音(如大喝)迷惑對方,讓對方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再來一刀,頭就沒了。

大功告成,可以看到,這種軍事行動是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的。

張定邊就是具備這些條件的人,他深知兵法,能掌握時間和機會,所以可以給朱元璋猛烈的打擊。

而丁普郎卻只是匹夫而已,他左沖右殺,不但無法接近陳友諒,自己還被團團圍住。

性命不保,卻也相當悲壯,《明史》記載,他身受重傷,頭已經掉了,人還拿兵器穩穩站立,陳友諒的士兵以為天神下凡(首脫猶直立,持兵作斗狀,敵驚為神)。

但我看到的其他史料上記載,他是在被包圍後,不願做俘虜,自殺的,按說自殺不會如此生猛,連自己的頭都能砍掉,說不明白,就這麼著吧。

無論如何,丁普郎是個夠義氣的人,他沒有和兄弟同死,卻也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丁普郎的攻擊給了朱元璋軍支持下去的勇氣,讓他們等到了下午那個決定勝負的時刻。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朱元璋與陳友諒鄱陽湖大戰:成王敗寇而已!

元朝末年,群雄逐鹿,爭奪天下,各路興師之軍互相吞併,最後只剩下兩支勢均力敵的部隊:一支是以陳友諒為首的隊伍,占據著以江州(九江)為中心的湖廣、江西等廣大區域,國號大漢;另一支是以朱元璋為首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