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歷史,帶你了解中國歷史上的十大武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第十名 衛青

衛青(?—前106年),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市)人。

西漢時期名將,漢武帝第二任皇后衛子夫的弟弟,漢武帝在位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

衛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襲龍城,揭開漢匈戰爭反敗為勝的序幕,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衛青善於以戰養戰,用兵敢於深入 ,為將號令嚴明,對將士愛護有恩,對同僚大度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衛青逝世,起冢如廬山,葬於茂陵東北1000米處,諡號為「烈」。

龍城大捷

元光六年(前129年)被封車騎將軍,首次帶兵出征。

漢軍一共四路出兵,三路潰敗無功,只有衛青一路勝利,奇襲了匈奴聖地龍城,俘虜700人,取得勝利。

被封關內侯。

收復河朔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派遣衛青、李息率兵出擊匈奴,自雲中出兵,西經高闕,再向西直到符離(今甘肅北部),收復了河套以南原秦王朝的轄地(通稱「新秦中」),並在陰山以南的河套地帶設置了朔方郡和五原郡,朔方郡治朔方縣(今內蒙古杭錦旗北)。

朔方郡,在今內蒙古自治區烏拉特旗東,離包頭大約200公里。

奇襲高闕

元朔五年(前124年)奇襲高闕,包圍右賢王,俘虜小王十餘人、男女1.5萬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

衛青官拜大將軍,漢軍所有將領歸其統轄。

二出定襄

元朔六年(前123年)二出定襄,斬獲萬餘人。

漠北大戰

元狩四年(前119年)兩路出兵,遠涉漠北,和單于兵相遇,衛青以武鋼車結陣,以弱勝強擊敗單于主力。

第九名 李牧

李牧(?-公元前229年),嬴姓,李氏,名牧,趙國柏仁(今河北邢台)人[1],戰國時期的趙國軍事家,與白起、王翦、廉頗並稱「戰國四大名將」。

戰國末期,李牧是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

李牧生平事跡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先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以抵禦秦國為主[1],因在宜安之戰重創秦軍,得到武安君的封號。

公元前229年,趙王遷中了秦國的離間計,聽信讒言奪取了李牧的兵權,不久後將李牧殺害。

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

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

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尤其是趙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

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令後人無不扼腕嘆恨。

第八名 郭侃

郭侃(1217年-1277年),字仲和,華州鄭縣(今陝西省華縣)人,蒙古帝國將領。

其祖父郭寶玉,父親郭德海,皆成吉思汗手下大將。

公元1252年跟隨旭烈兀遠征西亞,獨自在西亞屢破伊斯蘭軍隊百二十餘城、破十字軍百八十餘城,討伐了諸多國家其足跡越過喀什米爾,為其征服之地的人們所畏懼,乃至對手驚呼「東天將軍,神人也」。

除了向即位的忽必烈獻策建國號與置國都之外,也曾進言制壓南宋之事。

累積戰功而達萬戶之位,並因制壓江南之功而被任命為海寧知州,於在職一年余之後去世。

郭侃有勇有謀,擅長使用火炮。

郭侃大半生跟隨蒙古軍隊西征,一生攻下了約七百座城,其中有中國式的城、伊斯蘭式的城和西歐式的城(敘利亞的十字軍小國),郭侃行軍有紀律,常於野外露宿,暴風雨時也不入民舍,軍隊所至皆興課農,吏民畏服。

第七名 白起

白起在秦昭王時征戰六國,為秦國統一六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陷楚國國都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勳赫赫,白起是繼中國歷史上自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位列戰國四大名將之首。

白起指揮許多重要戰役,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

伊闕之戰殲滅韓魏24萬聯軍,徹底掃平秦軍東進之路。

大破楚軍,攻入郢都,迫使楚國遷都,楚國從此一蹶不振。

長平一戰一舉殲滅趙軍45萬人,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早、規模最大的包圍殲敵戰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後世尊為一代名將的基礎[。

據梁啓超考證,整個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白起據二分之一。

白起的作戰指揮藝術,代表了戰國時期戰爭發展的水平。

白起用兵善於分析敵我形勢,然後採取正確的戰略、戰術,對敵人發起毀滅性的進攻。

如伊闕之戰中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鄢郢之戰中的掏心戰術,並附以水攻;華陽之戰長途奔襲。

長平之戰以佯敗誘敵,使其脫離既設陣地,爾後分割包圍戰術,全殲敵軍。

第六名 司馬穰苴

田穰苴(生卒不詳),又稱司馬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後代,齊田氏家族的支庶。

春秋時期齊國人,「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即出自此人之口,在齊國的危難之際被晏嬰(晏子)推薦向齊景公,齊景公就任命其帶兵禦敵,而第一天他就殺了監軍莊賈樹立威信,三軍戰士皆振栗。

奇蹟的是,晉燕兩軍看到司馬穰苴的軍隊來之後,從兩個方向迅速撤退,實現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兵家最高境界,解除了齊國的危機。

而他的軍事理論更是流傳千古,流芳百世。

田穰苴是繼姜尚之後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家,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

後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鬱發病而死。

由於年代久遠,其事跡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唐肅宗時將田穰苴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

宋徽宗時追尊田穰苴為橫山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第五名 韓信

韓信(約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漢族,淮陰(原江蘇省淮陰縣,今淮安市淮陰區)人,西漢開國功臣,中國歷史上傑出軍事家,與蕭何、張良並列為漢初三傑,與彭越、英布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早年家貧,常從人寄食。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2]未得到重用。

