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何用盡心力無法一統三國?這要從對手對他的評價中找答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諸葛亮在平定南方蠻族的侵擾後,便籌劃北伐中原。

從公元228年至234年,七年的時間內六次北伐,均未能奏效。

這中間,有用人不當,錯用馬謖失掉前進據點街亭,而導致全局被動;再有就是多次因糧草供給不上,被迫撤軍。

而糧草不能及時補給又是因為蜀道艱難,運輸困難。

其實,蜀道難是地理上的不足之處,並非諸葛亮北伐不能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關羽丟失荊州,可蜀漢仍然擁有川蜀之地,更有漢中,其基礎條件還算不錯的。

想當年,劉邦從漢中起兵時,也沒多大的地盤,僅僅是個漢中王而已。

可韓信卻能明修棧道,暗流陳倉,在占據三秦的章邯等人都料想不到的時候,韓信率領漢軍已經出現在了關中。

很快就掃滅三秦,平定關中。

韓信用兵,往往出奇制勝。

要想完成一統江山,當先首取關中之地,取得重要的戰略基地。

這才是重點中的重點,以後的漢與楚的爭霸戰中,充分證明了,經營好關中,將它變成堅固的戰略大後方,對最終取得與項羽的戰爭勝利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韓信的出兵關中時,就沒有糧草補給上的困難,他們是如何解決的?那就是將敵人的糧倉作為自己的補給站。

戰爭最消耗財力及糧草,古代戰爭中為了向前線供給糧草,需要後方提供大量和人力及畜力來服務,基本比例為1:3,如果戰線過長,道路太過難除曲折,這樣的比例將會更高。

所以,只有將敵人的糧倉奪過來為上策。

而要完成這樣的任務,就得冒險,出奇兵,方可取勝。

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出師北伐,在漢中屯田,以為久戰。

當年八月,病死於五丈原。

蜀漢軍隊撤退後,他的老對手司馬懿曾經到其駐紮的軍營中觀察,對諸葛亮發出由衷的感嘆「真天下奇才也」。

然而,縱然是天下奇才,卻也是多次北伐,無功而返。

歸其原因,還是一句老話,性格決定命運。

諸葛亮的對手司馬懿對他的評價很準確,「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

」後人也有評語「諸葛一生唯謹慎」,正是諸葛亮性格之真實寫照。

謹慎是此所長,也是其所短。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