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選擇劉備輔佐的五大根本原因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備臨終託孤,諸葛亮鞠躬盡瘁
三國既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也是謀士爭雄的時代,在各大英雄的背後正是其謀士的精彩絕倫,他們各為其主,也為了自己在歷史上留名而無不窮儘自己的智慧。
然而,仔細品味三國的各大謀士,其中最具特色的或許就是蜀漢的丞相諸葛亮,作為劉備手下的第一謀士,其才能無不讓人嘆服,但丁丁認為,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其實是歷史的誤會,這其實是丁丁說得比較委婉,言外之意就是諸葛亮其實是是逆歷史潮流而動,選錯了主,投靠了當時既無根據地也無軍隊的劉備,現在竟然還寄於劉表籬下,可以說縱觀當時天下之英雄,唯劉備最差,曹操已基本統一北方,征服天下似乎只是時間問題,是順理成章之事;孫權霸據江東,占據淮河、長江中下游一帶,統領整個江南到沿海,為中國最富庶之地;劉表占有荊州之地,為當時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也是中國的核心之地,更是經濟發達的地區;劉璋割據四川盆地,易守難攻,是世外桃源;張魯雄據關中,經營長達30年。
可以說有天下之志的諸葛亮,要想「聞達於諸侯」,完全不可能選擇劉備,然而,歷史卻是如此,諸葛亮不但選擇了劉備,而且忠心侍主,並且終於為劉備謀得一塊根據地,成為三國之一,且在劉備之後,再度效忠後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縱觀諸葛亮一生,確實是操勞的一生,傳奇的一生,偉大的一生,雖然圖盡生命去實現自己的宏願,但事與願違,最終抱憾仙逝,留下一個永久之謎,那就是志在天下以求「聞達於諸侯」的諸葛亮為何會選擇相對平庸的劉備。
丁丁認為,諸葛亮之所以選擇劉備,主要基於以下五個原因:
一是劉備最先識孔明之才,當以明主以報之。
諸葛亮是有通天之才之人,可惜他一直「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呤。
」,其實說得很明白,諸葛亮很想展現才華,但一直沒有英雄出現,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所以被稱為「臥龍」,他其實是在等待英雄出現,可惜直到曹操統一北方,其才能仍然無人賞識,當時的劉備流落荊州,投靠劉表之時,才打聽到這裡竟然隱藏著一個非凡之人,而苦於正缺謀士的劉備,自然大喜過望,三顧茅廬,一直等待機會的諸葛亮自然也是十分感動,所以,面對初遇的劉備,馬上為劉備分清天下之形勢,為劉備即使在當前困難的形勢下,指出其英雄出路,也就是告訴劉備,你只要把握好劉表,最終圖其荊州,還是有希望立足的,然後寄希望四川的劉璋,圖其領地,這樣就有了稱霸一方的實力,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策,接著又把劉備表揚一番,說他是天下英雄,此時的劉備自然大喜,其實他內心何嘗不想擁有荊州,可惜的是他的幾個手下只會打仗,並無謀略,只會聽其令,不會謀其主,即使有心圖荊州,但也說不出口,現在諸葛亮說出來了,自然就有了圖謀荊州的理由。
諸葛亮的《隆中對》策其實是報劉備識人之恩,諸葛亮從此浪跡江湖,成為逆轉潮流之人,最終讓即將統一的曹操硬生生的卡在三國的關口,成為影響三國最後走勢之人物,那是因為劉備首先識其才,諸葛亮選擇輔佐劉備,那是報識才之恩,否則,諸葛亮有可能永遠湮沒在農村裡。
二是劉備手下才人能力偏極,諸葛亮能夠全面施展才華。
曹操之所以沒有發現諸葛亮,那是因為曹操自己能力太強,文治武功,當時就是天下一流,何況手下謀士太多,人才濟濟,各方面高手雲集,對於諸葛亮這樣的能人多一個少一個無所謂。
雖然諸葛亮也有輔佐孫權的機會,當年諸葛亮被劉備派去遊說孫權,聯合抗曹,孫權被諸葛亮才能所吸引,希望諸葛亮能夠輔佐他,其實諸葛亮輔佐孫權也有很好的理由,一方面是孫權識才;二方面孫權基礎好。
雄霸整個江東;三方面諸葛亮的老兄諸葛瑾是孫權手下的重臣,可以兄弟同力,圖霸偉業。
但諸葛亮最終婉拒,根本原因不是諸葛亮不想輔佐孫權這樣的英雄,而是孫權手下有周瑜、魯肅這樣的能人,所以,「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但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
