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不死便無三國,郭嘉到底有多厲害?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都一定非常喜歡孔明,但三國演義帶有明顯的正統思想,描寫難免有失偏頗。

諸葛亮一生經典故事無數,舌戰群儒,借東風,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但他的污點也不容抹去,揮淚斬馬謖故事裡,大家更多看到的是馬謖的大意和諸葛的公正嚴明,但何嘗不說明了諸葛亮的用人之誤。

還有在對阿斗的教育上,雖然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卻依然沒能挽回局面。

相比於在文官凋零的蜀國內發揮一己之長的諸葛亮,郭嘉在人才濟濟的魏國脫穎而出顯得更加不凡。

如果說諸葛的厲害之處在於政治,在軍事上顯得有些遜色的話,那麼郭嘉便是是政治與軍事上的天才。

從年輕時變隱居結交名士,到棄袁投曹,到之後的每條建議,每個謀劃,都顯得那麼深謀遠慮。

郭嘉每次獻策,都直指問題本身,本提出個人的獨到見解,使得問題從另一個方面有了更好的解決辦法,如計殺二袁。

並不是說諸葛不如郭嘉,兩人是兩種類型的人。

諸葛亮的軍事思想:習兵講武。

就是指軍隊要經過訓練才能上戰場,還有損益連弩,撥刀,木流牛馬,注重武器革新,運輸加強。

郭嘉擅長謀斷,對於敵人的狀態和行動的判斷比較準確。

郭嘉和賈詡都是一類人,此類人都是攻心為上,只不過賈詡攻心的是政治方面,郭嘉是軍事上,想想賈詡的成就,就不難想想郭嘉的成就! 郭嘉和諸葛亮不但作為個人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而且在各自陣營的分量也都一樣。

劉備得到諸葛亮以後的說法是:「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曹操得到郭嘉以後的說法則是:「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

」劉備臨終前,是託孤於諸葛亮的;而曹操對郭嘉,也曾「欲以後事屬之」。

只不過因為郭嘉英年早逝,我們沒能看到那一天。

也由於同樣的原因,郭嘉這顆將星不像諸葛亮那樣璀璨明亮。

郭嘉對於曹操而言,不僅僅是一個謀士,更像是一個朋友,一個老師。

曹操每出征,必帶上郭嘉,而郭嘉為曹操提供的建議總是正確的,可謂真的是算無遺策。

郭嘉是曹操最喜愛也是最得力的謀士,其深具通曉事理,足智多謀的資質。

應該說,曹操之所以用兵如神,「仿佛孫吳」。

其中因為有郭嘉為其運籌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用曹操的話來說。

便是:「平定天下,謀功為高!」曹操賞識郭嘉的才能並予以足夠的信任,郭嘉同樣認為曹操是明君,是可以在亂世中取得最終勝利的那個人,盡心盡力輔佐。

郭嘉因為病重臥床之時,曹操不斷派人探視,「問 疾者交錯」。

郭嘉的早逝令曹操哀痛不已,他對荀攸等說:「諸位先生年齡皆與我相仿,只有奉孝(郭嘉字)最年輕。

本打算在天下平定後,將管理國家的重任交付給他,未想到他中年夭折,這難道是天命嗎!」他痛哭呼號:「哀哉奉孝!痛哉奉孝l惜哉奉孝!」接著表告天下:「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

每有大議,臨敵制變。

臣策未決,嘉輒成之。

平定天下,謀功為高。

不幸短命,事業未終。

追思嘉勛,實不可忘。

中國古代評價一個人的價值標準是「智信仁勇」。

在中國文化的詞典中,「智」既是智慧,更是德行,有智者方可謀大事,成大業。

郭嘉「謀功為高」,是他受重用的最大資本。

郭嘉的性格也可以說是和曹操類似,有智謀有野心,但卻算不上英雄。

是那種「寧可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人。

為了勝利有時可以採取一切手段。

但歷史就是成王敗寇,不可否認的魏國的輝煌郭嘉有很大的功勞。

或許這位鬼才晚死一點就會在三國演義中出現更多的謀略。

可歷史永遠不能改變,我們只能在曹操的悲痛中回憶這麼一個人。

備註: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時期最強20位謀士排行榜!

第二十名:徐庶   初仕劉備,後成為曹操的部下。徐庶與博陵人崔州平、汝南人孟公威和本郡人石廣元同稱為四大名士。徐庶幼年愛擊劍,行俠丈義,常以仁俠自居,他替人鳴不平,將人殺死後逃跑,後被官兵捕獲,...

三國:為何三顧茅廬的是劉備而不是曹操

《三國演義》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而讀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在沒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被曹操欺負的猶如喪家之犬一般,如果不是請到諸葛亮,劉備集團可能早就團滅了。滅完劉備,孫權集團在當時也是沒有任何能力和...

三國謀士智謀大比拼:郭嘉遠超諸葛亮?

內容提要: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劉備進川,把龐統、法正帶去當參謀,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等留守荊州。」(《三國志·諸葛亮傳》) 人們根據這個記載,多認為劉備和諸葛亮是魚水關係。郭嘉和諸葛亮...

史上最厲害的謀士,你知道哪幾個

三國中風雲人物當屬三國中的謀士,一名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指點江山那種大氣,運籌帷幄那種氣概,伏屍百萬流血千里那種畫面。基本上都是謀士親手策劃出的。《辭海》、《大英百科全書》等權威辭書對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