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跡於鄴都的兩位後周皇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發跡於鄴都的兩位後周皇帝

◇ 柴元魁

鄴都者,大名也。

後唐莊宗同光元年(923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縣城東北)建都,登皇帝位,國號大唐,史稱後唐,升魏州為東京興唐府,改元城縣為興唐縣,貴鄉縣為廣晉縣。

同年十二月滅後梁,遷都於洛陽,降東京興唐府為副都。

唐莊宗同光三年(925年)三月,改興唐府(今大名縣城東北)為鄴都。

後漢乾祐元年(948年)三月,改廣晉府為大名府,改廣晉縣為大名縣。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罷鄴都依舊為天雄軍,大名府在京兆府之下。

至此,在五代時期,鄴都先後作為後唐、後晉、後漢、後周的陪都歷史有近29年之久。

在這期間,鄴都先後發跡了兩位後周雄才大略的皇帝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榮。

郭威

郭威(904—954年),字文仲,邢州堯山人(今隆堯縣郭園村人),五代後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時間951—954年),因為他脖子上刺了一隻飛雀的刺青,所以人們又叫他郭雀兒。

郭威本姓常,年幼時父親去世,母親帶他改嫁,繼父姓郭。

3歲時隨繼父和母親遷居太原,不久雙親因戰亂而先後離世,他成了孤兒,由潞州(今山西長治市)姨母韓氏收養。

姨母家境也不富裕,生活過得比較艱苦。

郭威18歲時,澤潞節度使李繼韜招募兵士,他去應招,李繼韜便收留他在身邊做「牙兵」(藩帥的親兵)。

郭威長得很魁梧,勇力過人,李繼韜很欣賞他,有什麼小的過失也經常遷就他。

郭威好鬥,喜歡賭博,又好喝酒,但有時也喜歡打抱不平。

一天,郭威到街上閒逛,有一個屠戶欺行霸市,非常跋扈,大家都很害怕他。

喝了點酒的郭威不服氣地走到這個屠戶跟前,讓他割肉,然後找茬罵他。

那個屠戶知道郭威不好惹,但最終忍不住與郭威開始對罵,郭威一時性起,抄起肉案上的刀子捅進了他的肚子,屠戶一命嗚呼,郭威被抓進監獄。

李繼韜佩服他的勇氣和膽量,暗中將他放了,又被李繼韜招致麾下。

後來李繼韜被李存勖派兵攻滅,將其部屬編入自己的親軍「從馬直」(即禁衛軍),21歲的郭威也在其中,而且因通書算而當上了軍吏。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時任鴻溝郵舍隊長的郭威,在鴻溝(即汴河,鴻溝為戰國時的稱謂)旁偶遇因大風雨在旅店停留數日的同里柴家莊的後唐莊宗嬪御柴守玉,倆人一見鍾情,結為了夫妻。

柴守玉拿出自己存有的500萬緡錢(用繩穿連成串的錢),助郭威「得為軍司」。

之後,他在柴守玉的叮嚀下,認真讀了《閫外春秋》,因而略知兵法,處事也不再魯莽。

此後,郭威一直跟隨後唐、後晉大將劉知遠南征北戰,不論劉知遠調任何處,他都跟隨左右而成心腹。

契丹滅後晉時,郭威和蘇逢吉、楊邠、史弘肇等力勸劉知遠稱帝。

天福十二年(947年),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即後漢高祖,之後攻下開封,定為都城。

郭威因助劉知遠稱帝有功,升擢為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統帥大軍的將領,位至宰相。

不久,後漢高祖劉知遠病逝,郭威和宰相蘇逢吉同時受命為託孤大臣,立其子劉承祐繼位,是為後漢隱帝。

郭威被任命為樞密使,掌管全國的兵權。

當時河中節度使李守貞、永興節度使趙思綰、鳳翔節度使王景崇相繼擁兵造反。

朝廷屢次出兵討伐,均無功而返,乾祐元年(948年),劉承祐命郭威率兵出征。

郭威至河中後立柵築壘,分兵圍困。

李守貞屢次突圍,均被挫敗,相持日久,城中糧草俱盡。

郭威遂下令四面攻打,一舉攻進城中,李守貞自焚而死。

永興趙思綰、鳳翔王景崇相繼歸降,使風雨飄搖的後漢政權轉危為安。

不久,河北邊境州郡奏報契丹引兵入寇,請求朝廷派兵防禦。

為此,後漢隱帝於乾祐三年(950年)四月,任命郭威為軍事重鎮鄴都(治今大名縣城東北)留守(為陪都常設的最高行政長官)、天雄軍節度使兼樞密使,節制河北諸州郡兵馬,擔負鎮守河北、防禦契丹的重任。

