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死前想起15年前一幕,立下遺詔,可惜孔明忤逆以致蜀漢不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元221年,剛稱帝不久的劉備舉傾國之兵發動了「三國三大戰役」的最後一場——夷陵之戰。

公元223年,劉備兵敗,客死白帝城,死前召諸葛亮等人託孤,《三國演義》中是這樣寫的:

先主命內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淚,一手執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聖諭!」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孔明聽畢,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盡忠貞之節,繼之以死乎!」言訖,叩頭流血。

先主又請孔明坐於榻上,喚魯王劉永、梁王劉理近前,分付曰:「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劉備為什麼這樣說?諸葛亮為什麼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叩頭流血?因為同樣的一幕,曾經在15年前發生過。

公元208年,劉備集團尚未有立足之地,益州還是劉璋的,南蠻還是孟獲的,此時劉備在做什麼?在守新野。

這一年,曹操命張遼、于禁、樂進三員大將守許都,之後親率大軍南征荊州。

荊州牧劉表聞訊背疽發作,一病不起,八月,自知命不久矣的劉表將劉備召到床前,有了如下對話:

劉表病重,使人請玄德來託孤。

玄德引關、張至荊州見劉表。

表曰:「我病已入膏肓,不久便死矣,特託孤於賢弟。

我子無才,恐不能承父業,我死之後,賢弟可自領荊州。

」玄德泣拜曰:「備當竭力以輔賢侄,安敢有他意乎!」

這一段寫的很精彩,令劉表的形象瞬間偉岸不少,但卻嚴重脫離史實,因為劉表一直在防備劉備,《三國演義》中還寫過一段專為劉備準備的鴻門宴。

大約在七年前,劉備投靠劉表時,劉表出城二十里相迎,但之後卻束之高閣,派劉備去守小村,為什麼?我在「他吊打曹操嚇退關羽卻不受重用,獻計二分天下,死後封神」中講過,劉表用人有兩個原則和一個方針:原則是用親,比如侄子劉磐;用勢,比如荊州豪族蔡瑁;而方針是自守,那對於劉備這樣心懷天下的梟雄,劉表必然是不敢用的,劉備在荊州呆了將近7年都不受重用,劉表怎麼敢託孤?

劉表顯然是在試探劉備,劉備是什麼人?青年混跡市井,中年顛沛流離,見多了人間冷暖,劉表一個好中庸之道的讀書人心思他能看不懂?如果劉備答應接下荊州,恐怕就死在劉表前面了,所以玄德泣拜曰:備當竭力以輔賢侄,安敢有他意乎?

15年後,劉備白帝城託孤,對諸葛亮說了15年前劉表說的相同的話:「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有一層關係沒有介紹,黃月英的母親和劉表的妻子是親姐妹,也就是說劉表是諸葛亮的姨夫,所以劉表託孤的心思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15年前的諸葛亮27歲已是人傑,15年後的諸葛亮更是人精,怎麼可能不知道劉備的心思?所以才會汗流遍體、手足失措、泣拜於地、叩頭流血。

劉備的遺囑中還有這樣一個重點: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是成都,而非國家。

《三國演義》中沒有提到的還有另一個關鍵點,劉備託孤諸葛亮的只是內政,而非兵權,結合「成都之主」就可得知,劉備希望諸葛亮像當年劉表那樣自守,只有自守才能三分天下,但劉備死後,諸葛亮發動北伐,將被託孤兵權的李嚴束之高閣。

後來劉禪對諸葛亮的多數指摘,也皆是因為「北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是否打算把皇位讓給諸葛亮?

關於劉備白帝城託孤一事,《三國志·諸葛亮傳》這樣記載: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

劉備託孤之謎,並非真心交付江山於諸葛孔明

「託孤」是古代「家天下」政治幾乎不可避免的重大政治現象,它往往發生在先君早逝、嗣君年幼的情況下。孔安國說:「六尺之孤,幼小之君。」又說:「臨終之命曰顧命。」因此後世受託孤之任的大臣常被稱為顧命大...

劉備白帝城託孤有沒有想過要殺掉孔明?

面對劉備白帝城託孤,假如孔明當時頭腦一熱,說一句什麼「我怕干不好哦」之類的,他就出不了白帝城了。劉備白帝城託孤,不但但託孤給諸葛亮,最後又把劉禪託付給趙雲,可見劉備的內心的想法。

三國故事典故——白帝城託孤

三國演義中劉備在與東吳的大戰失敗後,在白帝城病危,將諸葛亮招到白帝城,將兒子也就是後主劉禪託付給諸葛亮,並稱若劉禪無才諸葛可以取而代之。《三國志》中記載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