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聲勢滔天的水戰,讓天下姓朱三百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1363年,在中國江西鄱陽湖,發生了一場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水戰。

此戰的雙方的最高統帥,一個是後來的明太祖朱元璋,另一個是當時已經稱帝的陳友諒。

朱元璋是貧農出身,陳友諒也好不到哪裡去,漁民出身,後來還當過縣裡的小吏。

正所謂亂世出英雄,當時蒙古人把中原大地管理得一塌糊塗,公司即將申請破產。

陳友諒緊緊地抓住這個機會,投靠徐壽輝開始創業。

也許陳友諒真的是個天才,戰功等身,威名赫赫,並最終摘下了老東家徐壽輝的腦袋,自立為皇帝,國號為漢。

同樣是建立大漢帝國,同樣是漢高祖,陳友諒比起劉邦還是差了一大截,也沒有朱元璋「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方針,在天下未定之時高調稱帝,當了出頭鳥。

當然,他的實力還是不容小覷的,長江以南他說了算。

當時的朱元璋在他眼中也許只是個小螞蟻,但他萬萬沒想到,這隻螞蟻伸出一隻腿,絆了他一個再也爬不起來的跟頭。

陳友諒造了幾百艘高大的樓船,親率六十萬大軍攻打南昌。

守衛南昌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閉城苦苦支撐了三個月,朱元璋才從應天姍姍來遲。

陳友諒也並不想跟朱文正較勁,立刻放棄南昌,立刻回師與朱元璋正面交戰。

六十萬對二十萬,陳友諒真的不知道自己有什麼好怕的。

寬闊的鄱陽湖面上,陳友諒的幾百艘巨艦浩浩蕩蕩地排開,首尾相連,如履平地。

看到這裡是不是有點熟悉?沒錯,《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也是這麼幹的,羅貫中在描寫赤壁之戰時,細節上參考了鄱陽湖之戰。

陳友諒居高臨下,俯視著面前的小螞蟻,沒事就放一陣箭雨。

而朱元璋的軍隊在那一條條破船上只能仰攻,沒點手勁的人連箭都射不上去。

一連三日,朱元璋就吃不消了,跟將領們商量,陳友諒畢竟是水師出身,咱們要不還是上岸去打吧?

不過轉機很快出現,也沒搭一座七星台祭風,也沒個諸葛亮披頭散髮裝神弄鬼,突然湖上就颳起了東北風。

那就簡單了,朱元璋只用說四個字:點火放箭。

這下《三國演義》中的曹操是什麼情形,陳友諒當時就是什麼情形。

包括陳友諒的五弟陳友仁在內,許多將士都被活活燒成了烤乳豬。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陳友諒並沒有那麼快就徹底扛不住,人家滅火器準備得充足,六十萬人不是說燒完就燒完的,整頓整頓後就大吼一聲:「不要走,決戰到天亮啊!」

當年馬超追殺曹操時曾經喊過,長鬍子的是曹操,披紅袍的是曹操,結果弄得曹丞相割須棄袍。

陳友諒也這麼幹過,喊道:「船上豎白桅杆的是朱元璋。

」第二天,朱元璋的艦隊里全是白桅杆。

後來幾場仗一打,陳友諒越發感覺吃不消了,當初搞死朱元璋的雄心壯志已經灰飛煙滅。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誰知朱元璋早已扼住湖口要道,陳友諒那些大船根本出不去。

沒辦法,召集幾位高級將領開個會,商量商量怎麼跑吧。

在陳友諒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上,兩位大將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我們姑且稱他們為老張和老王。

老張說:「我們把船燒了,上岸往南跑。

老王說:「那不行,老子造這些船可花了大價錢的,就這麼跑了不是向朱元璋示弱嗎?他派騎兵追來咋辦?咱們在水裡都干不過他,你還指望能在岸上干過他?」

陳友諒支支吾吾,左右為難,最後說了句:「我覺得老張說得有點道理。

」老王一聽立馬不幹了,當天晚上就率部投降了朱元璋。

老張一看心裡直罵娘,老子就是隨口說說,投降這種事你怎麼比我還跑得快?立馬也跟著投降了。

陳友諒這下看著手底下稀稀拉拉的將領,皇帝的架子也快要擺不下去了。

時間一久,糧草不濟,陳友諒不得不強行突圍了。

兩軍再次大戰於涇江口,從日出打到日落,陳友諒始終未能擺脫朱元璋的軍隊。

陳友諒徹底毛了,從船里伸出頭來指揮作戰,卻被朱元璋軍隊中的一個無名英雄一箭射穿了頭顱,當場死亡,不用搶救。

主帥陣亡,陳友諒的軍隊頓時成為一盤散沙,朱元璋就只用清點勝利果實了。

鄱陽湖之戰是朱元璋生平十分得意的一場大戰,以少勝多,殲滅了長江以南最大的勢力陳友諒,為他統一江南和北伐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也許正是戰勝了陳友諒這個強敵,給了朱元璋極大的信心,開創出大明將近三百年的江山。

可惜的是陳友諒,如此大好的形勢,卻因一次戰役的指揮失誤,白白地斷送了自己的性命和江山。

杜漠冷原創作品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更多精彩文章請搜索微信公眾號:杜漠冷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的水戰

鄱陽湖之戰(1363年8月30日─1363年10月4日)是中國元朝末年的一場重要戰役,朱元璋在此役擊敗並殺死強敵陳友諒,也被視為中世紀世界規模最大水戰。此戰的勝利,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礎,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