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於是,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

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

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中。

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

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

[5]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

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於是,劉邦立韓信為齊王,次年十月,又命韓信會師垓下,圍殲楚軍,迫使項羽自刎。

漢朝建立後解除兵權,徙為楚王。

被人告發謀反,貶為淮陰侯。

[7]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8]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

」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

「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

「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

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第四名 吳起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

衛國左氏(一說今山東省菏澤市曹縣,一說今山東菏澤市定陶區)人。

吳起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

在楚國時,曾主持「吳起變法」。

後因變法得罪貴族,遭其殺害。

唐肅宗時位列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

宋徽宗時被追尊為廣宗伯,為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

[33]擔任令尹後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向南攻打百越,將楚國疆域擴展到洞庭湖、蒼梧郡一帶。

公元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以西)。

楚軍穿越梁門(位於大梁西北的關塞),駐軍林中(位於梁門以北),飲馬於黃河,切斷魏國河內郡與首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的聯繫。

趙國藉助楚國的攻勢,火攻棘蒲(今河北省魏縣南),攻克黃城(今山東省冠縣南),楚、趙兩國大敗魏軍。

諸侯都畏懼楚國的強大,但吳起的變法招致了楚國貴族的怨恨,也為自己埋下了殺身之禍。

第三名 李靖

衛國景武公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藥師,雍州三原(今陝西三原縣東北)人。

隋末唐初將領,是唐朝文武兼備的著名軍事家。

後封衛國公,世稱李衛公。

李靖善於用兵,長於謀略,原為隋將,後效力李唐,為唐王朝的建立發展立下赫赫戰功,南平蕭銑、輔公祏,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

去世後諡曰景武,陪葬昭陵。

著有數種兵書,惟多亡佚。

本是隋朝臣子,後李淵攻陷長安,李世民因他死前一句話釋放了他,李靖降唐。

騎兵戰天才,討伐王世充,唐平蕭銑之戰,平嶺南,平江南,滅東突厥(間接導致阿拉伯帝國的瓦解與東羅馬帝國的滅亡),反擊吐谷渾,等等載入史冊的教科書戰役都是出自他之手。

第二名 孫武

孫武(約公元前545年—約公元前470年),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1]。

中國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聖或孫子(孫武子),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學的鼻祖」。

孫武大約活動於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

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敗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有巨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後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聖典」,置於《武經七書》之首。

他撰著的《孫子兵法》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史、軍事學術史和哲學思想史上都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並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哲學等領域被廣泛運用。

被譯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該書成為國際間最著名的兵學典範之書。

第一名 冉閔

冉閔(?-352年),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十六國時期冉魏政權建立者,350年-352年在位。

以勇猛著稱。

350年稱帝,國號大魏,史稱冉魏。

352年冉閔突圍不遂,為前燕皇帝慕容儁所擒,斬於遏陘山,後被追諡為武悼天王。

冉閔後人的墓誌上稱冉閔為「平皇帝」,有學者認為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閔上的諡號。

最為今人所知的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他是拯救了漢民族的抗胡英雄;在大混戰中,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歷史上春秋戰國10大天才軍事人物排行榜

古代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們中華民族第一個大黃金時代,這個時代是人類思想的一次大爆炸,出現了許多的思想流派,他們影響深遠;同時,在諸侯眾國的無數戰爭中,也湧現出許許多多的天才的軍事人物,成為後世...

「武廟十哲」你最喜歡誰?

唐朝開元十九年,玄宗皇帝為表彰並祭祀歷代名將所設置的廟宇,它以周朝開國太師、軍師呂尚(即姜子牙)為主祭,以漢朝留侯張良為配享,並以歷代名將十人從之,這就是武廟十哲。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

史上八大戰神,果然還是戰國多英雄

說起中國歷史上的戰神,我們的腦海里會閃現出一連串的名字,這些閃耀於中國歷史的英雄們,可以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戰神。然而,縱觀中國歷史上這一大批戰神,我們不難發現,絕大部分的戰神很難用完美來形...

唐朝供奉的武廟十哲,堪稱歷史之最

在小編昨天的文章《唐朝供奉的64名將和宋朝供奉的72名將,究竟都有誰?》中,許多人對孫武、白起等軍事奇才不被唐朝供奉而感到奇怪。其實,唐朝哪會忘記他們呢,只不過是把他們列入十哲之中了。須知,十哲...

中華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歷史是厚重的,英雄是壯烈的,壯烈的英雄在厚重的歷史上為我們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真正本色。本文介紹我國古代最突出的十位將領,重現金戈戰馬的沙場豪情,展現中華英雄的錚錚鐵骨,體味他們馳騁疆場的悲壯和在民...

武廟十哲簡史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為武成王祭典與祭孔子相同。太公尚父廟更名成武成王廟,簡稱武廟。當時武廟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張良為副祀。包含張良在內的歷代名將十人坐像分坐左右。左列:秦武安君白起、...

盤點歷史上神話級別的10大名將

中國是個人才濟濟的國家,尤其是歷史上的名將非常之多,小編本身也是非常喜歡了解熱歷史將軍之類的事跡,在此盤點一下自己心中10大名將,朋友們也可以給小編留言討論下自己心中的名將都是那些。1,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