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相,諸葛亮的大智慧,夢三國孔明的用人謀略(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對於諸葛亮的千秋評說似乎都在其軍事方面,並且對最後六出祁山而未果的悲壯扼腕嘆息,諸葛亮似乎帶上了巨大的悲壯性。

特別是五丈原因病死在54歲這一壯年非常可惜,究其原因多在於事無巨細均加以研判,軍棍20以上的刑罰也必須通過諸葛亮自己首肯,導致勞累過度而逝。

之後人事安排不妥,導致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窘境,直至蜀漢政權的衰亡。

其實這是非常不公正的論點。

最簡單,最形象的反駁就是,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維持了27年的運程。

這一時間比蜀漢立國到諸葛亮去世尚多出兩年,如果諸葛亮沒有妥當安排好人事關係,如何可能出現如此長的運勢?

究諸葛一生唯謹慎的說法這一內因,加上中國傳統以來人事關係與否對於事情成敗幾乎起到決定性意義的外因,諸葛亮不可能在用人上出現重大失誤排擠人才甚至不注重人才選拔。

通過歷史的事實進行研究,我想可以找出重要的證據。

諸葛亮的用人謀略或者說哲學,其實極其具有借鑑性,對今世同樣適用。

因此,諸葛亮的用人謀略可做如下三大方面規劃、三個階段:

一、 依託、庇護型

這一謀略主要在於諸葛亮出山之初。

雖然當時諸葛已小有名氣號稱「臥龍先生」,但是歲數實在年輕,僅27歲,沒有任何戰功不說,更連實戰經驗都為零,僅憑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形象,如何能夠服眾?

因此,諸葛採用了歷史上著名的三顧茅廬的策略,即是試探劉備的誠信度,又可以借劉備對自己極其尊重來說服其它高級將領,連主公都如此尊重自己,其它人即使心裡不服,在表面上為了劉備的面子,也不得不多少給予尊重的。

如此,諸葛亮在出山之初,便顯示出了在人事關係上的高明,絕非目中無人的一般謀士。

所謂成大事者,能屈能伸,首先取得直接最高上級的尊重,以此降服眾人至少表面上的尊重。

接著,諸葛亮通過自己的真才實學與勤懇為公的工作態度,逐漸讓眾人從心裡完全佩服,直到口服心服,這一過程可謂精彩而成功。

然而這一過程是相當漫長的。

其實諸葛亮在出山之後,三國演義所載的立刻發生的「火燒博望坡」,仍然是劉備等人所指揮。

按照三國志記載,該戰事其實在諸葛亮出山之前。

三國演義作為小說,為塑造英雄力求閱讀的精彩,自然有神話諸葛亮的動機,用該戰事來說明諸葛亮在短期內贏得劉備手下臣服,至此開創英雄事業。

但是現實生活很少有如此戲劇化的發生。

諸葛亮的升遷,也非一朝一夕才能完成,也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忍耐的煎熬,這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有的人幾乎忍耐了一生才得到機會。

只不過諸葛亮的這個煎熬期因為亂世,才顯得相對的短暫而已。

很快,諸葛亮得到一生最重要的表現機會,即代表劉備出使東吳,才正式獲得廣泛的表現機會。

諸葛亮早期在劉備手下的工作其實並非軍事,而是後勤、管理類工作,屬於劉備所給予的考察、試用期間,而從事軍事戰爭的仍然是劉備以及關羽、張飛,主要軍事還是謀士是當時尚未到曹操處的徐庶以及孫乾等人。

這一階段一直過濾到劉備白帝城託孤。

雖然明顯的諸葛亮的地位在不斷的上升中,對別人的依託一直在不斷減弱,但是諸葛亮完全的控制大局,還是要在劉備死去之後才真正獨掌蜀漢軍、政大權,完全不必再過分隱忍,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左右事情了。

這一期間,作為與劉備同一輩的戰將、謀士,諸葛亮的應對方法各自略有不同,其中代表人物如下:

1. 關羽

作為劉備這一輩的首席猛將和最忠實的屬下,關羽可作為劉備元老級眾嫡系的第一代表,自持軍功巨大,與劉備兄弟情誼深厚,而且關羽自身性格也過於高傲,面對這個絕對的老闆凳,諸葛亮即使多有不滿,也只有仰仗居多。

