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十大降將的最終結局,于禁最慘,姜維最感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熟讀三國的朋友,一定會發現三國武將眾多,他們分別扮演者猛將,儒將,降將的身份。

要說降將,三國的降將也不少,那麼最著名的降將他們的結局是怎麼樣呢?

1、關羽

關羽,投降曹操,為了報答曹操的大恩,於白馬斬殺袁紹大將顏良,官至偏將軍,漢壽亭侯。

後聞劉備的下落,毅然辭別曹操,千里尋兄,成就一段忠義佳話。

公元219年,襄樊之戰中被呂蒙偷襲,大意丟失荊州,被東吳捕殺。

2、張遼

張遼,曾從屬丁原、董卓、呂布。

下邳之戰後,歸順曹操。

此後隨曹操征討,戰功累累。

與關羽同解白馬圍,降昌豨於東海,攻袁尚於鄴城,率先鋒在白狼山斬殺烏桓單于蹋頓,又討平遼東柳毅、淮南梅成、陳蘭等。

濡須之戰後,曹操任命張遼、李典、樂進等守合肥。

張遼多次擊退孫吳進攻,在建安二十年(215年)的逍遙津之戰,更是以七千之眾大破十萬大軍,差點活捉孫權,經此一役,張遼威震江東,聲名大噪。

222年,在江都病逝。

3、馬超

馬超,早年隨父征戰。

割據關中三輔。

潼關之戰被曹操擊敗,退守割據涼州隴上。

失敗後依附張魯,又轉投劉備。

223年,病逝。

4、姜維

姜維,諸葛亮北伐時投降,諸葛死後受託繼續伐魏,終不能成功。

後詐降鍾會,終計敗和鍾會同時被殺,妻子伏誅。

5、徐晃

徐晃,本為楊奉帳下騎都尉,楊奉被曹操擊敗後轉投曹操,在曹操手下多立功勳,參與官渡、赤壁、關中征伐、漢中征伐等幾次重大戰役。

於公元227年病逝。

6、張頜

張頜,191年,袁紹取冀州,張郃率兵投歸,任校尉。

因破公孫瓚有功,遷為寧國中郎將。

後在官渡之戰中投降曹操。

此後,隨曹操攻烏桓、破馬超、降張魯,屢建戰功。

繼與都護將軍夏侯淵留守漢中。

231年,領兵追擊蜀軍,至木門中箭亡。

7、于禁

于禁,襄樊之戰中,于禁在敗給關羽後投降,致使晚節不保。

公元221年,孫權遣還于禁回魏,被曹丕羞辱,羞憤去世。

8、龐德

龐德,先歸馬騰馬超,後隨馬超降張魯,後又降曹操。

同樣是忠勇之士卻為時勢所逼不得不累次易主,降曹後並不得重用,219年,龐德協助曹仁抵禦關羽。

被關羽所斬。

9、孟達

孟達,劉璋屬下,後降劉備。

關羽圍樊城、襄陽時因不發兵救關羽而觸怒劉備,於是投奔曹魏,在魏官至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

此後又欲反曹魏而歸蜀漢,事敗而死。

10、黃權

黃權,劉備稱帝,將伐吳,黃權勸諫而不納。

以其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進攻。

劉備伐吳敗還,而歸途隔絕,黃權不得歸,無奈之下率部降魏。

239年,遷車騎將軍、儀同三司。

240年去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三國中降將那麼多,為什麼于禁投降不被原諒?

在漢末三國這一歷史階段,因為各個諸侯之間的不斷較量,導致不少將領在各個諸侯之間不斷流動。換而言之,對於魏蜀吳三國中的將領,都有過「降將」的經歷。比如魏國的張遼,曾經是呂布的手下,後來投降了曹操...

三國時期的十大名將排行榜

說真的小編寫到這都不知道怎麼下手了,因為三國是一個英雄輩出,名將好像雨後的竹筍,太多了,肯能好多人都聽過一呂二馬三典韋, 四關五趙六張飛, 黃許孫太兩夏侯, 二張徐龐甘周魏, 槍神張繡和文顏, ...

在三國時期,投降也是個技術活

無論在古代還是現在,對於效命主上而征戰沙場的武將來說,都有戰死沙場是他們最好的歸宿一說,臨陣歸降,在以軍人身份自居的武將來說,算得上是最為恥辱的事情。特別是在封建時期,上至文臣武將,下至婦孺草莽...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十大名垂青史的降將

對於效命於疆場的武將來說,臨陣歸降,是一件很丟臉的事。對於看重名節的古人來說,投降更是關乎個人名節的大事,一個人一旦投過降,必定成為其個人一生也抹不掉的污點,為後世所不齒。  但投降有投降的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