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滅亡的原因之六冤殺袁崇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袁崇煥像

袁崇煥(公元1584年—公元1630年),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

明朝末年薊遼督師。

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袁崇煥早年中進士之後,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在任時喜歡與人談論兵法,遇見退伍的老兵時,袁崇煥與其討論邊塞上的事情,所以對邊塞的狀況有所了解,自認為有鎮守邊關的才能,為了報效國家,同時也為遼東局勢擔心,於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袁崇煥主動前往京城覲見明熹宗朱由校,御史侯恂上書建議提拔袁崇煥在兵部任職。

不久之後,廣寧被後金軍攻陷,於是朝廷商議,應該派人鎮守山海關。

袁崇煥得知後,隨即一個人往關外查閱地形。

回朝之後,袁崇煥上言稱:「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可以鎮守山海關。

」此時朝中大臣人人唯恐被派往山海關送死,於是紛紛誇讚袁崇煥的才能,共同保奏袁崇煥升任兵備僉事,總督關外諸軍,朝廷撥給帑金二十萬,並讓其招兵買馬,經略遼東。

天啟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後金努爾哈赤得知遼東重臣孫承宗被罷免,於是率領大軍西渡遼河,二十三日,後金軍抵達寧遠,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麟擁重兵于山海關,不去救援寧遠。

袁崇煥得知後數次請求,高、楊二人固執己見,尉戰怕死,袁崇煥隨即寫下血書,與大將滿桂,副將左輔、朱梅,參將祖大壽,守備何可綱等將士盟誓,以死守寧遠城。

袁崇煥一面堅壁清野,一面讓同知程維楧盤查姦細,通判金啟倧守護糧草,並傳檄給前屯守將趙率教、山海守將楊麒,如果有將士逃到這裡,可將其全部斬殺。

在這種視死如歸,破釜沉舟的氣勢下,袁軍死守寧遠,努爾哈赤久攻不下,死傷慘重,最後只有大肆攻略覺華島,殺死參將金冠及軍民數萬人泄憤。

同年三月,因寧遠大捷,袁崇煥升任遼東巡撫,但不滿魏忠賢在其身邊安插親信劉應坤、紀用,而上書要求將其調離,但遭明廷拒絕,並得罪了魏忠賢;八月努爾哈赤因在寧遠之戰中受炮擊之傷,重病而亡,袁崇煥派使者弔唁,刺探虛實,當時恰逢後金四大貝勒爭奪汗位,皇太極為獲得優勢,急需明廷支持,於是遣使回報,希望與袁崇煥議和,於是袁崇煥修書一封再次派遣使者前往。

期間袁崇煥奏請朝廷修繕關外四城,以堅城大炮來抵禦滿清鐵騎,明廷應允。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皇太極與袁崇煥達成協議,遼東進入戰略調整期,之後皇太極率兵進攻朝鮮,袁崇煥乘機修繕錦州、中左、大凌三城。

同年四月,趙率教在錦州督護城防建造工程,明廷派尤世祿前來接替趙率教,又以左輔為前鋒總兵官,駐紮大凌河。

五月,皇太極從朝鮮退兵後,率兵直抵錦州,將其包圍。

趙率教與紀用一方面閉城堅守,一方面派遣使者議和,想以此拖延時間等待援軍,使者跑了三個來回仍舊沒有決定,而後金軍的攻勢越來越猛。

袁崇煥以寧遠的兵力不能輕易調動,於是讓尤世祿、祖大壽率領精銳騎兵四千繞到大軍後面決戰,另派遣水軍從東面進行牽制,並請求薊鎮等地發兵東護關門。

明廷命山海關的滿桂移駐前屯,三屯孫祖壽移往山海關,宣府黑雲龍移往一片石,薊遼總督閻鳴泰移到關城,又調動昌平、天津、保定的部隊奔赴上關;傳檄山西、河南、山東等地的守將整備好兵馬聽候調遣。