郭威到鄴都後,積極備戰防禦契丹。

不料後漢隱帝與親信李業密謀,詔令河北行營都指揮使郭崇威(後改名郭崇)誅殺郭威、王峻等人,企圖一舉剷除前朝權臣勢力。

郭威發現後,採用謀士魏仁浦之計,偽作詔書,宣稱後漢隱帝令郭威誅殺諸將,致使群情激憤,推舉郭威起兵討伐。

郭威便以「清君側」、誅殺奸臣為名,於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親帥大軍從鄴都殺向東京開封,殺死了後漢隱帝劉承祐,奪得國政。

次年正月,郭威正式稱帝,廟號太祖。

他自認為是周朝虢叔的後裔,所以定國號為周,史稱後周,改年號為廣順元年(951年),定都開封。

顯德元年(954年),郭威因病駕崩,終年51歲,諡號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太祖,葬於嵩陵(今河南省新鄭市郭店鎮周莊村南約500米處)。

郭威在位雖然只有短短三年時間,但由於他出身貧寒,深知民間疾苦,因而即位後就努力革除唐末以來的積弊,重用有才德的文臣,改變後梁以來軍人政權的醜惡形象。

他崇尚節儉,仁愛百姓,曾對宰相王峻說:「我是個窮苦人,得幸為帝,豈敢厚自俸養以病百姓乎!」他自己還帶頭儉省,下詔禁止各地進奉美食珍寶,並讓人把宮中珍玩寶器及豪華用具當眾打碎,說:「凡為帝王,安用此!」,故後人稱他為「最節儉的皇帝」。

他從減輕百姓的負擔著手,廢除苛捐雜稅及牛租之課,廢止了後晉、後漢一些極殘忍的刑法,對累朝極為嚴酷的鹽、酒、皮革的禁令稍予放寬,獎勵生產,嚴懲貪官污吏,打擊寺院經濟勢力等。

經郭威的精心治理,在很短的時間裡就顯露出國富民強的跡象,不僅使北方地區的經濟、政治形勢漸漸趨向好轉,而且為後來周世宗繼續他的事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因此,後周太祖郭威是五代時發跡於鄴都的一位比較有作為的創業皇帝。

柴榮

柴榮(921年10月27日—959年7月27日),邢州堯山柴家莊(今隆堯縣山口鎮山南村)人,祖父柴玭(世人稱柴翁)、父柴守禮是當地富豪,史載其「器貌英奇,善騎射,略通書史黃老,性沉重寡言」。

家道中落後,年僅7歲的柴榮便前去投奔嫁給郭威的姑母柴守玉。

柴榮生性謹厚,懂事、聽話、勤快,到了郭家後,一邊閱讀史書、學習騎射、武藝,一邊幫助郭威處理一些家中的事務,所以深受郭威的喜愛,不久郭威便收柴榮為義子,改姓為郭,又名郭榮,直到繼位皇帝後方才復為柴姓。

當時郭威家境也不富裕,柴榮為了家計,於16歲那年便與商人頡跌氏一起到江陵(今湖北荊州市一帶)做販茶的生意。

五代時期,中原一帶戰爭不斷,朝廷像走馬燈似的不停地換,導致中原地區物資稀缺,價格飛漲,人們有錢也買不到東西。

柴榮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權衡再三決定做販茶的生意。

當時從中原到江陵的路不僅遙遠,而且不太平,兵荒馬亂,盜匪不斷,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柴榮抱著「好男兒志在四方,既要建功立業,又何懼江湖險惡」的思想,決心「富貴險中求」。

他與頡跌氏結伴南下,把北方的邢窯瓷器賣到南方的江陵,然後又從江陵購買一批茶葉賣到中原大都市——魏州,來回販運物資,從中賺取差價,為郭威家賺取了不少錢財,柴榮也因此成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

這段經歷,不僅鍛鍊了柴榮,更使他有機會深入社會下層,深知民間疾苦和地方利弊,這對他日後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天福十二年(947年)七月,柴榮27歲那年,郭威出任樞密副使、檢校司徒,成為後漢重臣,柴榮也被任命為左監門衛將軍,棄商從政,步入了政壇。

後漢乾祐三年(950年)四月,郭威出任樞密使、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鎮守鄴都,柴榮也升為天雄軍牙內都指揮使,領貴州刺史(今廣西貴港市)、檢校右僕射的頭銜,協助郭威掌管鄴都的軍務政事,成為郭威的得力助手。

十一月,郭威留居東京開封的妻子張氏(郭威的結髮之妻柴氏已於後晉天福二年病逝)和兩個兒子郭侗、郭信、一個女兒樂安公主,柴榮的妻子劉氏、長子柴宗誼和次子柴宗誠等親屬全被漢隱帝劉承佑誅殺,郭威憤而起兵,從鄴都親帥大軍以清君側為名殺向東京。