」這也就道出了諸葛亮選擇主人的標準是要讓他展現全部才能,孫權擁有周瑜、魯肅這樣的雄才偉略之人,諸葛亮的才能當然就要被掩蓋。
而劉備雖然擁有關羽、張飛,但都是武將,雖然能抵萬人,但終究只是武夫,不能為劉備謀天下,劉備得諸葛亮是如魚得水,諸葛亮輔佐劉備,那也有了心情揮灑全部才華的機會,這才是諸葛亮選擇全力輔佐劉備的根本原因。
三是劉備勢力太弱,輔佐劉備能夠馬上出成績,瞬間天下聞名。
此時的劉備既無根據地,又無軍隊,輔佐這樣的主人,雖然表面上形勢嚴峻,但進退自如,一方面諸葛亮是通天之才,為劉備分清了天下形勢,一旦圖據荊州,就有立足之地,而且劉表的能力他也看得清清楚楚,遲早是劉備的一道菜,只要輔佐得當,劉備就會成為天下重要的英雄,所以,輔佐劉備,諸葛亮能夠迅速出成績,瞬間天下聞名,尤其如果把握好機會,將那些實力比劉備強很多倍的英雄打倒,那更會成為天下之英雄,「聞達於諸侯」的目的就能達到,即使失敗,那也可以歸咎於劉備實力太弱,而且當時形勢也是難違,失敗也似乎是理所當然,諸葛亮可以順勢投奔他人,或者再度「躬耕隴畝」等待機會。
而輔佐曹操,既沒有機會,作為諸葛亮的性格也不可能主動投奔,何況,無論曹操,還是曹操手下之人,其才能其實都不在他之下,他要想成為曹操手下的重要謀士,那不是容易的事,何況,當時的曹操已成氣候,要想在其手下再有作為可能性很小;而輔佐孫權,雖然有機會,無奈孫權也是能人,何況,他手下的能人如周瑜、魯肅之才能同樣不在他之下,何況,呂蒙、陸遜那也是通天之才,要想在孫權之下有所作為,那也沒有可能,龐統也是能人,但一直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就是例證。
事實其實也是按照諸葛亮的規劃在靠近,諸葛亮最終為劉備把握住了機會,聯合孫權,於赤壁大敗曹操,逆歷史潮流而去,眼看即將要統一的天下停下了腳步,諸葛亮瞬間成為震驚天下之人,借荊州,奪益州,劉備更加離不開諸葛亮了,諸葛亮迅速成為劉蜀政治的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種待遇恐怕也只有在劉備這裡才能獲得。
四是劉備能力相對平庸,輔佐劉備能夠施展全面才能。
劉備雖然也是當時的所謂英雄,但從他既丟掉好不容易得到的徐州根據地,最終顛沛流離,左投右靠,終無定所,一直寄人籬下,無論誰稱讚他是天下英雄,那其實都是酒後奉承和吹噓,沒有誰真把他當回事,因為事實證明他的能力相對平庸。
但劉備還是有自知之明,深知自己能力有限,所以他表現出來的氣度很不錯,對部下是絕對相信,曾與關羽同榻,又與趙雲同眠,說明他十分信任部下,這也是劉備能夠讓部下死忠的根本原因。
現在,諸葛亮輔佐劉備,同樣能夠獲得劉備的高度信任,而作為有通天之才的諸葛亮,其實並不只是把自己定位於謀士這個位置,他需要的是「王佐之才」的展現,也就是能夠全面施展自己才華,這也是中國歷代讀書人的特點。
而事實上最初的劉備只把諸葛亮當作謀士在用,如遊說孫權,借荊州,離間劉璋與手下的關係,都是謀士行為,而且在劉備死之前,諸葛亮只是管理內政,定政策,管賦稅,備足糧草,並沒有參與過任何一場戰爭,這也是龐統早死、法正先亡,張飛被部下所殺,關羽命喪戰場,劉備親自指揮夷陵大戰最終一敗塗地,都沒有諸葛亮啥事的根本原因,這說明在蜀漢初期,劉備還真沒有把諸葛亮當作全才在用。
但是,直到劉備臨終才發現,諸葛亮是唯一能夠寄託之人,所以臨終託孤,把一切軍政大權都交給了諸葛亮,諸葛亮終於有了全面施展才華的機會。
所以,劉備死後,雖然後主無能,漢蜀又到了一無錢又無人的地步,這其實正是諸葛亮需要的環境,這樣才能全面施展其才華,展現「王佐之才」,而且最後的事實也證明,諸葛亮確實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謀士,而是全才,既是政治上的頂尖高手,又是軍事上的頂尖人才,外修好孫吳政權,內修法政,七次南征,組建無當飛軍特種部隊,雖然人少但精,成為六次北伐的核心力量,在人才凋敝的蜀漢,全面培養各方面的眾多人才,及時補充到各個崗位,而且還為蜀漢培養出了大批後續人才,可以說蜀漢雖小,但成為諸葛亮施展才華的最佳實驗地。
實力最弱的蜀漢為何能夠穩定,最終與曹魏、孫吳政權成為互為犄角之勢而不可或缺,即使諸葛亮死後也能穩定一段時間,這都是諸葛亮能力的展現啊。
可惜的是,諸葛亮之後,蜀國再無諸葛亮之人,這也就導致了蜀漢的迅速滅亡,但這是其身後事,已與他沒有多大關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只能如此而已。
五是劉備是漢之直系,輔佐劉備符合讀書人的追求。
劉備之所以能夠顛沛流離中還有人跟隨,根本原因還是劉備是傳說中的漢之直系,是漢景帝的後代,根正苗紅,打的是「匡扶漢室」的旗幟。
