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烈程度堪比焚書坑儒,如何看待東漢的黨錮之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號外:東漢末年發生的黨錮之禍,在我國封建統治階級內部鬥爭中,其規模和殘酷程度是史上罕見的,也造成了嚴重的後果和影響。

雖然名氣沒有焚書坑儒大,程度也沒有坑儒這麼嚴重,但是後果之慘烈,以及對當時和後世的影響比焚書坑儒還要廣泛。

任何歷史事件的形成原因,我們都應該從它所在的那個特定的歷史環境下去搜尋。


東漢跟西漢大不相同,它是依賴於豪強氏族大地主的擁戴和支持建立起來的。

漢光武帝劉秀為了避免西漢末年「 上威不行,下專國命」的歷史重演,儘可能的把豪強地主的強大勢力,納入東漢的統治軌道,以便於加強皇帝的權力,包括雖置三公,事歸台閣,實際上是想總覽國家的全部政務。


漢朝官制

皇權的加強,相權的削弱,在東漢後期朝政衰落的情況下,導致了外戚、宦官專政的局面。

誰掌握了皇帝,誰就可以橫行天下,左右一切。

因此,外戚和宦官開始了無休止的爭奪,不管他們當中哪一方得勢,受苦的都會是人民群眾,難道就沒有人替群眾說話嗎?

【言論自由,只是一個假想】

在東漢末年,誰最能代表人民群眾的利益?不是皇帝,也不可能是宦官和外戚,而是在儒學興盛的環境下,出現的士大夫們,其實就是當了官的讀書人。

他們是從百姓中脫穎而出,自然會替百姓撐腰,東漢末年政治黑暗,這些士大夫們對政治提出的議論和評議,卻遭到了宦官和外戚的聯合打壓。

漢桓帝與漢靈帝

我們知道,在隋朝之前,我國是沒有科舉制的,那麼平民想做官的話,應該怎麼辦呢?秦朝的話可以憑軍功,到了漢朝,就建立了一套選拔官吏的制度,叫做察舉制和徵辟制。

其實就是推薦和任命,到底是誰推薦?誰任命?主動權還是掌握在有權人的手中。

在東漢末年誰最有權,不是外戚,就是宦官。

他們交替把持朝政,皇帝形同虛設,士大夫們想要言論自由,遭到的就是他們不斷的打擊。

【文人遭受政治禁錮,一次不夠還兩次】

無論是外戚還是宦官當權,基本上都是一樣結果。

只要他們一掌權,首先就要提拔和任命自己的親朋,然後就是清除異己,顛倒黑白,讓一大部分有學識有才華的文人,一直堵在基層,無法踏上自己的仕途。

可以想像,宦官和外戚選出來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人,政治越來越黑暗。

遇到這種情形,即便是已經當官的有志之士,大多數也辭官隱居深山。

漢桓帝時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逃到鄉下,隱居當私塾老師,朝廷請都請不回來。

這些都還算好的,最起碼是自己自願,但是有些就不一樣了。

要說社會上哪類人群最容易被煽動,大家肯定都說:學生!

宦官黨政

在東漢太學的學子們,可就沒這些老前輩能容忍。

太學成為了東漢又一個政治活動中心,青年學子第一次走在政治鬥爭的前線,竟然還有大規模的請願活動。

當時正值宦官當政,太學生雖得到了朝廷中下層官吏的支持,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結果是二百多人被捕。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外戚集團出面保這些文人,但是漢恆帝赦免他們後,下令將士大夫們全部罷官,終身禁錮不再啟用,這就是第一次黨錮之禍。

雖然在外戚集團當政之後,宣布解除黨錮,但很快的,由於漢靈帝對宦官的信任,使得竇氏外戚全部被殺,宦官再次取得了對朝局的掌控權。

宦官集團指天下豪傑和儒家學者皆為黨人,進行第二次黨錮。

這次黨錮打擊面更廣,父子兄弟在位也不行,全部被免官,而且宦官們都是假借皇帝的名義行事。

這種對文人的大力欺壓很快就起到了效果,農民起義一觸即發。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黨人與黃巾起義】

第二次黨錮不久,人們覺得用文的鬥不過宦官集團,於是展開了武鬥,黃巾大起義爆發,這時候漢靈帝才意識到事情的不對,要是讓黨人跟黃巾軍結合起來,朝廷就是被兩面夾擊,於是下令大赦黨人,至此,黨錮之禍才算最後解決。

然而,事情並沒有因此結束,黃巾起義,才剛剛開始。

黃巾起義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漢靈帝劉宏為何會管宦官叫爹媽

建寧元年(168年)正月的一天,在百官隆重的迎接儀式下,一輛豪華的青蓋小車載著一個12歲的孩子緩緩地駛入皇宮。這個孩子名叫劉宏,他是解瀆亭侯劉萇的兒子,漢章帝的玄孫,即將成為東漢的第十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