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最終目的是什麼,有多少人知道?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三國這一汗青階段發生的「襄樊之戰」,亦稱為關羽北伐、襄樊戰爭或荊州奪取戰,指的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部將關羽率軍從荊州南郡興兵,攻擊曹魏占有的襄陽、樊城的一次緊張戰爭。

應付襄樊之戰,固然讓關羽的聲望到達了一個山頂顛峰,可是,緊隨厥後的呂蒙狙擊,卻讓關羽丟了荊州和本身的人命,以是成為三國形勢的緊張遷移轉變點。

那麼,題目來了,關羽為何要策動襄樊之戰?關羽的目標是什麼呢?

起首,關羽策動襄樊之戰,主不美觀緣故起因便是但願得到軍功和光彩,確保本身在蜀漢將領中的職位地方。

關羽是在公元219年策動的襄樊之戰,應付這一年來說,不單是襄樊之戰的起頭,也是漢中之戰的竣事。

按照陳壽在《三國志》中的記實,漢中之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倡議,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蒲月竣事,戰役繼承近兩年之久。

應付劉備權勢來說,在取得漢中之戰的勝利後,不單劉備進位「漢中王」,並且,魏延、黃忠、馬超、張飛等將領等得到了必定的軍功,在蜀漢的職位地方都獲得了晉升。

好比劉備封爵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值得認真的是,應付封爵關羽為前將軍,職位地方在張飛、馬超、黃忠當年的布置,是劉備、諸葛亮針對關羽性格做出的布置。

應付關羽這位三國將領,很是正視本身的聲譽和職位地方。

固然劉備進入巴蜀之戰後,本身在鎮守荊州上沒有什麼過失蹤,可是,面臨魏延、黃忠、馬超級將領的崛起和插手,關羽天然有必定的競爭壓力。

而且,只管劉備和諸葛亮將本身列為前將軍,但關羽仍舊但願經由過程軍功來為這一聲譽夯實基本。

由此,關羽策動襄樊之戰,主不美觀緣故起因是本身但願立下軍功,安靖本身在蜀漢武將中第一人的職位地方。

雖然,應付久經疆場、智勇雙全的關雲長,天然不是沽名釣譽之輩。

應付關羽來說,北伐曹操也是但願緩解劉備在漢中一帶的預防壓力。

漢中之戰繼承了快要兩年之久,固然劉備取得了勝利,可是劉備一方也陣亡吳蘭、雷銅、任夔等將領,而且喪失蹤了大量的士兵,加上益州之地的霸占時刻較短,劉備、諸葛亮還必要對巴蜀之地舉辦安慰,以是,在漢中前方,劉備也面對著鬥勁大的預防壓力。

在此配景下,關羽向襄陽、樊城地域攻擊,直接輔佐劉備緩解了壓力。

末了,應付關羽來說,在公元219年策動襄樊之戰也是切合客不美觀前提的。

彼時,劉備在漢中之戰取告捷利的配景下,還占有了上庸三郡,樊城職位地方變得孤獨,曹操新敗於漢中,曹軍士氣消沉,攻取襄陽、樊城的機緣無疑來到了。

要是關羽拋卻這一次攻擊的機遇,比及曹軍規復過來,那麼下一次攻擊的難度顯然就增大了。

以是,關羽策動襄樊之戰,也是不但願錯過曹操損兵折將、士氣消沉的良機。

不外,東吳孫權在背後的狙擊,終極讓關羽的方針失去,還導致關羽丟了荊州和本身的人命。

此戰事後,蜀漢的氣力受到主要喪失蹤,成為三國中最微小的一方。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為提防關羽做哪些安排:關羽非荊州一把手

終其一生,關羽對劉備忠心耿耿,事事皆為劉備及其集團的利益考慮,但到頭來,卻落得身死麥城的悲慘結局。忠誠無錯,但在梟雄並起的年代,忠誠最終會淪為權力的附庸。不懂權謀的關羽,為自己的忠誠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蜀漢集團武力前十,都有誰可入圍

1.張飛張飛(?-221年),字益德 ,幽州涿郡(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氏,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

關羽出兵襄樊:是為了響應隆中對戰略?

【導讀】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關羽率領劉備留守荊州的軍隊,進攻魏國駐守樊城的曹仁,襄樊之戰打響。戰役開始進展順利,藉助秋天的大雨,漢水泛濫,于禁所率領的七軍都被大水淹沒,關羽擒獲了于禁,還...

無兵力支援的關羽為何還要發起襄樊之戰?

襄陽之戰是元朝統治者消滅南宋政權的一次重要戰役,是中國歷史上宋元封建王朝更迭的關鍵一戰。這次戰役從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蒙將阿術進攻襄陽的安陽灘之戰開始,中經宋呂文煥反包圍戰,張貴張順援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