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侂胄得罪史官,好人變奸臣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自從岳飛死後,為岳飛平反、主張北伐似乎是當時的潮流,繼宋孝宗後,宋寧宗一朝如是。

他的主政時期宰相韓侂胄就是其中的著名代表,力主「開禧北伐」,但他「出師未捷身先死」,最終被當代奸臣誘殺,頭顱被割下,作為 戰利品送到金國,故事何其悲壯。

但奇怪的是《宋史》將他列入奸臣。

他的冤情,相比岳飛實在有過之而無不及。

韓侂胄畫像(網上圖片)

韓侂胄是北宋英宗時名相韓琦之曾孫。

宋寧宗即位後,韓侂胄作為擁戴重臣,掌握軍政大權十四年,權傾一時。

他畢生希望驅除金國,恢復中原。

當時的南宋,還是繼續爭議如何評價岳飛及秦檜,而韓侂胄主張「崇岳貶秦」:追封岳飛為鄂王,削去秦檜的王爵等,大大鼓舞主戰派的士氣,沉重打擊投降、妥協勢力。

岳飛被神化,實情出於他之手。

1206年5月,韓侂胄奏請宋寧宗正式下詔出兵北伐。

當時著名詞人辛棄疾著有的《六州歌頭》,以及陸遊《老馬行》等,都是讚頌韓侂胄北伐的詩詞,也反映當時部分民眾渴望一掃恥辱。

宋寧宗畫像(網上圖片)

開禧北伐開始時,南宋軍隊告捷,韓侂胄甚至自掏家財二十萬補助軍需。

但南宋軍隊久疏戰場,軍紀鬆懈,有主和派將士消極應戰,甚至私通金國,所以宋軍多次遭到慘敗。

隨著戰事全面展開,宋軍節節敗退,北伐後期金軍分九道進軍反攻,由宋軍北伐變為金軍南侵。

看到金軍的步步逼近,宋室害怕「靖康之禍」重演,主和派又打起求和主意,金國提出「若稱臣,以江淮之間取中劃界。

若稱子,以長江為界。

斬元謀奸臣,函首以獻,增加歲幣,出犒師銀,方可議和」,斬元謀奸臣這句說話,正正衝著韓侂胄而來。

網上圖片

當時南宋主和代表為楊皇后和禮部侍郎史彌遠等人,宋寧宗立楊氏為皇后時韓侂胄曾持異議,所以楊後深懷仇怨,政治上與兄楊次山、史彌遠等人主張妥協、投降,密謀誘殺韓侂胄。

《宋史》載:「侂胄方早朝,彌遠密遣中軍統制夏震伏兵六部橋側,率健卒擁侂胄至玉津園,槌殺之」

韓侂胄最終因宮中侍衛伏撃而死。

韓侂胄被殺,金國皇帝大喜曰:「除掉韓侂胄之流,金不足憂也!」。

最終軍政大權全歸楊皇后、史彌遠所操縱,開禧北伐至此徹底失敗。

1208年,南宋與金國訂立《嘉定和議》,宋室要稱金國為伯父,每年歲幣當然也加了價。

最可悲的是,本已下葬的韓侂胄,遭開棺剖屍,割下頭顱做為戰利品送到了金國,有失國體。

這段屈辱的歷史,宋人周密的《齊東野語》中有詩記載:「自古和戎有大權,未聞函首可安邊。

生靈肝腦空塗地,祖父冤讎共戴天。

晁錯已誅終叛漢,於期未遣尚存燕。

廟堂自謂萬全策,卻恐防邊未必然」。

金國在收到韓侂胄的首級後,反而將予厚葬,給諡號「忠謬侯」,指他「忠於謀國,謬於謀身」,忠心為自己的國家,但對自己考慮得太少。

金國的行動,顯然瘋狂諷刺宋室的主和派。

最不可思議的是,韓侂胄一心抗金,精忠報國,卻在《宋史》中被視為「奸臣」,與蔡京、秦檜、賈似道並列,這與他生前與宋寧宗實施的「慶元黨禁」息息相關。

由於宋寧宗與著名理學家朱熹的理學觀念不合,下詔禁止道學,貶斥朱熹及其門徒,韓侂胄索性將理學定為「偽學」,「偽學」中人不特做官,埋下了韓侂胄列入「奸臣」的伏筆。

元代編修《宋史》的脫脫,適逢尊崇理學,令一代抗金英雄,在世時將岳飛塑造成「岳神」,但死後被人塑造為「奸臣」,留下千古罵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