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老闆對儲君的挑選確實有一套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操是三國中少有的英雄,他奸詐,狡猾,殘忍但也果斷,冷靜,聰明,更是智計百出。

曹操一生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誅呂布、敗袁紹、驅劉備、攝孫權,統一北方,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成績。

因此,曹操必須物色一位能夠將他的事業維持下去,甚至做得更大更強的接班人。

當時的情況是,曹操最喜歡曹沖,這是誰都知道的,但曹沖死的早(至於曹沖是不是像新三國那樣是曹丕所殺就不知道了)。

而曹操的大兒子曹昂,也死的很早。

剩下曹丕和曹植,這樣的話,接班人就毫無懸念了,曹植除了詩詞歌賦勝於曹植外,其他方面都與曹丕差的很遠,無論是治國的管理才能,政治上的權術,以及完成統一大業的雄心等等,甚至按照長幼順序,曹丕都優於曹植。

古往今來,能成就大業的君主,除了必備的管理才能和仁德品質,更重要的就還有必須的政治權術和靈活多變的處事手法。

實際上,曹丕不像新三國那樣不堪,他是一個雄才大略的人,並且非常聰明狡猾,是最像曹操的人。

曹操一直都很喜歡他,甚至殺了曹植的重要謀士楊修,來為曹丕鋪路。

曹操培養接班人確實有一套。

接班人選確定後,還需要進一步鞏固所選接班人的地位,為接班人成功的接班掃清障礙。

為此,曹操至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事情:

一是提高曹丕的政治地位,使其位居諸弟之上。

曹操事實上在正式宣布的曹丕為世子的前六年就已經任命曹丕為負責宮殿警衛的五官中郎將和副丞相了,並一直延續到去世。

《三國志·魏文帝本紀》記載:建安十六年,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

二是誅殺曹植的關鍵黨羽。

曹植的黨羽主要有三個,分別是楊修、丁儀和丁廙,其中楊修曾多次幫助曹植通過曹操的測驗,並具有才幹和謀略。

曹操為了確保在其去世之後政局的穩定,決心誅殺了曹植的重要黨羽楊修。

《三國志·任城陳蕭王傳》記載: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植益內不自安。

從整體上看,曹操選擇接班人,在範圍上,接班人須為嫡子;在標準上,擇其賢能者為接班人;在方法上,採取自查和諮詢相結合,一旦確定人選,努力為其清除障礙。

觀其選擇接班人的成效,儘管因考察過程較長和考察方法的獨特,為曹氏兄弟的團結以及後世曹氏人才的培養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我們可以說,曹操是比較成功的,因為曹丕也是一代明君,並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至於曹植的七步成詩嘛,不能作為當接班人的條件。

易中天品三國中曾經說過:選接班人不是選作協主席。

文采跟能不能當好管理者沒有直接關係。

以七步成詩作為當接班人的合理藉口,理由不成立。

像曹操這樣有大智慧的老闆,在他面前耍小聰明有點太小兒科,不要以為耍點小聰明就能博得老闆的高看。

曹植恰恰就是這種人,他本身自恃才高,喜歡耍聰明,再加上有個楊修做助手,做出的事情越來越不讓曹操待見。

曹操是個很務實的人,他當然知道聰明不一定等於能力的道理。

在選接班人這種特別重大的問題上,當然不會犯糊塗。

所以,曹操選曹丕是最正確的抉擇,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曹操的眼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

同年,曹丕受禪登基,以魏代漢,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建立魏國。

曹丕在位期間,平定邊患。

曹丕在位六年,統治期間,曹魏國力進一步增加,版圖得以擴大。

擊退鮮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復漢朝在西域的建置。

除軍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學,於詩、賦、文學皆有成就,尤擅長於五言詩,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並稱「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

另外,曹丕著有《典論》,當中的《論文》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

在經濟方面,曹丕繼續發展屯田制,施行谷帛易市,穩定社會秩序。

黃初末,魏國國庫充實,累積巨萬,基本解決戰爭造成的通貨膨脹問題。

同時,採取戰略防守,恢復生產。

除禁令,輕關稅,禁止私仇,廣議輕刑,與民休養,使北方地區重現安定繁榮局面。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這是毛澤東詞作《浪淘沙·北戴河》中的名句。

躍馬揚鞭,登山觀海,吟詩抒懷,在毛澤東筆下,東漢末年的曹操是一位文武兼備的英雄。

在培養接班人的問題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些傑出的帝王都不成功,跟他們比,曹操可算相當成功。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楊修之死,誰的過錯?

楊修做的一些事,很多人都知道。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盒子上寫了「一盒酥」,楊修遂打開分給眾人。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主動撤軍,行前將「雞肋」作為當晚口令,...

三國之中,笑到最後的竟然是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是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司馬懿的一生是富有傳奇色彩的,他的敵人楊修,諸葛亮和他的上司曹操,曹丕...

站錯隊伍的楊修才是他最終死因!

1800年以來,由於受《後漢書》、《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世人一直以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且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實例加以註解。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