郭威臨走前,特地把鎮守鄴都的重任交給了柴榮,讓他全面主持鄴都事務。

五代時期,鄴都是中原軍事重鎮,與契丹的幽州(今北京)遙相對峙,屏蔽著京都開封,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再加上鄴都是郭威的發跡之地,是他的大後方,柴榮主政鄴都期間,以「穩定民心,安撫百姓,一如既往,發展生產」為指導思想,確保了郭威軍事大後方的穩定,使郭威在進軍東京,登上帝位期間沒了後顧之憂。

廣順元年(951年)正月,後周建立,柴榮旋以皇子的身份拜澶州(今河南濮陽)刺史、檢校太保,封太原郡侯。

柴榮在澶州任內,政令昌明,民心安定,商業繁榮,治安好轉,受到了百姓的一致擁護。

其後,廣順二年(952年),升任檢校太傅、同平章事;廣順三年(953年),遷開封府尹,賜功德使,加封晉王;顯德元年(954年),加開封儀同三司、檢校太尉兼侍中,判內外兵馬事,從而控制了全國的最高軍事指揮權。

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周太祖駕崩,晉王柴榮按遺命在柩前即皇帝位,是為周世宗。

柴榮繼位後,便立下了「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偉目標和長遠構想。

他體察民情,勵精圖治,改革內政,整頓軍事,獎勵生產,如鼓勵開墾荒田,減輕賦稅,保護民生,並嚴懲貪官污吏;興修水利,堵黃河決口,修固黃河大堤,疏通汴河、五丈河、蔡河,恢復了以開封為中心的水陸交通網,使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開始復甦;限制僧尼,廢寺院,銷毀佛像,先後共廢寺院30336所,僅保留寺院2694所,還俗僧尼61200人,增強了後周的國力,發展了經濟;裁撤冗軍,加強中央禁軍的力量。

此外,周世宗還注意納諫,留心政事,力圖統一全國,先後擊敗了北漢的入侵,攻取了後蜀的秦(今甘肅秦安北)、鳳(今陝西鳳縣東)、成(今甘肅成縣)、階(今甘肅武都東)隴西4州,取得南唐的江北淮南14州60縣和契丹的瀛(今河北河間)、莫(今河北任丘北)、易(今河北易縣)3州及瓦橋(在今河北雄縣)、益津(在今河北霸州)、淤口(在今河北霸州東信安鎮)3關,共計17縣之地,基本結束了五代十國時期的混亂局面,為後來北宋的統一事業奠定了基礎。

顯德六年(959年)五月,柴榮在商議取幽州時病倒,不久去世,年僅39歲,葬於河南省新鄭市郭店鎮陵上村西北60米處,陵曰慶陵,廟號世宗,諡曰睿武孝文皇帝。

柴榮是五代時期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一個大有所作為的君主,可惜僅僅在位6年,便英年早逝。

為此,後人一致評說發跡於鄴都的周世宗柴榮是「五代第一明君」。

雄才大略的後周太祖郭威、後周世宗柴榮,先後發跡於鄴都,父子聯手,在五代十國割據紛爭時期,勵精圖治,倡儉樸,反奢華,進行經濟和政治改革,使後周國力日益得到了增強,書寫了五代歷史最輝煌第一頁,也因此受到了後人的極力推崇。

作者簡介:柴元魁,男,漢族,1961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經濟師,河北省大名縣人,歷任大名縣商業局辦公室主任、河北省市場情報中心通訊員、河北日報骨幹通訊員、大名縣商業局副局長、大名縣酒類監督管理局局長、河北省酒糖副食流通協會常務理事、河北省商業經濟學會理事、大名縣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大名縣魏州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等職。

曾在河北日報、河北人民廣播電台、河北商報、河北工人報等報刊發表文章數百篇,著有《老柴詩詞集》《大名名勝古蹟》《大名風味名吃》《十二生肖春聯集錦》等書。

摘自2017年6月28日作者在大名縣召開的冀魯豫交界區域魏州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及會後結集輯印的《煌煌魏州——冀魯豫交界區域魏州文化學術研討會文集》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鄭州歷史紀年》 五代(907-960)

後梁(907-923)907年唐哀帝天佑四年梁太祖開平元年,梁王朱全忠(朱溫)篡唐稱帝,國號「梁」,建都開封,以洛陽為西都,史稱後梁,唐朝滅亡。長安從此失去京都地位。909

「五代十國」到底是哪五代?哪十國?

公元907年至959年(共計53年),史稱「五代十國」。在這50餘年間,中原地區共有五個王朝前後交替,而南方地區則前後存在十餘個割據政權。接下來我們依照王朝更替順序來介紹「五代」:

五代十國之後周

後周(951年—960年)是五代十國之一,是五代的最後一個朝代,從951年正月後周太祖郭威滅後漢開國,至960年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篡周,歷經三帝,享國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