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傳(2)——三國後期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連載)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天水市甘谷縣)人,生於202年(建安七年)。

秦建立後,為防範與打壓六國舊貴族與豪強勢力,"徙天下豪富於咸陽十二萬戶「

漢初劉邦採納劉敬建議,以充實關中人口為名,"徙齊諸田.....及豪右名家於關中「

漢武帝、宣帝及成帝的二百年間,又先後五次大規模地將關東強族遷徙於關中,到西漢後期,關中移民後裔已達一百多萬人。

漢書《地理志》載: "漢興,立都長安,徙齊諸田,楚昭、屈、景及諸功臣家於長陵。

《元和姓纂》記載: "炎帝生於姜水,因氏焉,生太公,封齊,為田和所滅,子孫分散,後為姜氏 ,漢初以豪族徙關中,遂居天水「。

姜姓族人從關東移居關中,又回到祖先曾經生活過的地方,聚居於天水,故族人便以」天水「為郡號。

《傅子》上說:「姜維為人好立功名,陰養死士,不脩布衣之業。

」 就是說姜維根本不想像平頭老百姓那樣務農,為人好立功名。

但是「陰養死士」的說法有些過,後來姜維被太守質疑,反出天水,根本不見「死士」效力,可見是個孤證。

陶元珍《三國食貨志》:「晉開國之初尚未統一宇內,收入無多,故制定官俸不得不從薄也」((由晉初官俸可推知魏代官俸亦必甚薄,晉初官俸多按日班給,當亦承襲魏制。

《昌言 損益》:「今田無常主,民無常居,吏食日稟,祿班未足」,意為漢獻帝時,按月給俸之制即已破壞。

天水郡地處西涼,群山環繞,冀縣自古貧瘠,遠離政治中心,姜維父親僅為郡功曹,且姜維「少孤,與母居」。

所以更無須論及」陰陽死士「了。

《三國志》載姜維的父親姜冏曾經為郡功曹,在姜維年幼時和反叛的羌戎作戰中殉職。

因此「賜維官中郎,參本郡軍事」。

雖然是文職,但姜維卻是「參軍事」。

《三國志》還記載姜維好鄭氏學。

鄭氏就是東漢末的大儒鄭玄(127~200),鄭玄是兩漢經學之集大成者。

其經學成就及由其學術而形成的學派,後世稱之為「鄭學」、「通學」,或「綜合學派」。

雖然姜姓是天水大族,但根據很多考證,我們可以做此猜測:姜維本家自其或已較為沒落,雖不是寒士,但也難提豪門。


自姜維18歲時,三國鼎足之勢已成:

14歲(215),曹操取得漢中,三條腿之外的最後一個勢力張魯滅亡;

18歲(219),劉備趕走曹操,自命漢中王,關羽在荊州被魏吳聯手擊殺;

19歲(220),曹操病死,曹丕代漢,吳向魏稱臣;

20歲(221),劉備稱帝,張飛死,蜀伐吳,魏作壁上觀;

21歲(222),陸遜大破蜀軍,孫權稱吳王,魏趁火打劫敗退;

22歲(223),劉備死,43歲的諸葛亮開始輔政,蜀吳復盟;

24歲(225),45歲的諸葛亮平定南中,曹丕再一次被吳軍阻隔在江北;

25歲(226),曹丕死,曹睿繼位,孫權征江夏敗還,46歲的諸葛亮悄然治戎講武;

26歲(227),47歲的諸葛亮上出師表,駐軍漢中,就在年底孟達迫不及待據新城反;

27歲(228),正月里孟達被50歲的司馬懿迅速擊敗,48歲的諸葛亮開始第一次北伐,整個魏國朝野懼震。

年方二十七,姜維「待字閨中」。

為了演繹三國時期最後的精彩,姜維又將於命中與諸葛相遇。

《三國演義》中愛講情感、犧牲和死節,如貂蟬與王允,郭嘉與曹操,桃園三結義。

姜維與諸葛的相遇,或是容易讓讀者感慨萬千的情節。

續作請關註明天的連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解析姜維哪裡人 姜維詐降避禍是什麼事情

姜維是誰姜維是誰?看過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朋友應該都不陌生,姜維(公元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漢族人。三國時期的蜀漢名將,軍工官銜達到大將軍。死後追封為「開明王。」關於姜維的背景會...

魏國三位名將,卻偏偏投奔了弱小的蜀漢

三國時代,名將輩出,在魏、蜀、吳三國中,魏國最強大,蜀漢最弱小,而且,差的不是一點點,魏國比蜀漢要強大數倍,僅僅兵力上,至少是蜀漢的四倍以上。然而,蜀漢這麼弱,卻偏偏有三位名將離開了強大的魏國,...

郭淮:不為人知的曹魏西線擎天巨柱

三國中實力最強的曹魏有徵東、征西、征南、征北四大將軍,負責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征戰。征北將軍防禦北方的遊牧民族鮮卑,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對戰孫吳。重中之重的則是鎮守雍涼的征西將軍,因為他的對手三國里...

諸葛亮的另一個接班人是被姜維害死的?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應該知道姜維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姜維是三國後期不可多得的文武全才,此人忠於漢室,統帥蜀軍繼承諸葛亮遺志,屢次北伐,最後因為後主劉禪昏庸,兵敗詐降慘死。《三國演義》將姜維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