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亂世保身的智士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三國時群星閃耀,智謀之士極多。
謀士們輔佐各自的主君,出謀劃策,運籌帷幄,號稱「謀主」,今天更多時候叫他們「軍師」。
智者往往被人稱頌,但有一人絕對是例外,他被人稱為「毒士」,這不是什麼太好的稱呼,雖然是「士」卻責其「毒」,可謂有褒有貶,這人就是賈詡。
1、默默無聞,亂世求存
賈詡是涼州武威人,也就是今天甘肅省武威市,那裡在今天仍然屬於西部不發達地區,在千年前的漢末更是邊疆之地,那裡地處關西,有漢以來的人口遷移使得漢胡雜居,胡人以羌人為主,民族矛盾時常演變成叛亂和戰爭,也讓涼州漢人變的勇武善戰,名將輩出,涼州豪族主要以軍功起家,在漢政權中有著一席之地。
西涼人也不都是董卓、馬超那樣的武夫,也有詩書傳家的大族,漢末著名的「涼州三明」:皇甫規(字威明),張奐(字然明),段熲(字紀明)都是文武雙全的人物。
但西涼畢竟地處偏遠,總是被關東士族瞧不起,所以後來涼州軍閥董卓廢立天子,就被關東諸侯聯合聲討,雖然口號喊得響亮,其實只是嫌董卓一介武夫,哪有作霍光的資格。
賈詡是西漢時代文豪賈誼的末裔,東漢時家族開始居於武威郡,賈詡少年時的境況想來不會太差,讓他可以熟讀兵法韜略,但在漢末,沒有名士的點評和推薦,饒你滿腹才學也無人問津。
偏僻的西涼沒有伯樂,中原也不會容得下西涼來的士子,賈詡的半生也只能在家鄉默默無聞。
陳壽寫《三國志》只好用「少時人莫知」幾個字一筆帶過他的青年時代,又說他被舉為孝廉,做過小官,又因病辭職回鄉,算是交代了賈詡中年的事業。
再後來就記載董卓入京時,賈詡已經在軍中任職,這時候他已42歲了,在古代這年紀已是老矣。
賈詡的前半生再沒有別的歷史記載,後人無從可知,但他一定是懷才不遇的。
賈詡年輕的時候,正值桓、靈二帝在位,那時中原雖然還相對安定,但涼州早亂了,羌人、氐人不斷掀起叛亂,大小戰爭不斷,年輕的賈詡比中原士族的子弟們更早見識了亂世的可怖,他只能小心翼翼,學著亂世中的求存之道。
賈詡曾經在回鄉的路上遇見叛亂的氐人,他和同行的數十人一起被氐人抓獲,眼看就要被處死,賈詡卻謊稱,「我是段熲的外孫,你們別傷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來贖。
」當時的太尉段熲曾經久鎮涼州,威名赫赫,所以賈詡便用他的名號來嚇唬氐人,叛亂的氐人果然不敢害他,還與他盟誓後送他回去,而其他同行的人卻都遇害了。
扯虎皮做大旗聽起來容易,但真要在屠刀加頸之時還能自救,不但要有隨機應變的才能和洞察人心的慧眼,更重要的是鎮定自若的勇氣,這不是書齋里尋章摘句的腐儒能做出來的,經歷過世事風霜的歷練才能抓住這一線的生機。
賈詡,字文和
2、一言亂國、毒士成名
賈詡雖然身懷荊山之玉,奈何涼州沒有明主能識,年歲漸長的賈詡大概也沒有了年輕時的進取心,他投奔了涼州勢力最強大的董卓,做到都尉、校尉,如果是和平年代,賈詡的一生大概就這樣默默無聞的過去,但歷史在這裡出現了拐點,賈詡在這裡首次亮相,真正做到了一言以亂天下,雖不愧是無雙的智士,但「毒士」之名也源於此。
那時董卓被王允聯合呂布所殺,在長安的西涼勢力瞬間崩盤,王允主持朝政,他性情剛直,下令絕不赦免董卓手下那些犯下種種罪行的西涼將領,李傕、郭汜、張濟等董卓舊將人心惶惶,都打算就地解散隊伍,各自逃回西涼的家鄉。
此時賈詡卻站出來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如果散去軍隊獨自回鄉,路途中連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