特別是諸葛亮一生最重要的規劃——隆中對,穩固荊州——西取益州——再謀漢中——聯吳抗曹——北圖中原裡面,最基礎的荊州防守,也不得不借用關羽的厚望,讓關羽來負責。

其實以關羽的性格很難完成這一極其關鍵的任務。

雖然其戰功顯赫、威震八方,但是只是適合對抗曹操,而對於東吳則完全不管用,這是需要安撫的態度才行。

關羽性格桀驁的缺陷,很難能真心聯合東吳。

好在當時東吳有魯肅這一與諸葛亮志同道合的盟友,不用等到日後關羽北伐曹操,東吳乘機偷襲,那麼關羽早就大意失荊州了。

這也是諸葛亮在過於仰仗關羽的勢力時,沒有想到的事情變化居然如此之快。

由於關羽的失誤導致失去荊州,日後諸葛亮北伐不得不六出祁山,失去了當初規劃的從漢中、荊州雙面出擊的優勢,其實是相當無奈的。

如此也可看出,諸葛亮當初並無法動搖關羽的調撥,不得已之的把這一最為關鍵的任務交於關羽,其實也可看做是中國社會處處意資排輩的劣習。

因為關羽最有威望,這一任務自然非他莫屬了。

諸葛亮在此於人事權上的安排,更多的只能考慮情事。

2. 趙雲

從性格上看,趙雲與諸葛亮最為相合,號稱智將,而且從不好大喜功,一心為公,也是諸葛亮在劉備一輩的手下裡面一生最重要、最忠實的支柱。

從趙雲的事跡上可看,趙雲在一班老將裡面地位並不高,雖然當年率領志願兵正式投奔劉備成為其重新發家的重要基礎、兩次救主、攻取江油等南荊州三郡建立劉備最為基礎的根據地、隨諸葛亮進攻益州,同時在漢中戰役裡面,一人面對魏軍,徹底扭轉雙方局勢,成為劉備奪取漢中最大功勞的人物,獲得劉備美譽「渾身是膽」。

而五虎上將裡面,趙雲排在關羽、張飛、馬超之後,其中關羽、張飛作為劉備最重要手下,排名靠前,而馬超是隨後才投靠劉備,但是在西涼擁有盛譽,社會地位也極高,因此趙雲排後,卻沒有任何怨言,極其識大體,照顧全局。

在劉備進入成都,眾人瓜分戰利加官進爵的時候,不管的人格與能力,都正和諸葛亮,兩人也做到了幾乎完美的配合。

在劉備不顧一切,完全為了私人恩怨強行征討東吳的時候,最激烈反對的其實還是趙雲,連諸葛亮都沒有辦法強行反對,雖然這是諸葛亮極其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在征吳當中,最有戰爭經驗的,也唯一的可獨檔一面的大將馬超、趙雲,一個要負責重要的北線對曹操的防禦,一個本應該可以作為前鋒人選,也不得不被劉備安排到作為後濟預備軍裡面。

圖片選自於《夢三國2》趙雲形象

很多時候諸葛亮都主要依靠趙雲進行軍事運作,這是劉備一輩人員裡面,諸葛亮的心腹,即予以極高尊重,也做到了人事上的完全調遣。

3. 法正

法正是除張松以外,劉備獲得益州的最重要的人物,即是劉備需要依靠的地方強勢,本身也具備了極高的治理才華。

對待以法正為代表的外籍人,諸葛亮做到了與劉備完全默契的配合,充分尊重,甚至在職務、頭銜排名上甘心退居其之後。

在這一階段,諸葛亮對法正更多的還是仰賴,充分發揮其治蜀的才華,在不同政見的時候,也耐心予以說服,並未強行予以反駁。

同樣的還有馬良、龐統、黃權等眾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備主動放棄荊州北伐應該更可行

劉備取漢中之後,218年前後,主動讓荊州給東吳,把荊州人口物資能轉移的儘量轉移到益州,勵精圖治鞏固益州,把南中和西部少數民族剿撫並用安頓好。與孫權保持密切關係,積極準備北伐。

關羽究竟是不是死於陰謀

文|長空星照 關羽發起樊城之戰,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一時間中原震動,曹操甚至動了遷都的念頭。但是,曹操的謀士們看到,最不願意關羽實現戰役目的的當屬孫權。於是他們建議讓孫權從背後偷襲關羽,而...

劉備識人能力如何 劉備手下謀士都有哪些人

在三國時期人才輩出,身為一個君主或許自己不需要太高的軍事政治才能,但是一定要有識人用人只能,而劉備正是其中的佼佼者。劉備相比起很多豪傑最大的優勢不在於他的仁義,而是在於他能識人,能用人。

《三國名將》蜀國名將排行榜詳解

劉備戎馬一生,在古老的中國大地上進行了長征,足跡遍及遼東、幽、冀、並、青、徐、豫、荊、益等州,他轉戰一生,鍛鍊出了一大批軍事人才,按其能力和戰功排位。第一、關羽關羽字雲長,河東解人。是蜀國第一名...

三國趙雲真實能力及軍職

其實三國志中蜀漢根本沒有五虎上將,五虎上將是羅貫杜撰出來的。劉備稱漢中王時,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馬超為左將軍,張飛為右將軍,趙云為翊軍將軍,魏延為鎮遠將軍,總督漢中。

劉備東征真的是為關羽報仇嗎?原因沒這麼簡單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之一,也是劉備發動的最慘烈了戰役之一。夷陵之戰不但導致了蜀漢6萬大軍全軍覆沒,就連劉備本人也經過此次大敗命隕白帝城。但是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是的如三國演義所講,為了給二弟...

蜀漢那位將軍才是劉備的心腹大將?

蜀漢先主劉備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也是勵志的。他從一介白衣到三分天下,靠的不止是智謀和運氣,更多的靠的是個人魅力。無論是關羽和張飛,還是諸葛亮等人,都心甘情願的跟隨他,那麼蜀漢那麼多的將軍里,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