尤世祿剛要整備出發,後金軍又分兵來攻寧遠,袁崇煥與劉應坤、畢自肅率將士登上城樓防守,在濠溝內排列陣營,用炮遠距離轟擊。

而滿桂、尤世祿、祖大壽在城外與後金軍搏戰,死傷比較多,滿桂也中箭負傷。

後金軍從寧遠撤退後增加錦州的攻勢,但仍舊無法攻克,而且傷亡慘重,六月,後金軍撤兵,史稱「寧錦大捷」。

而後金軍撤兵時順道毀壞大小凌河二城。

得此寧遠、寧錦大捷,袁崇煥在遼東的聲望直逼當年的李成梁,寧錦之戰後,滿桂、趙率教等人都得到了應有的賞賜,但袁崇煥卻因為魏忠賢讓他的黨羽彈劾袁崇煥不救援錦州,論功行賞時,只給袁崇煥增加一級官階。

尚書霍維華為此感到不平,上疏乞求辭去蔭襲子孫的賞賜,但魏忠賢不許。

七月,袁崇煥辭官回鄉。

明廷以王之臣接替袁崇煥為督師兼任遼東巡撫,駐紮寧遠。

天啟七年(公元1627年),明熹宗駕崩,明思宗朱由檢即位,設計將魏忠賢除去,並把之前冒領軍功之人一律革職。

在朝中大臣的建議下,袁崇煥得以重新被啟用,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師薊遼、兼督登萊、天津軍務。

同年七月,袁崇煥返回京城,上疏陳述兵事,朱由檢於平台召見袁崇煥,袁崇煥聲稱自己可以五年復遼,朱由檢對此大加讚賞。

但此時袁崇煥是說了大話的,因為之後當給事中許譽卿問袁崇煥復遼的策略時,袁崇煥說這些話只是為了安慰皇上,但袁崇煥後來仍舊上書崇禎皇帝,要求五年內,戶部轉運軍餉,工部供應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調兵選將,必須朝廷內外事事配合。

崇禎引以為真,一一答應。

同時為防自己遠在關外,朝中被人惡意中傷,而步熊廷弼、孫承宗的後塵,向崇禎討要遼東軍政大權,崇禎也是點頭答應,後來又應袁崇煥要求將寧遠錦州合為一鎮由其親信祖大壽、何可綱、趙率教分別鎮守錦州,寧遠,關門,此時袁崇煥儼然關外皇帝,在明廷也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膨脹的慾望,與野心使得袁崇煥開始沾沾自喜,膽大妄為起來,明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袁崇煥以軍糧耗費過巨,作戰不利,通敵滿清等理由,
矯詔殺了邊關重將毛文龍,但殺了毛文龍,又怕毛文龍的士兵譁變,於是用計提高了他們的軍餉,但是軍費一時過高的支出,引起了北京的崇禎帝的注意,但是當時袁崇煥風頭正勁,遼東一時無人出其右,崇禎帝勉強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心中已有不安與不信任。

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十一月,後金主皇太極舉兵數十萬分別進入龍井關、大安口,袁崇煥聽聞後率領祖大壽、何可剛入關守衛,所經過的薊州、撫寧、永平、遷安、豐潤、玉田各城,都分兵留守。

皇帝朱由檢得知後非常高興,下令嘉獎袁崇煥的部下,並讓袁崇煥統領指揮各地援軍,但不久之後,遵化、三屯營都被後金軍攻破,趙率教也在遵化戰役中中流矢陣亡,巡撫王元雅、總兵朱國彥自盡而死。

後金軍越過薊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煥忙率兵護衛京師。

朱由檢召見袁崇煥,賞賜御用酒菜及貂裘慰勞袁崇煥,袁崇煥以兵馬長途奔波,疲憊不已,請求入城休整,但遭到拒絕。

於是袁崇煥駐軍城外,與後金軍鏖戰,互有勝負。

袁崇煥令戴承恩在廣渠門列陣,祖大壽於南面列陣,王承胤在西北列陣,袁崇煥在西面列陣以備戰,中午時刻,清騎兵從東南面進攻,祖大壽率兵奮力接戰,而王承胤卻拔陣向南避戰。

