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中諸葛亮的「剋星」,諸葛亮想躲開他,如何也躲不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司馬懿其實就是諸葛亮的「剋星」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先生。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他是一位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歷來以忠義、智慧的形象在百姓心中位置如神。

  諸葛亮的一曲《空城計》搞得司馬懿狼狽不堪,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此,人們認為諸葛亮比司馬懿高明。

不過,諸葛亮的「剋星」偏偏就是這個司馬懿。

  司馬懿揪住諸葛亮的致命弱點,贏得了戰爭的最後勝利。

可以這樣說,諸葛亮最終是被司馬懿活活拖死的。

  首先,司馬懿以精兵緊緊咬住諸葛亮的主力部隊,守住要塞關口,使蜀軍不能東進。

在最後一次與諸葛亮對決中,成功地運用了以守為攻的策略,抓住諸葛亮用兵謹慎、不敢冒險的短板,採用拖延戰術,將諸葛亮整得叫苦連天,最終,因糧草補給困難,只能不戰而退。

  其次,他懂得裝腔作勢,來保持旺盛的士氣。

在與諸葛亮對峙最關鍵的時刻,面對諸葛亮送女人衣服的羞辱,司馬懿一方面保持鎮靜、大度,顯得無所謂,無非是想氣氣你諸葛亮。

另一方面,他又表現出煩躁不安,假裝迫不及待要去和諸葛亮PK一下,以保持部隊高昂的士氣。

司馬懿和辛毗兩人故意演戲,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諸葛亮再次挑戰,司馬懿要出兵,辛毗就杖節立於軍門,阻止司馬懿出兵,讓士兵對司馬懿刮目相看。

  諸葛亮得知此事後說,司馬懿本無戰心,所以,才向天子請戰,這是給眾將一個交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哪有千里請戰的道理?諸葛亮的一番話,現在分析起來有一股透心涼的味道。

  再次,司馬懿堅守不戰,下屬一再請戰,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就裝病,史書有明確記載的,不下於三次。

  後來,司馬懿接見了諸葛亮的使者,隻字不提兩國交兵之事,只詢問諸葛亮的飲食起居以及日常處理事務情況。

看起來好像挺關心對手的身體健康,其實是為了證實自己的判斷。

使者說:「丞相早起晚睡,吃的少,凡是處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情,他都要親自過問。

」司馬懿斷定諸葛亮將不久於人世,因此,更是堅定「拖」字訣,走著瞧,看誰耗得過誰?

  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是聰明人,對於對方用兵的弱點,彼此都很清楚。

諸葛亮對付司馬懿用了「空城計」,司馬懿上了大當。

現在你諸葛亮想快刀斬亂麻,我就拖死你,讓你嘗嘗「慢三步」的煎熬滋味。

司馬懿評價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兵十萬,卻早已落入他的計謀之中,破之必矣。

  諸葛亮的蜀漢軍隊遠離後方,蜀道艱難,軍糧難以補給。

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決採用持久戰術,避開正面交鋒,使諸葛亮難以速戰速決,北伐往往因糧草不繼,而被迫無功而返。

  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諸葛亮說:「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干,優於將略。

」由此可見,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對決,其謀略在諸葛亮之上。

作為統帥,諸葛亮應抓大局,但他卻事無巨細,陷入無法自拔的泥潭中。

最終,因操勞過度,英年早逝。

可悲可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

三國演義里的諸葛亮是那麼聰明。當然了,既然是演義,多少都會有作者自己的主觀情緒在書里。為了劇情更吸引人,或剪去或加入一些部分劇情。在正史《三國志》中。諸葛亮是蜀國的謀士,確實聰明但也有他不足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