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曹操卻給其高官,背後隱藏怎樣的政治博弈?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曹操卻給其高官,背後隱藏怎樣的政治博弈?
忠孝絕對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道德的標準,缺少忠義的人都會被人們恥笑的,我們現在也能夠聽到人們常說誰是不忠不孝的人,這樣的話語可以說是不帶髒字的罵人的話語了,作為臣子忠字更加能說明問題,試問哪個人不想要做一個忠臣呢?但是有時候忠孝是不能兩全的,這個時候的選擇也就至關重要了。
中國古代從來不缺乏忠臣的存在,像霍光和諸葛亮、尉遲恭和郭子儀這一些人都能夠被貼上一個忠臣的標籤的,但是有時候,尤其是古代這個強調以孝來治理天下的時代,人們對於孝的重視程度是要遠遠高於忠誠的,古代的官員在父母去世的時候往往都是要守孝三年的,這個在官場上叫做「丁憂」,對於那些在父母喪期不去守孝的人,往往是被人唾棄的。
大名鼎鼎的張居正就有著這樣的污點,張居正這個人是萬曆皇帝的老師,也是那個時候的內閣首輔,也就是相當於丞相的這個職務,尤其是在明朝萬曆這個時期,張居正就是國家的運轉核心的,可以說明朝可以沒有皇帝,只要內閣可以完美的運轉,這個國家就不會發生什麼大的事情,這也是明朝的很多的皇帝做一些副業的原因了,張居正在萬曆年間實行了「一條鞭法」的改革,可以說扭轉了整個明朝的局勢,但是就在變革進行到關鍵的時候,這個時候他的父親去世了,按照道理而言,張居正就應該回家守孝三年,但是這個時候的馮保害怕張居正離開這個變法就會功虧一簣,所以就以「奪情」為理由讓張居正沒有回家丁憂,這也是張居正後來被他的政敵批判的一個重點,可以看得出來古代人對於「孝」的看重是有多麼的重要的。
提起以孝聞名的三國人物,人們肯定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徐庶,這個徐庶是在荊州的時候投靠到劉備的麾下的,而且也是受到了劉備的重用,可以說他為自己選擇了一個正確的主公,但是這樣有才華的人,自然是會引起別人的注意的,尤其是你還在一個有著英雄稱號的劉備的手下,所以很快他就被曹操看重了,還是被在曹操手底下的頂級謀士程昱看重的,就是他對曹操說徐庶這樣的能人能不能夠被他所用,就是一種損失的話。
而徐庶的名聲在全天下都是大大有名的,但是這個名聲不是來自於他的才華,雖然他也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但是距離諸葛亮、郭嘉這樣的能人顯然還是有著很大的差距的,他的名聲來自於他的孝,世人都知道徐庶是一個大孝子,而曹操正是利用這一點,將徐庶的母親控制在手中,他不怕這個徐庶不能來到這裡,過來後面的事情卻是如曹操預料的那樣,徐庶辭別了劉備,來到了曹操這裡。
但是這個徐庶也是一個有著忠誠的思想的,尤其是劉備對待他也是非常的信任,可以說這時候的他就是最無助的時候了,但是在他這個大孝子的心中,母親是最重要的,這個是不容懷疑的,徐庶向劉備說明了情況,但是對於自己的主公劉備還是有些不舍的,可以說跟著劉備雖然說暫時看不到什麼光明的前景,但是長遠來看這個效益是最高的,但是沒有辦法他是必須要離開的了,劉備沒有為難這個好不容易獲得的謀士,但是怎麼能夠違反他的內心的孝順呢?
