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趙匡胤因這個人才當上皇帝?背後的故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有比巨人更高的成就。

趙匡胤深深懂得這個道理。

在闖蕩江湖的最初幾年裡,局勢頻繁動盪,趙匡胤出人頭地的機會並不多。

他想依靠一棵大樹,依傍一座大山,離出頭之日的距離也許會更近。

千尋萬覓中,趙匡胤選擇了郭威做自己的領導。

郭威生就一副軍人體質,身材魁梧,力氣大,脾氣大,本領也大,十八歲應徵入伍,投身在潞州李繼韜帳下,很受器重。

後晉滅亡後,郭威歸附河東節度使劉知遠部下,作戰勇猛,深得劉知遠賞識。

劉知遠在公元947年稱帝建立後漢,封愛將郭威為執掌軍務的樞密副使。

誰知劉知遠當皇帝還不到一年時間,還沒來得及施展他的政治抱負,就得了暴病身亡。

臨終前,他不放心年幼的太子劉承祐,就把兒子託付給他最信任的郭威和史弘肇等大臣。

從此,屬於郭威的時代悄然而至。

當時後漢隱帝年齡尚小,辦事也沒有什麼魄力,朝中大事完全取決於史弘肇、楊邠等眾臣。

除朝中大臣以外,很多節度使也不服氣隱帝。

鎮守河中的李守貞,性格桀驁不馴,舉起了反叛的大旗。

郭威作為鎮國之「寶」,被隱帝任命為招慰安撫使,領兵西征,去教訓桀驁不馴的李守貞。

郭威隨即出征,藉機招兵買馬,擴充自己的實力。

趙匡胤就是此時加入到郭威的隊伍中的,而且還有幸見到了郭威。

郭威見到趙匡胤後心中生出幾分好感,再詳細問過之後,才知道是自己同僚趙弘殷之子。

加上他武藝非凡,在兵營里還是有用武之地的,於是郭威就答應趙匡胤留在自己身邊,讓他做一名親兵。

別小看了親兵,雖然親兵地位低微,只是一個小卒子,但是他受到的是將軍言傳身教的影響,比其他兵士更容易成長。

因此,趙匡胤並不埋怨自己地位低下,他要的是學習,要在這位威名遠播的將軍身上學到各種可用的東西。

兩年的顛沛流離,鍛鍊了趙匡胤的機智和忍耐,現在他要學習的是沙場用兵和政壇奪權的藝術。

郭威也是一個好老師,處處以自己的行動影響著趙匡胤。

可以說,沒有後周太祖郭威,就沒有後來的宋太祖趙匡胤。

郭威把趙匡胤看成自己的親信,言傳身教,毫不保留。

確實,他看準了這樣一匹千里馬,真是慧眼識英雄。

當然,郭威潛心培養起來的英才,後來偷走了郭威辛辛苦苦打來的江山,這是後話。

郭威指揮的平叛戰鬥很快就打響了。

郭威軍隊所到之處,所向披靡。

郭威平易近人,善待士兵,兩軍交鋒時又身先士卒,能與士兵同甘共苦,士兵立功他馬上賞賜,負傷的他也親自去撫慰。

他從不剛愎自用,不管誰提的意見,他都會接受。

看到主將如此仁厚,而且軍事指揮又非常得當,上下將士都和睦一心,士氣大大提高。

這些治兵經驗對趙匡胤的成長有極大的幫助。

一年後郭威攻陷了李守貞叛軍。

後漢隱帝劉承祐見郭威出征告捷,任命郭威做了鄴都留守。

趙匡胤作戰優秀,立下了很多軍功。

郭威之所以沒有向朝廷舉薦他,是私心在作怪。

他賞識趙匡胤,希望趙匡胤能在他這裡得到鍛鍊,更重要的是為他所用。

趙匡胤毫無怨言,他很清楚當時的局勢,能跟在郭威身邊,比謀個一官半職要划得來。

