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出師表》為什麼「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界有個共識,那就是漢朝的衰落始於兩個不爭氣的皇帝:漢桓帝、漢靈帝。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的出師表中也提到: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

那麼問題來了,這兩位皇帝都幹了什麼事導致漢朝衰落呢?

諸葛亮

漢桓帝(132年—167年)

漢桓帝

漢桓帝劉志是東漢第十位皇帝,公元146~167年在位,在位長達二十一年,然而這長達二十一年的皇帝生涯中,漢桓帝只在最後的六年擁有實權,前面十三年漢桓帝基本上是個傀儡,由梁太后臨朝聽制,梁冀把持朝政,這個梁冀可是個狠角色,誰不服他他殺誰,2歲的漢質帝就因為說了一句他是「跋扈將軍」就被毒死,漢桓帝能不認慫麼?

直到延熹二年(159年),早對梁冀專權亂政不滿的漢桓帝,借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殺死梁冀,並將其滅族,總算是大權獨攬了。

然而就在大家期待漢桓帝掌權後勵精圖治的時候,漢桓帝的表現卻讓人失望至極。

漢朝宮廷

首先是賣官鬻爵,漢朝走到桓帝的時候發生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國家入不敷出,漢桓帝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不是改革財政制度,而是通過販賣官職。

大小官銜明碼標價,雖然短期內讓國家財政好轉,但是通過買官上台的官吏執政後拚命剝削百姓,政治腐敗日趨嚴重。

其次是黨錮之禍,桓帝特別寵信宦官,宦官仗著皇帝的信任為非作歹,很多正直的大臣被迫害,桓帝昏庸無比,不僅沒有明察秋毫還發動黨錮之禍,把正直的大臣列為朋黨,最多的一次打壓了200多位忠臣,從此朝廷之上儘是阿諛奉承的奸臣。

最後是後宮混亂,漢桓帝時候後宮妃子多達萬人,並且連續廢立三任皇后,好色薄情的漢桓帝造成了後宮爭權奪利,後宮又牽扯到外戚勢力,從此漢朝再無寧日。

漢靈帝(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

漢靈帝

漢靈帝劉宏是漢朝第十一位皇帝,公元168~189年在位。

漢桓帝死後無子,劉宏被外戚竇氏立為皇帝,竇氏擁立有功,權傾朝野。

漢靈帝在位時候漢朝已露亡國之相,而靈帝的胡作非為更進一步加深了漢朝的滅亡危機。

首先,縱容外戚和宦官火併。

漢靈帝是個心大的皇帝,東漢長期存在外戚和宦官爭權的局面,其實皇帝如果把握的好,完全可以利用他們的相互鬥爭來實現自己大權獨攬的目的,但是靈帝的政策是:你們隨便斗,我不管。

結果外戚計劃消滅宦官結果反被宦官消滅,得勢後的宦官將竇武陳蕃等忠臣一網打盡。

其次,更進一步推行賣官鬻爵制度。

漢桓帝賣官不過是在缺錢時候賣,而靈帝則是直接把賣官給政策化了,連正常的官吏升遷也要交錢,清官們辛苦為政不得升遷,反而貪官官越做越大,百姓被剝削的一無所有,被迫起義。

黃巾起義

再次,第二次黨錮之禍。

靈帝聽信宦官一面之詞,發動了漢朝歷史上第二次黨錮之禍,這次黨錮之禍比桓帝朝更嚴重,從中央擴大到地方,受害者高達六七百人,直到黃巾起義爆發,靈帝怕官吏因黨錮之禍投奔黃巾軍才解除。

第四,宦官政治。

漢桓帝寵信宦官卻也對宦官有所提防,但靈帝則是完全聽從宦官,更設立了臭名昭著的「十常侍」。

十個宦官把持朝政,迫害忠良,稍有不聽從的意思就被滅族,靈帝一朝成為中國歷史上宦官禍害最重的時期。

十常侍之一張讓

最後,重置州牧。

漢靈帝廢史立牧,在全國遍設州牧,這些州牧擁有地方的財權、軍權、管理權。

很快,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漢朝宗室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在兩個昏君的折騰之下,漢朝走上了覆滅道路,儘管有不少忠於漢朝的臣子的努力,漢朝依然走向了滅亡。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漢代最喜歡做買賣的皇帝是誰?

中國古代是一個重農抑商的社會,商人的社會地位很低,無論在穿著、住房、做官等方面都受到了嚴格的限制。然而,東漢有一位皇帝卻熱衷於當商人做買賣,他就是漢靈帝劉宏。漢靈帝與其前任漢桓帝統治時期是東漢王...

揭秘:漢靈帝劉宏為何會管宦官叫爹媽

建寧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儀式下,一輛豪華的青蓋小車載著一個12歲的孩子緩緩地駛入皇宮。這個孩子名叫劉宏,他是解瀆亭侯劉萇的兒子,漢章帝的玄孫,即將成為東漢的第十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