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修之死,誰的過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楊修做的一些事,很多人都知道。
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盒子上寫了「一盒酥」,楊修遂打開分給眾人。
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主動撤軍,行前將「雞肋」作為當晚口令,主簿楊修遂命令部下收拾行裝,並因此被曹操立即殺了。
其實,這都是對歷史的誤讀,並沒有抓住楊修之死的實質。
送楊修上斷頭台的,是他極力輔佐的曹植。
曹操是最愛惜人才,最能延攬人才也最會使用人才的。
楊修之所以受到重用,恰因其是名門之後和非凡才能受曹操器重。
楊修被曹操請出,先擔任職務較低的倉曹屬 (糧食部副部長),繼而升任為主簿,顯然,曹操不忌妒楊修的才能。
楊修之死,實因參與曹丕、曹植之間的權力角逐。
曹操選擇接班人不同。
開始他從集團內選拔德才兼備的郭嘉,郭嘉死了,曹操哭得非常傷心,就是擔心後繼無人。
之後讓兒子中競爭上崗,將命中注定變成較大範圍的挑選。
他首先選中聰明且寬厚仁愛的曹沖,曹沖夭折,曹操在差別不甚明顯的其他兒子中觀察。
考驗淘汰到後來,僅留下曹丕、曹植兩個。
曹操已有決心立曹丕為繼承人,並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而其他兒子都封侯(曹操寫過一道手詔,告訴各個兒子:我封曹丕為五官中郎將,而你們都是封侯,你們應當明白是什麼意思了)。
歷來,封王封侯意味著和太子之位無緣了。
曹操是明擺著告訴各個大臣,你們該站隊了。
那個時候,曹操還沒有拿定主意。
曹操知道,繼承人他說了不算,還要顧及曹魏集團中各股勢力的意見。
曹魏集團內部並非鐵板一塊,而是各個地區的士族豪門的角力場。
最後,曹操發現,重臣們大都擁戴曹丕。
立曹丕為世子就順理成章了。
建安十六年辛卯(公元211年)
《武紀》:「春正月,天子命公世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置官屬為丞相副。
」裴注引《魏書》:「封植為平原侯,邑五千戶。
」建安二十二年丁酉(公元217年)
《武紀》:「冬十月,以五官中郎將為魏太子。
」
於是乎,曹植的地位變得尷尬起來,一方面他是最受寵的兒子,另一方面卻在明面上被踢出了局。
原先丕植二人共同的好友,都對曹植冷淡起來,轉而投向曹丕。
聰明如楊修,也打算迴避一下風頭,但他是曹植的老師,這種情況下的迴避,只會讓他落下附勢的名聲。
另外,曹丕那邊已有吳質一干人等,楊修去那邊所能獲得的地位遠遠低於在曹植這邊。
如果曹植最後上演驚天逆轉,那麼楊修不說第一,起碼也是第二功臣。
他除了硬著頭皮跟曹植混,並沒有其他更好的出路。
而曹植此時呢,自然也明白父親的意思。
一個受寵的兒子最後沒有成為繼承人,要是他還是如同原來一樣優秀不群、事事妥帖、頗具人望,必然會導致繼承人的猜忌,最終兄弟相殘,大家都會死得很慘。
於是乎,他為了避嫌自保,一方面大寫詩文表明自己只相當輔佐的志向,另一方面開始自污,什麼司馬門、醉酒之類的事件就出來了(我不相信一個被曹操評價為兒中最可定大事的人,一個有志於奪儲的人,會真的因為一時的瘋狂而去作這種大死。
曹植情商低嗎?看看他寫的《責躬》,每一個字都那麼恰到好處,即表達了自己的悔恨與卑微,又給足曹丕面子,在曹丕可能會藉口處死他的情況下,利用母親的憐愛和曹丕想要保全孝子名聲的心態,在死局裡絕處逢生,這種能叫情商低嗎)。
建安二十四年己亥(公元219年)
《魏志·陳思王植傳》:「二十四年,曹仁為關羽所圍。
太祖以植為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
植醉不能受命,於是悔而罷之。
」裴注引《魏武故事》載令:「始者謂子建,兒中最可定大事。
」又令:「自臨菑侯植私出,開司馬門至金門,令吾異目視此兒矣!」
果然,這些事件之後,曹操有了台階,順理成章的給了曹植冷遇,曹丕的地位也更加穩固了。
----------------------
曹操當真不再喜歡曹植了嗎?
《魏志·陳思王傳》:「二十二年,增植邑五千,並前萬戶。
」
非也。
曹丕被指定為世子的同時,曹植被他封為萬戶侯。
曹操內心對這個小兒子還是心有愧疚的吧。
----------------------------
曹植以為一切都妥當了,但沒想到曹操還是不放心。
可能是出於袁本初、劉景升的前車之鑑 ,為避免身後的兄弟殘殺和分裂,曹植的勢力必須翦除,楊修的通達機敏成了曹操最大的心病。
宣布曹丕為魏太子,等於宣判了楊修死刑。
然而楊修畢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是須臾不能或缺的輔佐。
為了身後的平安過渡,楊修必須死;為了軍國大事的需要,楊修還得留。
惟一辦法,就是利用完了再殺,還得有冠冕堂皇的藉口。
如果不是這一原因,楊修「誣告」時任五官中郎將、副丞相曹丕時候,就有了被處死的充足理由,何須要羅織罪名!「深知曹操的楊修死得十分明白,知道受到曹植失意的牽連,臨死前,他對故人感慨道:「我知道自己已經死得晚了,早就該殺頭。
」
那些站隊不堅定的曹植的故友們,很多都出了事。
楊修,這個表面上堅定的曹四公子支持者,也因為一些莫名其妙的罪名丟了性命。
事實上,他的死不在於他自己做了什麼,而在於他的學生與好友——曹植——的身份。
曹老闆對儲君的挑選確實有一套
曹操是三國中少有的英雄,他奸詐,狡猾,殘忍但也果斷,冷靜,聰明,更是智計百出。曹操一生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誅呂布、敗袁紹、驅劉備、攝孫權,統一北方,取得了「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成績。因此,...
你以為楊修是自作聰明被曹操所殺嗎?其實非也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知道楊修,楊修作為輔佐曹植的忠臣,所以大家一直認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且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實例加以註解。例如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
曹操為何最後選擇了曹丕而不是曹植,司馬懿是大功臣嗎?
當得知自己被立為太子的那一刻,一向城府深沉、善於自我偽裝的曹丕罕見地失態了,抱著辛毗興奮的大喊大叫:辛君啊,你知道我現在有多高興嗎?曹丕的失態情有可原。自建安十六年以來,曹丕無時無刻不在擔心太子...
站錯隊伍的楊修才是他最終死因!
1800年以來,由於受《後漢書》、《三國演義》的影響,後世人一直以為,楊修死於小聰明,並且言之鑿鑿地舉出多個實例加以註解。諸如曹操在新修的相府大門寫下個「活」字,楊修令將門改小;曹操在酥餅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