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的司馬懿:有點捉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01 ·

按照《三國志》裴注引《曹瞞傳》的說法,曹操早年曾接受司馬懿他爸司馬防的推薦,擔任洛陽北部尉的職務,大概就是首都警區分區大隊長的意思。

後來曹操成了魏王,召司馬防來身邊喝酒,期間得意地問道:「你看我現在還能不能當個大隊長?」司馬防則不卑不亢地答道:「當年推舉大王的時候,您就只能做這樣大小的職務。

」曹操聽了哈哈大笑,故事結束。

· 02 ·

這裡需要給一些非歷史愛好者們普及一下的是,《三國志》是記錄三國歷史的官方正史,作者是三國時代的陳壽——他出生於公元233年,當時諸葛亮還健在,不過第二年就病死在五丈原了。

陳壽的《三國志》兩個極端特點:

  1. 可信度極高,因為陳壽本就是三國時代的人,而且他在編書的時候極其嚴格篩選了史料,稍微不可信的一概不採納,而留下來的文字大多可信。

  2. 正因為本著這種原則編書,所以《三國志》被編得太簡單了,很多歷史細節都沒寫。

    為了彌補這個缺陷,陳壽死後一百年左右的時候,南北朝時期有個叫裴松之的人找了一堆的史料,為《三國志》做了大量註解,這就是所謂的「裴注」。

不過裴松之編書的風格又和陳壽完全相反,他的習慣,是將所有相關史料全照搬上來,然後再點評可信或者不可信。

這樣做的好處是開拓了後人的眼界,能了解更多的歷史細節(雖然不知道是真是假);但缺點則是讓原本已經被陳壽簡單化的三國史變得複雜多了,因為這些史料可信度雜亂不堪,有些資料看起來和今天的地攤文學差不多。

比如說司馬防曾舉薦曹操工作的這個《曹瞞傳》。

· 03 ·

「曹瞞」意指曹操的小名「阿瞞」,將一個歷史大人物的小名用作書名,此書的可信度大家可以想像。

而且《曹瞞傳》確實也是曹魏的敵人——吳國人編寫的,立場本身就有問題,而且文風也比較荒誕,風言風語很多,確實難以讓人相信。

ps:大家腦補一下讓朝鮮編一本歐巴馬的傳記、名字叫《奧黑傳》是什麼感覺,大概就是《曹瞞傳》給人的感覺吧!

事實上裴松之在引用《曹瞞傳》這個記載的前面,還引用了一本叫《四體書勢》的書,上面說到:一個叫梁鵠的人任命的曹操為北部尉。

這個《四體書勢》雖然是一本講書法作品歷史的文章,但是全文寫得比較嚴謹,被認為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不過我們在這裡撇開兩本書誰更可信這個問題,直接切入中心,問:哪個說法更具說服力?

其實稍加比較後我們便會發現,梁鵠任命曹操為官的可能性比司馬防大得多。

· 04 ·

梁鵠,漢末著名書法家,在社會上有極高的知名度。

因為字寫得好,所以深受漢靈帝的喜愛,因而官運亨通。

曾擔任涼州刺史、尚書等職務。

對比司馬防,梁鵠不但在上流社會名氣大,而且做的官也更大,刺史相當於省政法委書記兼省長,尚書相當於中央部長,都是省部級高官。

而司馬防只有在《曹瞞傳》寫他推薦曹操做大隊長的時候提到他也當過尚書右丞,而正兒八經為晉朝立傳的《晉書》卻只是說他是京兆尹,也就是長安的一把手,實際上也就是市廳級別。

作為大宦官曹騰的孫子,曹操平時結交的,都是社會上有名、有權的人士,比如和袁紹等交好,死纏爛打非要著名時政評論員許劭給自己一個評價等。

梁鵠年齡比曹操大一輩,名氣又很大,完全符合曹操的要求。

至於司馬防?恐怕沒這個影響力。

首先是說法出處不嚴謹,其次是邏輯上不符合常理,所以我個人認為所謂司馬防當過曹擦領導的故事,純屬司馬家族篡位後穿鑿附會的劇情,意圖製造「你們曹魏家當年也不過是我們家的手下而已」的印象,尊馬貶曹罷了。

不過呢,強行解釋,也不是不可以。

根據司馬懿大哥司馬朗的傳記所提,司馬防確實做過一段時間的洛陽令,權力不小,畢竟帝都嘛!不過洛陽令和今天的北京一把手不是一個概念,因為在他以上,還有一個河南尹。

所以不排除曹操擔任洛陽北部尉的時候恰好是司馬防做領導,不過這僅僅是一個巧合,類似領導子女下放基層「鍛鍊」,你說是他們的領導大呢?還是他們大?何況《曹瞞傳》直接說司馬防當時是尚書右丞,是曹操的推薦人,這就非常不切實際了:曹操被安排的工作多了去了,哪會刻意記得這麼一個洛陽令?

未完待續……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誰之過?關羽敗亡之迷深度解析

三國時期,威震華夏的關羽最後卻走了麥城,為什麼大江大河經歷多次,卻在一條小河溝翻了船?三國演義中記載的關羽之死是真的嗎?筆者就根據自己看到的史書記載試析一二。

可以被稱為三國早期故事線的男人

司馬家一直人才輩出,除了司馬懿的鬼才智謀外,其兄司馬朗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有名的「司馬八達」,但是小編今天想吹一吹的確實一位三國時期的老司馬,也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