不如帶領部隊西行,沿途收斂士兵,聚眾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成功就可以掌控國家,如果不成功再逃走也不遲。
」這番高論令眾人恍然大悟,於是李傕等人散發「王允欲殺盡涼州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結果長安陷落,漢朝中央政府的權威從此一落千丈,亂世的帷幕徹底拉開。
若是沒有賈詡的一句話,東漢王朝至少可以太平幾年,而且此時摧殘漢朝的宦官和外戚兩大勢力都已經消亡,軍閥董卓一死,朝政會有萬象更新的機會,結果李傕之亂讓漢朝失去了最後的機會。
裴松之註解《三國志》的時候,就曾大罵賈詡是讓天下大亂的罪人,後世學者也罵聲不絕。
賈詡為什麼要出此奇謀呢?他並不是李傕的部屬,事實上,賈詡也從來沒有真正忠誠過某一個主公,他既沒有諸葛亮鞠躬盡瘁的操勞心,也沒有田豐死諫的拚命勁,他只是要當個公務員,主公的死活賈詡管不了,他也不樂意管,他要的是明哲保身而已。
賈詡出此奇謀其實也是無奈,他不願意看到戰亂,只是他更要保護自己。
這裡離西涼家鄉有鄉萬里之遙,賈詡一介文人,若是孤身逃命,他哪有本事逃出生天,連一個亭長都能抓住的正是他自己。
這真的是他救自己命的計策,可惜卻害苦了關中的百姓,此計之毒也算實至名歸。
亂武天下
3、明哲保身、看透人心
之後李傕等人論功行賞,要封賈詡為侯,他堅辭不授。
頭腦清醒的賈詡是不敢要這個功勞的,否則天下人都要恨死他。
也許是他心中有愧,也許是為挽回自己的聲名,他在長安對獻帝和朝臣多有維護,不久借母親去世之機辭去官職。
後來李傕再次請賈詡出山,調解與郭汜等人的紛爭,賈詡調解二人罷兵,又出力幫助天子出逃,功成後又立刻交還印綬。
賈詡沒有被功名利祿沖昏頭腦,他明白李傕等人不是善類,又沒有前途,所以既出力又保持距離,而對皇帝和朝廷他施以援手挽回一些聲譽,卻絕不愚忠,及時急流勇退。
離開李傕並不容易,若沒有新靠山,李傕不會輕易放過他。
賈詡投奔的是與他同郡的將軍段煨,古時尤其重視鄉黨,投奔老鄉是個很合適的理由,李傕也說不出什麼。
但段煨也是無能之輩,表面加倍禮遇賈詡,其實內心頗為忌憚。
賈詡當然看的出來,他沒有閒著,又物色了年輕識淺、缺乏謀主的張繡。
張繡是張濟的侄子,也是出身涼州系統的老熟人,他對賈詡的投奔歡欣雀躍,對他持子侄輩的禮儀,而段煨也很高興他的離去,又樂於借賈詡與張繡結為外援,大家皆大歡喜。
這時的賈詡已經聲名遠揚,至少在涼州將士心中對他都是信任敬重。
如果賈詡還是個年輕人,他大概會像郭嘉、諸葛亮一樣挑個心目中的明主,助他匡扶天下,甚至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可惜這時的賈詡已經50歲高齡了,他沒有利用自己的聲名去尋求明主,而是在自己涼州的小圈子裡打轉。
他沒有大志,也沒有野心,就算有也早已被歲月磨去了,他只是為了自己的安身立命而謀劃著,他是一位智士,更是一位頭腦清醒的老人。
賈詡的謀劃往往很簡單,卻直指人心。
官渡之戰的前一年,袁紹派人拉攏張繡,賈詡卻勸張繡歸附曹操,張繡很不解,袁紹強曹操弱,而且他與曹操還有仇恨,曾經降而復反,殺了曹操的長子曹昂和愛將典韋,這樣的深仇哪能投奔呢。
張繡的不解是常理,但賈詡卻指出,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曹操弱才會看重他們,而強大的袁紹不會把他們放在眼裡;其次,曹操是奉天子以令不臣,投奔他等於歸附天子,有著大義名分,如果曹操失敗他們也沒有效忠曹操到底的義務;最重要的是,有稱雄天下之心的人一定不會輕易泄私怨,這樣才能向世人彰顯自己的德行。
