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雖能聚集部分天下豪傑,卻難於一統天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一.劉備晚年剛愎自用

剛愎自用自古以來是政治家最大的一個弱點,為什麼說劉備剛愎自用呢?

劉備去伐東吳,發起「夷陵之戰」,身邊並沒有什麼得力的將領。

以為只靠著強大的兵力即可戰勝東吳。

如果他當時將趙雲帶在身邊,也許,就不會敗的那麼慘。

還有,劉備不聽手下謀士和趙雲的勸阻,而是固執的發動傾巢兵力去攻打東吳。

第一,關羽的荊州之敗,失去進軍中原的跳板和戰略緩衝帶;第二,劉備伐吳大敗,元氣大傷。

到這時候,那些大將都老了或者死了。

剩下的只有趙雲、魏延和廖化而已,雖然後來也有少年英傑,比如關張之子,比如姜維。

但四川人口少,地少,經濟不如魏和吳,兵力更是不如,諸葛亮六出祁山,卻屢次敗退,更始淘空了蜀國的國力,覆亡是早晚的事,其實與劉禪是否昏庸無能已關係不大,即使劉備活著,西蜀也頂多是個防守的態勢還是一意孤行的去攻打東吳。

火燒聯營後,劉備給諸葛亮統一天下計劃的毀滅性破壞是,關羽死後,劉備自己東征,結果失敗而回,給諸葛亮留下的爛攤子是這樣的:蜀國國內的精兵已經不多了,外部環境是魏、吳兩個國家虎視著,南部少數民族還叛亂了;內部是人心惶惶。

在這種情況下,撇開一統天下的實力,能保住本國就很難了,幸好諸葛亮文稻武略,外交上把東吳穩定了,北方也擋住了,國內也發展了,並且通過南征擊滅了南方的叛亂,少數民族也臣服了。

總算保住了蜀國,渡過了艱難的時期。

但是,在這段間內魏國和東吳也發展了,這就使得統一天下更難了。

三、魏蜀經濟實力懸殊

客觀上,魏國的領土廣。

經濟能力強,兵多將廣,是一大原因。

魏國占據著中國北方的絕大部分領土,有著廣闊的地域和強大的經濟實力,如果真的打持久戰,恐怕蜀漢就要被拖垮。

蜀國之所以能與魏、吳抗衡,諸葛亮等人的謀略功不可沒,吳、魏互相牽制也是一大原因。

再加上東吳憑著長江天塹,盤踞江東,三代基業根深蒂固。

再因為西南地區少數民族較多,劉備必須「先除內憂,再解外患」。

必須讓少數民族臣服,才能抽出鎮壓叛亂的兵力去對抗魏,吳。

因此,劉備雖能聚集部分天下豪傑,卻難於一統天下。

和國家的經濟實力和戰鬥力是有很大關係的。

縱觀劉備戎馬一生,卻因為一時的衝動。

失去了與魏、吳分庭抗禮的機會。

政治家的猶豫不決,意氣用事,剛愎自用等等,都是致命的軟肋。

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劉備作為一個政治家,擁有著求賢若渴的精神,愛民如子的優良品德等等,都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因為,只有他,有著和曹操、孫權三分天下的實力!如果當時劉備採納了龐統的建議。

想必很快就有了霸業的基礎。

就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對抗魏、吳。

不過,他還是沒這樣做。

他考慮問題太過周全,擔心這個,害怕那個,幾乎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才出手。

所以,這種人,往往不能好好得把握機會,導致錯失良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諸葛亮北伐為何失敗,毛主席一語道破天機

三國後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完成先帝劉備遺願,先後六出祁山,北伐中原。然而,每次都以失敗告終。最後一次北伐中原,諸葛亮勞累成疾,病逝五丈原。至此,蜀國偏安一隅,之後雖然有姜唯北伐中原,但...

論夢三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兵敗始末!

在夷嶺之戰遭到慘敗之後,經過了六年多苦心準備,蜀國的兵力重新發展為鼎盛,全國兵力達12~13萬之多,而且,由於蜀國天然封閉的地理形勢,其兵力除了成都地區留一些,及監視盟國東吳用去少量兵力外,絕大...

如果馬謖不失街亭,蜀國能否北伐成功

魏太和二年(228年)春天,諸葛亮率軍攻打曹魏,聲稱由斜谷道攻取郿縣,並派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令曹真前去防守郿縣;諸葛亮則親率諸軍進攻祁山,發動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

無限膨脹的慾望讓劉備死在了白帝城

劉備,歷史上來看也算是個梟雄。從一個沒落的皇族中慢慢的打下了一片江山,成為蜀國之主。劉備取完「天府之國」巴蜀之地,荊州未失時,經過幾年的發展,實力瘋狂上漲,不在像以前那樣碰到別人只能跑路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