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三國 劉備為何不看好諸葛亮軍事才能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劉備之所以不信任諸葛亮,主要是由於劉備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看好。

諸葛亮用兵謹慎,不出奇招、險招。

劉備求功心切,不欣賞這樣的謀士。

所以劉備把他定位為相才,而不是帥才。

在《三國演義》當中,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從此以後,劉備用兵打仗處處倚靠著這位神奇的軍師而獲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諸葛亮也被認為是三國時期最會打仗的人。

然而,歷史的真相卻是:劉備在打仗方面不信任諸葛亮,諸葛亮在劉備在世之時,僅僅是負責打仗的後援工作。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的戰功大部分是搶了別人的

《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舌戰群儒、草船借箭,最後借來東風一把火燒了曹操的戰船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其實,這一切都是小說家的創作,放火的是東吳的周瑜和黃蓋,諸葛亮此時連官職都沒有,只是在完成了聯吳抗曹的外交任務後,便返回了劉備的身邊。

真實的歷史中,劉備所倚重的參謀是法正。

直到要了劉備老命的吳蜀夷陵之戰,諸葛亮也是被安排留在後方。

劉備不看好諸葛亮的軍事才能

劉備之所以不信任諸葛亮,主要是由於劉備對諸葛亮的軍事才能並不看好。

諸葛亮用兵謹慎,不出奇招、險招。

劉備求功心切,不欣賞這樣的謀士。

所以劉備把他定位為相才,而不是帥才。

正如《三國志·諸葛亮傳》所說:「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劉備擔心諸葛亮和東吳交往太密

至於劉備不信任諸葛亮的第二個原因就比較隱晦了,大約是和諸葛亮的哥哥諸葛瑾在吳官居要職有關。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孫權派諸葛瑾到成都來討荊州,從此以後,直到劉備逝世,劉備就再也沒有給諸葛亮布置過軍事方面的任務,使他遠離了戰場。

明清之際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在其《讀通鑑論》中就有這樣一篇論述來說明這個問題,摘要譯述如下:「諸葛公之心,是一定要存漢的,一定要滅曹的。

不交結東吳,則要受東吳的牽制而難以興起北伐之師。

……而先主的心志則與此不同了。

先主開始時想自強,後來則想自立為王,這種雄心不改,便與關羽合拍了。

懷疑諸葛亮與東吳的交誼太深,而且還懷疑他與子瑜(諸葛亮兄長諸葛瑾的字)相勾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與郭嘉相比到底哪個更勝一籌?

郭嘉(170-207)字奉孝,漢族,潁川陽翟(今中國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謀士。他原先在實力較強的袁紹軍中出謀劃策,後來發現袁紹難成大業,遂轉投曹操,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立下了功勳,官至軍師...

三國謀士智謀大比拼:郭嘉遠超諸葛亮?

內容提要: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劉備進川,把龐統、法正帶去當參謀,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等留守荊州。」(《三國志·諸葛亮傳》) 人們根據這個記載,多認為劉備和諸葛亮是魚水關係。郭嘉和諸葛亮...

三國時期的劉備開始根本沒有重用諸葛孔明

在《三國演義》當中,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從此以後,劉備用兵打仗處處倚靠著這位神奇的軍師而獲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諸葛亮也被認為是三國時期最會打仗的人。然而,歷史的真相卻是:劉備在打仗方面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