賈詡的前兩條理由是與張繡的密語,第三條卻也是說給曹操聽的,也是說給世人聽的。
曹操果然沒有記仇,他繼續任用張繡為將,官渡之戰後又因功給他加官進爵,諸將之中給張繡的封邑尤其多,這自然不是因為曹操有多喜歡張繡,而是做給世人看的以德報怨的一場秀,賈詡給了曹操這個表現的機會,難怪曹操一見賈詡就高興的說,「讓我的德行名揚天下的人,就是你啊!」賈詡的說法聽起來輕鬆,其實很難,如果不是看透曹操,誰敢拿自己的命來冒險,賭對方不會秋後算帳。
賈詡卻有這樣的信心,他能判斷出叛亂的氐人唯獨對段熲有畏懼之心,他能看出對自己禮遇的段煨其實心有猜忌,他也能看透作為敵人的曹操,清楚他的心氣和作派。
看透人心的人,往往也看穿了世事。
東漢十三州
4、自知者明、不爭者勝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三國里見微知著、善解人心的謀士不止賈詡一個,但能自知的人卻首推賈詡。
當初李傕要給賈詡「尚書僕射」的官職,立下大功的賈詡卻清醒的認識到,「尚書僕射是百官的師長,是天下的榜樣,我賈詡一向沒有什麼名望,難以服人」,結果賈詡擔任了次一級的官職。
人多是不自知的,往往高估自己,賈詡竟然對自己都有如此準確的定位,可謂自知者明了。
賈詡晚年仍然頭腦清醒,他知道自己不是曹操的舊臣,屬於半路投奔的,本來就難得多少信任,而且自己長於謀略,善窺人心,更容易引起主公的猜疑,於是賈詡採取閉門自保的辦法,不與群臣有私交,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附高門大戶,結果反而家族興旺,子孫有所作為。
古往今來,飛鳥盡良弓藏的例子數不勝數,功臣貴勛們怎會不知道呢,但權力和地位容易蒙蔽人心,能做到賈詡的地步,實在是不容易。
賈詡的機謀擅於揣測人心,未免給人陰謀家的印象,其實他也通曉大略,擅長陽謀。
曹操逼降荊州之後,想出兵平定江東,賈詡就勸他暫停軍事行動,利用當下據有的土地、強大的軍事實力和聲威來招攬賢才良士,安撫百姓,使中原安居樂業之後,就可以不興師動眾而使江東俯首稱臣。
可惜曹操早被一連串的勝利沖昏了頭腦,過度自信,遂有赤壁之敗。
後來曹丕欲征伐吳國、蜀國,也問計於賈詡,賈詡認為吳國蜀兩國雖小,但尚有地利人和,不是能夠輕易征服的,應該先治理好國家,先文後武,等待時機再出兵。
可曹丕急著要一統天下,聽不得勸,結果幾次征伐都無功而返。
可嘆賈詡的煌煌大略少有人聽,窺人心思的陰謀詭計卻人人信服。
漢末三國的亂世,讓大漢五千萬人口最後只剩十分之一,以至於「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世人視賈詡為毒,卻不知毒的是這個亂世。
在亂世求生的人,猶如與豺狼為伍,機謀權變能消災避難,審時度勢能明哲保身,但更重要的還是那份自知與不爭,這才是賈詡亂世自保之道啊。
三國第一智者非他莫屬,諸葛亮都得靠邊
前段時間熱播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刻畫了曹魏集團荀彧、荀攸、司馬懿、楊修等眾多謀士形象。電視劇中有多處是借用賈詡事跡,比如崔琰以袁紹、劉表之舊事挺曹丕、司馬懿教曹丕不違子道奉曹操,以及曹操問司
董卓、牛輔被殺,對我們涼州兵團算是個事?先看看我們老對手韓遂、馬騰的隊伍換了多少老大
讀《十八路諸侯》,看最真實三國歷史看到牛輔的首級,王允肯定鬆了一口氣。董卓帶兵撤退到長安前,留下的三員大將牛輔、董越、段煨中的兩位已經報銷——董越被牛輔殺死、牛輔被自己僕人殺死。而另一位段煨此時...