後金軍力戰祖大壽不下,於是撤退,大將劉應國、羅景榮等人率兵進行追擊,殺傷後金軍千餘人,而明軍死傷也很多。

收兵後,朱由檢用酒食犒賞軍隊。

袁崇煥又派遣任守忠率領五百人用火炮轟打金營,後金軍撤退,京師之圍得解。

至此,當袁崇煥滿心歡喜,以為自己又一次要受到崇禎皇帝賞賜的袁崇煥萬萬沒有想到,這次等來的卻是牢獄之災,因為朝中有很多大臣認為,袁崇煥在邊境作戰屢次得勝,而築造堅城,以衛後金鐵騎是袁崇煥一直執行的戰略,朝中之人包括崇禎皇帝都覺得大明邊疆在袁崇煥的治理下已經固若金湯,根本不可能發生皇太極兵圍北京城的事情,於是有人根據袁崇煥之前與皇太極私下議和的事情猜測,袁崇煥與皇太極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協定,而崇禎皇帝因為一直信任袁崇煥,而此次事件給崇禎帶來的震動極大,他也開始懷疑自己之前無條件的信任是否正確,於是這個猶豫不定的,又反覆無常的皇帝決定寧可殺錯絕不放過,將大明最後的希望投入大牢中;袁崇煥的親信大將祖大壽,洪承疇紛紛要求釋放袁崇煥,崇禎不予理睬,祖大壽在絕望和憤怒的情況下帶領部隊返回遼東,由於皇太極隨時可能率兵折返,崇禎帝極度恐懼,幾度下令祖大壽回京防守,但是祖大壽均無回音,崇禎皇帝無奈之下讓袁崇煥寫信招回祖大壽,孫承宗也遣使撫慰,請祖大壽立功贖袁崇煥之罪,祖大壽便又回到了關內,而此時魏忠賢遺黨王永光、高捷、袁弘勛、史褷等人想趁機給魏忠賢報仇,以擅自與後金軍議和、擅殺毛文龍兩條罪名定袁崇煥死罪,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袁崇煥被凌遲處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並抄沒家產,可悲的是,不明真相的京師百姓在袁崇煥被處決時還掙相搶奪他的肉,分而食之。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他們的後人會死在滿清和農民軍的刀下,而當他們面對屠刀的時候,有沒有後悔。

而大明也為誤殺了自己的忠臣良將而付出了慘痛的代價,首先殺了袁崇煥,寒了遼東各軍的心,在袁崇煥死後,祖大壽統領了袁崇煥的部隊,也是從袁崇煥死後,明朝遼東開始有越來越多的重臣大將開始叛明投清,先是洪承疇被俘降清,再有祖大壽先後被圍大凌河、錦州而降清,再有吳三桂放清兵入關,又有尚可喜,耿仲明等紛紛降清,而這些人,都是袁崇煥的部下,因為袁崇煥被崇禎冤殺,使得原來沙場上奮勇殺敵的神兵天將,在失去了他們神力的來源後,紛紛墮落成魔,變成了一個個助紂為虐的惡魔,祖大壽後來雖沒有再帶兵,但在崇禎弔死煤山後,祖大壽心灰意冷,同意寫信給自己的親外甥寫信讓他投降滿清,這個外甥就是吳三桂,而吳三桂所造成的後果,是眾人皆知的,因為吳三桂的一己私利,造成漢人再次陷入腥風血雨。

所以袁崇煥的死,是對明朝的致命打擊,也是遼東眾將人生的轉折,如果袁崇煥不死,以他曾經沾沾自喜,自以為是,私下與皇太極苟且議和,矯詔殺毛文龍,與滿桂,王之臣等同僚的不和,也許明朝因為袁崇煥最終可以收復遼東,但只不過是多了一個李成梁而已,也許明朝可以因為袁崇煥消滅皇太極,但袁崇煥之後皇太極之後,遼東局勢又會如何?但肯定的是,大明終將滅亡,因為歷史的大趨勢無人可以改變。

感謝您的閱讀,辛苦了,如果您喜歡,敬請評論,點讚,收藏,轉發,謝謝

袁崇煥影視形象

感謝您的閱讀,辛苦了,如果您喜歡,敬請評論,點讚,收藏,轉發,謝謝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