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黨錮之禍後,東漢王朝無人可用,最後的星星之火熄滅!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東漢王朝歷經十四帝,國祚歷經一百九十五年。
漢光武帝劉秀休養生息、平定四方,開創"光武中興";漢明帝劉莊與漢章帝劉炟寬鬆治國、把東漢推向鼎盛,共譜"明章之治";漢和帝劉肇,其文治武功雖不如東漢之初的三帝,但他掃滅竇氏外戚勤於政事,時人將他的治世稱為"永元之隆"。
或許是這初期的幾位皇帝太過優秀,提前預支了東漢王朝的命數。
從漢殤帝劉隆開始,東漢的皇帝們不是嬰帝,就是幼年繼位,再或是早亡或被殺,帝位更替頻繁且宦官與外戚擅權。
到東漢的第十一位皇帝漢桓帝劉志時,本就搖搖欲墜的王朝迎來"黨錮之禍",使得東漢王朝更加江河日下。
這還不止,他的繼位者東漢的第十二位皇帝漢靈帝劉宏竟發動第二次"黨錮之禍"。
此時,偌大泱泱王朝竟無人可用,一幫宦官近侍把持朝政。
第一次"黨錮之禍"
發生在漢桓帝劉志時期,他十五歲繼位,在位的前13年里就是一傀儡皇帝,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
劉志隱忍負重,與宦官合謀終於誅滅梁氏。
由於在誅滅梁氏這件事上,宦官有功,所以劉志格外寵信宦官,不僅將他們封侯,且位處高位。
於是朝政自此由宦官專斷,而且劉志賣官鬻爵,朝政糟糕至極。
相對而言,外戚一黨的竇武等人較清正,因此貴族李膺、太學生郭泰、賈彪等人與外戚聯合,對宦官集團進行激烈抨擊。
這些人被稱作士人,也就是後來所說的士大夫們。
他們議論政治,品評人物,在輿論上對宦官集團進行猛烈抨擊。
同時,一些比較開明的官吏在職權範圍內也極力打擊宦官勢力。
但漢桓帝劉志卻發動"黨錮"事件,極力鎮壓這些正直官吏、太學生等反宦官集團。
當時,朝中大臣、地方官員及民間百姓紛紛,指責宦官亂政、為非作歹、排斥忠良,結果朝中大臣卻被紛紛免官,死的死,逃的逃。
後漢桓帝劉志詔令全國,逮捕"黨人",有黨人逃走,劉志就懸金購賞,反宦官的鬥爭嚴重受挫。
次年,在竇武等大臣的奏請之下,劉志對「黨人」略為寬恕,下詔將他們赦歸田裡,但終身禁錮不得做官,史稱第一次"黨錮之禍"。
第二次"黨錮之禍"
發生在漢靈帝劉宏時期,不吸取父輩之教訓。
第二次"黨錮之禍"的起因是公元169年,山陽郡督郵張儉彈劾中常侍侯覽回鄉為母親掃墓時鋪張擾民,並拆毀侯覽的房屋與祖墳。
因而惹怒侯覽,指使同鄉人朱並上書彈劾張儉等二十四位山陽名士結黨,圖謀不軌。
劉宏見奏章,問計於曹節,曹節借題發揮,說黨人危害社稷,要求全國之內清剿黨人,漢靈帝竟然准奏。
最終這場政治災難造成大量士人逃亡,被迫害致死的達六、七百人。
史稱「第二次黨錮之禍」。
然而,這並不是事件的終結。
八年之後的公元176年,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為「黨人」鳴冤,要求解除禁錮且給予平反。
靈帝大怒,不但沒有聽從,反而逮捕並處死曹鸞。
接著,靈帝又下詔書,凡是黨人門生、故吏、父子、兄弟中任官的,一律罷免,禁錮終身,並牽連五族。
黨錮的範圍擴大,波及更多無辜人士。
公元179年,經上祿縣長和海建議,劉宏下令,黨人「從祖父」以後的親屬,都不受他們牽連。
公元184年,黃巾之亂興起,靈帝劉宏怕黨人與黃巾一同作亂,遂於夏四月丁酉日大赦天下,宣布解除黨錮。
這兩次黨錮之禍都以反宦官集團的失敗而終,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團受到嚴重打擊,黨人被殘酷鎮壓。
史學家多認為兩次黨錮之禍傷漢朝根本,為黃巾之亂和漢朝的最終滅亡埋下伏筆。
小史個人之見:
泱泱東漢王朝,竟到無人可用之地步,甚是可悲!沒有人才,加之黃巾之亂,焉能不滅!公元189年三月,靈帝死,九月,董卓掌權,廢少帝立獻帝。
董卓掌權後,民怨沸騰,各地紛紛討伐,起兵不斷。
讀史明志,翻翻書,看點兒歷史~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
漢代最喜歡做買賣的皇帝是誰?
中國古代是一個重農抑商的社會,商人的社會地位很低,無論在穿著、住房、做官等方面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然而,東漢有一位皇帝卻熱衷於當商人做買賣,他就是漢靈帝劉宏。漢靈帝與其前任漢桓帝統治時期是東漢王...
諸葛亮《出師表》為什麼「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歷史界有個共識,那就是漢朝的衰落始於兩個不爭氣的皇帝:漢桓帝、漢靈帝。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的出師表中也提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
慘烈程度堪比焚書坑儒,如何看待東漢的黨錮之禍?
號外:東漢末年發生的黨錮之禍,在我國封建統治階級內部鬥爭中,其規模和殘酷程度是史上罕見的,也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和影響。雖然名氣沒有焚書坑儒大,程度也沒有坑儒這麼嚴重,但是後果之慘烈,以及對當時和後...
揭秘:漢靈帝劉宏為何會管宦官叫爹媽
建寧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儀式下,一輛豪華的青蓋小車載著一個12歲的孩子緩緩地駛入皇宮。這個孩子名叫劉宏,他是解瀆亭侯劉萇的兒子,漢章帝的玄孫,即將成為東漢的第十一個皇帝,...
皇宮建立「裸游館」,皇帝趕著驢車滿宮跑,官位標價賣,這是誰呢
這就是漢靈帝劉宏(157年—189年5月13日),諸葛亮曾在《出師表》中把他比作親小人遠賢臣的典型,說「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可以說它不是一個稱職的皇帝,而有意思的是他也曾說自己的臣子「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