37度2漫畫:宛城之戰前傳之「李郭之亂」
賈詡乃三國第一謀士,一生曾經輔助過好幾個主,到最後還能全身而退,位列三公,也是三國里活得最長的謀士77歲。不說別的,輔助過多個不同勢力的主,還能重用加保,住,全,家,就已經夠nb了。所以在講宛城...
他是三國第一毒士,也是曹操手底下最低調的,卻是曹丕的貴人
若說三國時期誰最能夠禮賢下士,相信沒有人能夠比得上曹操。曹操一生中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往往對人才可以不拘一格的招攬,哪怕德行不行或者家世貧寒只要你有能力便可以得到重用,因此曹操身邊聚集了一幫子的人...
三國中最能明哲保身的謀士,沒有之一
這個人就是賈詡,他聰明絕頂,知人性,察人心,趨利避害,明哲保身,三國謀士無出其右者,史稱「亂武」。 讓我們看看他怎麼明哲保身的:賈詡早年被察孝廉為郎,因病辭官,向西返回家鄉到達汧地,路上遇見叛亂...
三姓家奴呂布世人皆知,其實還有個「四姓家奴」,一直被人們忽視
當年董卓亂政,董卓自知會引起天下英雄的不滿,於是便用赤兔馬收買了天下第一勇士呂布,此前呂布已經是丁原的乾兒子,但為了得到赤兔馬及至高無上的權利,呂布選擇殺掉董卓的對手丁原!(也就是呂布之前的乾爹...
誰是東漢的終結者?不是漢獻帝不是曹操曹丕,只因為此人的自私
中平六年(公元189 年),漢靈帝駕崩,掌權的何進為了誅殺宦官召喚關西大軍閥董卓入京,事泄何進反被宦官所殺。董卓進京後,很快就掌控了局勢,廢劉辯立劉協,是為漢獻帝。關東諸軍閥不滿董卓的專權,組成...
「毒士」賈詡毒在哪裡?毒開三國,卻也毒到善始善終
賈詡為何被後人稱為「毒士」?因為他的眼光獨到,觀事準確,做事狠辣,能夠找到事件的準確切入點,直逼要害,讓人防不勝防,卻也不計後果。但是其目光遠大,能屈能伸,也是他能夠善始善終的一大原因。
他是三國最危險的謀士,3句話決定三國局勢!曹操郭嘉都得佩服!
他是三國里的「毒士」,因一句話,攪得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更差點把曹操殺死!他就是三國第一謀士,「算無遺策」的賈詡賈文和!他要麼不出手,一出手就定能逆轉乾坤!
賈詡—曹操手下第一戰略家
曹操手下謀士如雲,荀彧、程昱善於內政,將曹操的後方守護滴水不漏,鬼才郭嘉善於謀事,詭計多出,提出的戰術讓人防不勝防,而要說最好的戰略家卻首推賈詡了,賈詡在戰略上的層次高度,是其他謀士所無法代替的...
智比諸葛郭嘉,卻名聲不顯,他才是真正三國最聰明的人
玩過三國殺的人都知道,有一個被稱為毒士的卡牌,卡牌的主人名字叫做賈詡。每次玩三國殺,筆者都感到好奇,在三國演義之中賈詡好像並不是特別出名,可是為啥稱他為毒士。帶著這個疑問,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賈詡。
善用奇謀,堪比張良陳平的三國毒士
三國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亂世,所謂亂世出英雄,三國也正是英雄輩出的時代。三國時期有這樣一個人,他看起來很低調,從不與人爭名利,但是眼光卻出奇地銳利,對那個時代幾乎所有的大事都也如指掌,對形勢的...
一支逃亡隊伍瞬間集齊十萬大軍,全因此人一言,四百年動亂因一人
作者:月小妝東漢末年政局黑暗混亂,朝中正直之士屢屢被閹官所害,亂世總得出幾個梟雄,也得出幾個人渣,不然也對不起這亂世。我們這裡要說的人物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毒士的賈詡。賈詡少年時代並不顯眼,根本看...
三國演義中論謀略,此人不輸於諸葛亮卻無人知,曹操都吃過他的虧
賈詡,稍微懂些三國的人都耳熟能詳,「毒士」之名響徹鴻宇,其一生,在謀智方面未得一敗,三國演義中論謀略,此人不輸於諸葛亮,曹操都在他手裡大敗而逃。如此,我們今日,便來吹吹那毒略滿腹的賈詡。賈詡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