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民族英雄 崇禎是一個 魏忠賢為何上榜?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崇禎
崇禎∶「朕登基之初,滿清乃大明心腹大患,朕不願大明億兆漢人子民淪落為滿洲人的奴才,祖祖輩輩為滿洲之奴,朕在此立下重誓,朕有生之間親盡全力對抗滿清,直到朕死之日!」
崇禎,華夏最後一位正統皇帝!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1] ),明朝第十六位皇帝。
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
於1622年(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
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2] 後世稱為崇禎帝。
朱由檢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
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
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2] 朱由檢死後廟號懷宗,後改毅宗、思宗。
清朝上諡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莊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諡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葬於十三陵思陵。
「無力回天」概括崇禎的一生!
魏忠賢
魏忠賢「我是個閹人,閹黨的首領,我不知道後世之人如何看我,但是在我掌權時期的天啟朝,大明尚有能力抵禦後金進攻,尚能取得僅有的寧錦大捷,天下百萬大明官軍尚有軍餉可拿,中原流寇並未一發不可收拾,但是...我倒台後,那些自譽為正人君子的東林黨執政後...天下立即大亂,朝廷再無錢糧供養軍隊,民不聊生,遼東戰事一敗再敗一發不可收拾...」
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原名李進忠。
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名魏忠賢。
明朝末期宦官。
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肅清。
魏忠賢——他是一個無恥小人,一個能夠為大明整體國力考慮的無恥權監,他人品低下,但他卻能夠牢牢地控制住大明這首大船使其不會翻船,他掌權期間,大明整體國力尚處於平穩,無論是面對中原流寇還是遼東女真,此時的大明仍然具有很大的優勢。
對於魏忠賢,一句話「一個人的品德差,不等於他的能力差!」
他到底是不是漢民族的民族英雄?歷史自有公論!!!
秦良玉
秦良玉∶「大明天下三百載,大明的天下,也是漢人的天下,白杆兵世代忠於大明王朝,但願蒼天有眼,不要棄我大明,我願和滿洲建奴血戰到底!」
秦良玉(1574年―1648年7月11日),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民族英雄!
丈夫馬千乘是漢伏波將軍馬援後人,世襲石砫宣撫使(俗稱土司),馬千乘被害後,因其子馬祥麟年幼,秦良玉於是代領夫職。
秦良玉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奢崇明之亂、張獻忠之亂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二品誥命夫人。
皇帝朱由檢曾作詩四首讚頌秦良玉。
秦良玉死後後世文人讚頌秦良玉所作的詩詞非常多,近代冰心、郭沫若也對秦良玉大加稱讚。
愛國將領馮玉祥也曾說到:「紀念花木蘭;要學秦良玉。
」
明朝滅亡後,南明王朝追諡秦良玉為「忠貞侯」。
歷朝歷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里,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王朝名將被記載到史書將相列傳里。
秦良玉,民族女英雄!
盧象升
盧象升∶「滿洲亡我漢人之心不死,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明南直隸常州府宜興縣人,天啟年間進士,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
當時滿清繞過關寧防線進入中原腹地,燒殺搶掠,此時盧象升腹背受敵,自己只有5000兵力,滿清3萬兵力左右,卻被附近的高起潛出賣,不予增援,為了保護背後的百姓撤離,盧象升依然決死向滿清發起衝鋒,5000人無一人倖存!盧象升一人斬殺49名滿洲兵後力盡而亡!
死後諡號「忠烈」,崇禎皇帝追贈盧象升兵部尚書銜。
沈雲英
沈雲英「建州女真虎視中原日久,我雖女子之身,也懂得國破家不在的道理,只要子孫不做滿洲奴隸,我死又何懼!?」
1624-1660,明朝女將。
她出身武職世家,文武全才,青年隨父征戰。
父親戰死,她有膽有識,守衛父營,組織父親舊部解除道州之危。
因功敕封游擊將軍。
清軍入關,她耐守清貧,抑鬱而終,鄉民八方舉哀。
曾在家鄉辦塾講學。
故里長巷有「雲英將軍講學處」,長巷沈氏宗祠內留存「將軍講學處」石匾。
為名垂青史的巾幗英雄。
熊廷弼
熊廷弼「當今大明國力甚衰,遼東可守,不可攻,薩爾滸之敗之例不可不見,對遼東建奴守為上著,待大明蕩平中原流寇後,臣願竭盡全力反攻遼東,收復我華夏故土——遼東!」
熊廷弼(1569年—1625年),字飛白,號芝岡,漢族,湖廣江夏,明末將領,萬曆進士,楚黨。
由推官擢御史,巡按遼東。
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略遼東,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
熹宗即位,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天命汗努爾哈赤攻破遼陽,再任遼東經略。
與廣寧(今遼寧北鎮)巡撫王化貞不和,終致兵敗潰退,廣寧失守。
淪為囚犯的他又不幸陷入黨爭,以前雖為楚黨,但與東林黨關係密切,且與東林六君子也關係匪淺。
並傳言有楊漣彈劾閹黨的奏疏就出自熊廷弼之手。
後為閹黨所害,天啟五年(1625年)被殺,並傳首九邊。
崇禎二年(1629年),熊廷弼得以歸葬故里,諡襄愍,有《熊襄愍公集》。
滿桂
滿桂「大明待我不薄,做人要知恩圖報,皇太極率領9萬八旗大軍攻打北京,我是一個粗人,沒啥能耐,我能做的僅僅只是在北京城下和皇太極拚命,然後死在北京城下!」
滿桂(1594年—1630年),蒙古族(一說漢族),宣府(今河北宣化)人,明末抵抗後金的著名將領。
自稱祖籍山東兗州府嶧縣(今棗莊市)。
滿桂從小練習騎射,入伍後以軍功先後任總旗、百戶、守備。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後,逐漸嶄露頭角,歷任游擊、參將等職,天啟四年(1624年)署總兵銜,是寧遠之戰、寧錦之戰的明軍主要統帥,功勳卓著。
崇禎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630年1月28日),滿桂在保衛北京的戰鬥中壯烈殉國!
明末遼東三傑下場最慘的兩個:被皇帝斬首後,首級送到邊關展覽
崇禎年間進士夏允彝,在明亡後第二年因抗清失敗投水殉國,他在《倖存錄》里曾寫道:「自有遼事,所用人,鮮能有勝任者。當時所望成功,惟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為庶幾。」熊廷弼、袁崇煥、孫承宗也因此被稱為...
袁崇煥導致明朝滅亡?護國功臣還是千秋罪魁,被千刀萬剮該不該?
明朝末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起兵叛明建立後金汗國,薩爾滸之戰、廣寧之戰、遼瀋之戰連戰連捷,前後橫掃幾十萬明軍,席捲遼東七十餘城,偏偏在寧遠城下吃癟,受阻於當時一個無名小卒、大明寧前道袁崇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