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比諸葛郭嘉,卻名聲不顯,他才是真正三國最聰明的人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玩過三國殺的人都知道,有一個被稱為毒士的卡牌,卡牌的主人名字叫做賈詡。

每次玩三國殺,筆者都感到好奇,在三國演義之中賈詡好像並不是特別出名,可是為啥稱他為毒士。

帶著這個疑問,我想向大家介紹一下賈詡。

賈詡在三國殺中的形象

賈詡,字文和,武威郡姑臧縣(今甘肅武威士)。

和董卓手下第一謀士李儒是老鄉,都是西涼人,所以大家都別小看邊塞之地的人,人家不僅有豪放勇武之士,也有計謀頻出之傑。

至於為何說它是毒士,我想是有兩個方面,由於是西涼人,所以他最早是給李傕做謀士,當時董卓暴虐天下,死固已晚。

但此時的賈詡蒙董卓提拔,當上了討虜校尉。

他因為害怕王允等大臣的報復,同時也為了保住到手的官位,居然鼓動本已經打算作鳥獸散的董卓部將李傕、郭汜、張濟等西攻長安。

平心而論,他的這番說詞叫誰聽了都會動心。

大家且看,「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第一句就是造謠生事的話,無奈此時李傕、郭汜、張濟等既懼呂布之勇,又畏王允之謀,早就是驚弓之鳥,當然不辨真偽,自然要問為之奈何。

賈詡就開始繼續惡搞,告訴這幫無腦的丘八如果棄軍而奔,則一個亭長也能活抓你們。

不如殺進長安,為董卓報仇。

如果幸運成功的話,「奉國家以征天下」;如果不行,再逃不晚。

注意,賈詡厲害就厲害在第一他利用了李傕、郭汜、張濟的恐懼心理,營造了一種不反則死的氣氛。

第二,他的思路很清晰,不像這幫兵痞開始是盲目恐懼,接下來是盲目聽從。

第三,也是最厲害的,賈詡首先提出「奉國家以征天下」,可見挾天子以討不臣的確是英雄所見略同。

同時,賈詡在行大不義之事的時候還不忘假以「奉國家」的名義,足見此人的政治眼光何等敏銳。

所以,裴松之對他的評價是很不客氣地: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詡之罪也,一何大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

三國演義中賈詡的形象

所以說書生造反,三年不成這句話也是分人的,賈詡計策之毒堪稱蒼生之害,又怎能說是一事無成?雖然手中沒有染上他人鮮血,但是多少無辜之人因他而枉死?

後來,李傕身死,他輾轉到張繡手下。

宛城之戰,張繡用賈詡瞞天過海之計,先降後叛,大敗曹操。

後又在賈詡的勸說下再次出人意料的舉軍投降曹操。

當時張繡問:「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賈詡說:「此乃所以宜從也。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

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

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

願將軍無疑」由此可見,賈詡有極強的逆向思維能力和揣度人心的本領。

難怪後來曹操竟然和他攜手笑語:「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

所以這就是賈詡之毒,他善於從人心,人性的角度用計用策,所以平生用計算無遺策。

同時由於他的自私所以造成生靈塗炭,所以他甘於舍大家為小家。

可是最難能可貴的是,一生造了這麼大孽的賈詡居然在政治上一直是不倒翁。

同時,他不但長壽,活了77歲,還是善終!相比之下,郭嘉才活了38歲。

我認為,從正史記載上看,臨陣料敵,運籌帷幄,賈詡的才能是不讓郭嘉的。

但由於他自認不是曹操的嫡系,所以主動獻策居少,很多時候是因問作答。

所以,他對曹操的戰略貢獻不如郭嘉也是正常的,這也是他可以一直不倒的原因之一。

但一句「奉國家以征天下」就已經足以顯示出賈詡的戰略眼光了。

也正是這個戰略為曹操所應用,使曹操在戰略上一直占據主動,最終為曹操征伐天下奠定了最堅實的政治基礎。

著名三國評論家易中天在《百家講壇》中評論到:賈詡能在亂世中審時度勢,自己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還保全了家人。

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賈詡可能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三國第一謀士賈詡為什麼被稱為毒士

賈詡是三國第一謀士,作為一個真正的謀士,他的謀略是非常成功的,幾乎沒有失誤的時候,所以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但是因為他出謀劃策往往都是先考慮自己,最後才回去考慮平民百姓,出的計謀常常會對老百姓造成...

賈詡—曹操手下第一戰略家

曹操手下謀士如雲,荀彧、程昱善於內政,將曹操的後方守護滴水不漏,鬼才郭嘉善於謀事,詭計多出,提出的戰術讓人防不勝防,而要說最好的戰略家卻首推賈詡了,賈詡在戰略上的層次高度,是其他謀士所無法代替的...

魏晉八君子賈詡和諸葛亮誰更厲害

賈詡字文和,是涼州武威郡姑臧縣人。曾先後輔佐過董卓、牛輔和張繡等人,擅長「黑暗兵法」,師弟郭嘉稱其為黑暗大使、用刑高手。其行軍布陣的能力更是連司馬懿也自嘆不如,被譽為「陣王」。賈詡與郭嘉交情甚篤...

《三國演義》中,甘肅籍16位馳名人物!

甘肅雖地處西北邊陲,但在三國鼎立時期,境內已置州、郡設縣,許多地方成為兵家必爭之地。特別是《三國演義》小說所描寫的三國後期魏、蜀兩國之間的主要戰事發生在甘肅隴西一帶,使其成為當時的軍事重地。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