看到劉備沒有為難自己,這樣的胸懷確實是做大事的人應該具有的,所以徐庶在臨走的時候表示就算是來到曹營也是不會給曹操出一個計策的,還把自己的師兄弟諸葛亮介紹給了劉備,這樣才有了後來的劉備三顧茅廬和隆中對了,而他進入曹操陣營也確實從來也沒有為曹操出過一條計策,這也就是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典故。
來到曹操陣營之後,徐庶的母親知道了兒子的選擇之後,也是對徐庶很有看法的,認為自古忠孝難兩全,大丈夫就應該為了自己的事業拼搏,所以徐庶的母親就自殺了,她認為是她的存在讓徐庶陷入了如今的境地。
曹操面對徐庶這樣的情況,就給了他一個新的工作,那就是做曹沖的老師,也就是那個稱象的神童,可以說他是曹操最喜歡的一個兒子,能夠被安排給他做老師,足以看得出曹操對於徐庶的人品和能力是完全滿意的,可惜這個曹沖福薄,沒過多長時間就去世了,徐庶看著這個原本自己細心教導的弟子去世了,也是心灰意冷,就向曹操提出了回老家的打算,而且也得到了他的同意了。
徐庶進入曹營為什麼不為曹操出一條計謀呢?這就是徐庶的精明的地方,徐庶不是自己心甘情願加入到曹操的陣營的,可以說正是因為曹操利用他的母親脅迫徐庶,他才能來到這裡,如果這樣的情況下,他還能向操出謀劃策,這個本身就是一件讓人懷疑的一件事情,更可況是曹操這樣的一個疑心那麼重的人呢?這就是徐庶的聰明的地方,這樣不用違背自己的信念了,也不用引起曹操的懷疑了,正是因為他的堅持自己的信念,曹操才會更加的看重他,這樣就算是在曹操的手底下混日子,也是會得到曹操的高官厚祿的。
那麼徐庶的母親死了之後,徐庶為什麼不去投奔劉備呢?之前關羽回歸劉備的時候曹操也是沒有阻攔的,相信徐庶應該也不會太難,但是這個時候的情形發生了變化,那就是諸葛亮在劉備的手下被重用了,而他的能力肯定是不如諸葛亮的,那麼回去還有什麼意義呢?
(完)
智謀徐庶一生推薦兩人:一大忠,一大奸,都是三國重量級人物
在中國古代,往往用忠臣不事二主來形容一個人的品行,意思就是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但在三國時期,就有這樣一位智謀,一生侍奉魏、蜀兩國君主,卻能成為忠孝兩全的典範,被後世加以稱讚。說到此處...
智謀徐庶一生推薦兩人 一大忠,一大奸,都是三國重量級人物!
在中國古代,往往用忠臣不事二主來描述一個人的操行,意思便是忠義之臣,不奉事兩個朝代的君主。但在三國時期,就有如許一位智謀,終身奉養魏、蜀兩國君主,卻能成為忠孝兩全的典範,被後世加以歌頌。說到此處...
若曹操當初善待他,赤壁之戰就不會輸,天下格局可能也會隨之改變
我們大家都應該學過一個歇後語叫做: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徐庶是三國時期的謀士,徐庶,沒有人知道他是生於何年,死於何年,字元直。是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是劉備帳下謀...
徐庶進曹營,為何一語不發?
「徐庶進曹營,一語不發」,出自《三國演義》,徐庶因母親被曹操擄去,不得已進曹營,但臨別時說了,自己雖身在曹營,但絕不為曹操獻一謀。徐庶是劉備在新野時投奔來的,正史上徐庶的功績乏善可陳,重要的是,...
最尷尬的各為其主:關公:立一功便走,徐庶:不為曹操謀一計
忠臣都講究各為其主,劉備陣營的關公和徐庶都有過投奔曹操的經歷。當一個忠臣「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如何自處,關公和徐庶做出了教科書般的示範。關羽封金掛印尋皇叔其實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真實來歷:徐庶不是最出色,關羽表現也不拔尖
我們在生活當中經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身在曹營心在漢,用來比喻某人雖然身子在此,心裡卻是想的另外一個地方,只是他身不由己而已。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的出處到底是在哪兒呢?歷史上真正有此經歷的又是哪...
此人不離開劉備,諸葛亮就沒有機會!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里,諸葛亮神機妙算,簡直就是神一樣的存在。而徐庶呢,他先前投奔劉備,因母親被曹操所擄獲,徐庶不得已辭別劉備,進入曹營。後來這件事被藝術加工,「身在曹營心在漢」、「徐庶進曹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