諸葛亮正是作為有抱負的讀書人,當以報效祖國為己任,現在,祖國已是千瘡百孔,而劉備正好又是漢之直系,報效劉備當然就如同報效祖國,挽國家於危難之中,正是歷代讀書人崇敬之事,所以,諸葛亮的骨子裡還是如同荀彧,只識漢,只認漢,只報效漢,選擇劉備,就是選擇報效祖國,在諸葛亮看來是人生義不容辭地選擇,這也是諸葛亮在劉備之後,即使面對無能的後主劉禪,也能夠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根本原因,這更是諸葛亮為後人稱頌的根本原因,忠於祖國一直是愛國的核心。
所以,諸葛亮選擇劉備輔佐,既是歷史的巧合,也是諸葛亮的宿命,正是因為劉備的勢小、能庸、且手下無謀天下之人,更是因為劉備的識才,再加上劉備根正苗紅,才讓諸葛亮下定決心一心侍主,雖然表面上是諸葛亮成就了劉備,事實上何嘗不是劉備成就了諸葛亮,諸葛亮不但做到了當時「聞達於諸侯」,而且是聞達於中國後近兩千年歷史直到今天。
諸葛亮千年一遇之才,如果不是因為遇到劉備,那也恐怕最終也要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之中。
歷史中的大人物01:諸葛亮與隆中對
真的很博通專欄以後推出一種新的形式:「歷史中的大人物」。希望大家多提意見,也可以留言寫出自己所關心的人物。由於筆者在少年時候最喜歡諸葛亮,所以將諸葛亮放在第一期。
畢業求職去哪裡?快來學學諸葛亮的擇業智慧!
各位頭條網友們,大家當初面臨畢業求職時,都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呢?或許有人選擇大公司,國企外企,但也有人選擇初創小公司,甚至有人選擇自己創業。今天我們來看看歷史上這位大牛人的選擇,或許可以給我們帶...
諸葛亮靠什麼打動劉備的芳心,跟他赴魚水之歡
劉備與諸葛亮這一對是歷朝歷代的模範君臣,成都武侯祠更是中國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祠。年輕的諸葛亮高臥隆中卻心懷天下,讓劉備不辭辛勞三顧於草廬。中年的諸葛亮隨劉備東征西討,為其爭得天下三分。晚年的諸葛亮...
三國中實力最強的六大謀臣,東吳僅一人上榜,第二成最大贏家!
在三國時期,群雄並起,各個有才能的文臣武將紛紛建功立業,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因為謀臣從來就是一個國家成功的關鍵的因素,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小編心中三國謀臣的排名(僅限前六)。六.荀彧
真正扶不上牆的是劉禪嗎,看懂了你就知道是阿斗還是劉備
人們常用扶不起的阿斗來形容一個人懦弱無能,昏庸。阿斗,劉皇叔的兒子劉禪的小名。其生於漢獻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卒於晉泰始七年(公元271年),活了六十四年。夷陵之戰劉備死後,阿斗登上帝位...
諸葛亮能力這麼大,偏偏選擇實力弱的劉備,原來已經別無選擇?
三國這段歷史在演義中屬於智慧的化身的人物就只能是諸葛亮了,這個人從劉備走入隆中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顯現出他的稍深莫測了,這樣的人物自然不會是久居人下的人物了,劉備在與他會面之後,只是簡單的一次談話...
諸葛亮選擇劉備作為輔佐君主極為明智
對於三國歷史了解的朋友們,對於隆中對肯定非常熟悉。當時劉備在水鏡先生推薦下多次前往草廬中拜訪諸葛亮,劉備終於見到諸葛亮。諸葛亮為漂泊半生的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並讓劉備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與孫...
諸葛亮一個錯誤的選擇,不但累死了自己,也害苦了百姓
文/羽觴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感激之下,從此死心塌地,為老劉家鞠躬盡瘁。諸葛亮出山之時,為劉備獻計,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那麼,我們來假想一下,假如諸葛亮和曹操是一個陣營...
為了這句話,諸葛亮恪盡職守、奮鬥到死!
公元221年5月15日,剛剛當上皇帝的劉備一點也高興不起來,一年前,結拜兄弟兼愛將關羽,被本是同盟陣營的東吳大將呂蒙、陸遜設計殺害,隨之失去的是荊州大片已經歸蜀的領土!兩個月後,為了給關羽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