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據巴蜀漢中,緣何嬴政劉邦能統一中原而諸葛亮失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翻開歷史,以西往東統一中國的例子,經典莫過於秦滅六國和楚漢戰爭。
其戰略成功的均有相似之處,就是既占關中地區又擁有巴蜀之地。
二者缺一不可。
最初的秦國並沒有占據巴蜀漢中,其居在雍涼和關中平原一部,雖然關中地區最早就是農業發達物產豐富的「天府之國」,但是秦國西面是荒蕪的雍涼苦寒之地,所以此刻的秦國不過是中國西部一個半牧半農的小國家,根本無法與富庶的中原諸國相抗衡。
她的強大,在於她逐步占領了巴蜀,興修水利工程都江堰,一下子讓成都平原成為史上的第二個富庶的天府之國,這為秦國東進統一全國建立了一個穩定的糧源,為秦國的戰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軍糧!巴蜀原來盛產絲綢、井鹽、川馬和冶煉均稱為秦國不可或缺的戰略物資,另外,巴蜀的地理優勢,川北秦嶺高大,進可攻退可守,川南緊鄰長江可以在此興建水師,這裡樹木也多,唐杜牧《阿房宮賦》曰:蜀山兀,阿房出。
順流而下,可勝矣!此地利也!從那時起,秦國才真正擁有了問鼎中原的資格。
有了巴蜀漢中,秦國只能說有了強大的後備資源庫,但東臨中原諸侯,我們卻不能忘了最具有戰略意義的地點,關中平原,這裡是天府之國,其稱號比成都的天府之國早半個世紀,關中平原自古被譽為形勝之地:「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
」東出函谷關,才可能真正逐鹿中原。
後面秦嬴政統一六國的過程,就不累述了。
若干年後,楚漢之爭又起,漢高祖劉邦也是以巴蜀漢中為基礎,先入咸陽,占領關中地區,揮軍東進南下一舉消滅了西楚霸王。
由此可見,以西向東統一中原,必須占有關中地區,以關中地區作為中原進攻的橋頭堡,以漢中巴蜀作為後勤支撐,才有可能完成對中原的占領。
時值蜀漢時期,卻並沒有形成秦國和漢高祖劉邦這樣的戰略態勢,關中地區被牢牢掌握在曹魏手裡,蜀漢也就是說失去了由西向東統一中原的重要戰略地,胸懷復興漢室壯志的諸葛亮,做夢都想「兵臨渭水,屯軍長安」,卻最終未能成功,不禁令後世扼腕嘆息。
劉邦僅有漢中能得天下,而劉備地盤大多了卻不能復漢的原因是什麼
劉邦能得天下,劉備不能復漢,主要原因有好幾點(排名不分先後)首先,單從占有的國力來說,劉邦就比劉備要強大。題主說的不對,劉備根本沒有「地盤大多了」。以劉備的219年稱漢中王,和劉邦公元前207年...
三國時期蜀漢最弱,為什麼諸葛亮不修養生息還要屢次北伐曹魏
在赤壁之戰之前,劉備集團一直過著顛沛流離的日子,先後依附曹操、陶謙、袁紹等諸侯,隨後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曹操,開始向巴蜀進軍,占據了巴蜀根據地,諸葛亮為何不利用蜀地的資源休養生息,反而堅持要北伐曹魏...
為什麼諸葛亮效仿漢高祖劉邦,六出祁山卻都失敗了?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先後六次出祁山進攻曹魏。希望像當年高祖劉邦一樣,出漢中奪取關中平原做為基地,進而平定中原統一華夏。這是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對三分天下匡扶漢室的基本構想。但是這一構想最終沒能成...
《三國》之三足鼎立話駕校戰略
上篇文章說現代駕校的發展模式是「戰略+運營+團隊」三者融合,本回單說「戰略」。戰略是基於自身的優勢、劣勢及當時的環境和態勢情況分析的基礎上制定的,否則戰略將難以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