短短時間,隨郭威出征途中,他確實學到了一些實戰本領、領導藝術。

另外,在郭威的帳下,趙匡胤逐漸結識了一些勇武之將,像少時好友韓令坤、慕容廷釗、石守信等,還有郭威的養子柴榮。

這些人脈力量為他後來建立大宋朝積累了豐厚的資本。

隨著實力的增強,郭威也在留心搜羅人才,先後得到魏仁浦、李谷、王溥、范質等人。

他用李谷管理財政,魏仁浦、王溥、范質參與機謀,一步步地向最高權力逼近。

在鄴都他和養子柴榮又搞了一些改革,使得鄴都政務井然有序,經濟形勢大好。

恰巧此時後漢隱帝的幾位顧命大臣開始了窩裡斗,奸詐之臣蘇逢吉趁機誣陷史弘肇等人威震人主,若不除去必為後患。

正好劉承祐也厭煩了這幾位大臣的管束,就密謀派親信殺了楊邠、史弘肇和王章。

950年,隱帝又下密旨派親信到魏州殺郭威。

誰知道這兩個親信竟然偷偷給郭威報信。

郭威於是趁機舉起反抗的大旗。

他讓內侄柴榮鎮守根據地鄴都,自己率領大軍殺向了京城。

隱帝御駕親征,打算與郭威決一死戰。

郭威所率領的精兵,平素敬佩他的為人,戰場上配合良好,奮勇殺敵。

隱帝的軍隊完全不是郭威軍隊的對手,頃刻之間潰不成軍。

隱帝發現大事不妙狼狽而逃時,身邊連官帶兵只剩下十幾個人,結果當夜就死於亂軍之中。

蘇逢吉也畏罪自殺。

已經掌控政權的郭威並沒有立即稱帝。

他逼著太后任命他為「監國」,讓太后臨朝聽政,並大造聲勢,說準備迎立劉贇為漢帝。

劉贇當時是徐州的武寧節度使,是後漢太祖劉知遠的養子,他的生父是後漢高祖的弟弟劉崇,為河東節度使,在太原擁有強兵,而許州的忠武節度使劉信也有一定的實力。

郭威精明過人,如果此時他貿然稱帝,三鎮聯合起來將會是很可怕的勢力。

如果迎立劉贇為帝,起碼能解除潛在的三鎮聯盟。

在劉贇回京的路上,朝中接到消息,說北方的契丹發兵打來了。

郭威被太后請出來,讓他帶兵迎戰。

郭威帶著朝廷精兵,走到澶州(今河南濮陽西南),授意趙匡胤等親信,要他們串聯鼓譟士兵「我們攻陷京城,與劉家結下了大仇,要立新的皇帝來保平安」。

軍士們包圍在郭威的住所,像攻城一樣,翻過院牆,擠到屋裡把郭威架出來,強制舉行「登基儀式」。

人山人海中,有人扯了一面黃龍旗裹在郭威身上,以示「黃袍加身」。

郭威自己導演了這場「擁兵自立」的好戲,於是稱帝,國號為周,定都汴京,建年號為「廣順」,史稱後周。

時為公元951年正月丁卯日,郭威即為後周太祖。

郭威披上黃袍之後,契丹的入侵部隊也自動退散,不再出現。

若干年後,這場「黃袍加身」「擁兵自立」的好戲,又在開封陳橋驛上演,不過主角已經變成了趙匡胤。

那個可憐的劉贇,還沒到京城就被郭威派去的兵將抓住囚禁起來,劉信也被逼自殺。

只有劉崇逃過一劫,據守晉陽稱帝,建立起北漢,轄區只有山西中、北部的12個州,因為實力不大,只好依附遼國。

從平叛李守貞,到京城奪權,再到擁兵自立,一切都在郭威的掌控之中。

趙匡胤算是大長見識,而且這個過程中,他的表現令郭威非常滿意:戰場上武藝超群,勇敢殺敵;很有軍事才能,跟一般有勇無謀的士兵不一樣;做人很謙虛,不張揚。

郭威就喜歡這樣的年輕士兵。

後周建立之後,郭威就拔補趙匡胤為東西班行首,後來又拜滑州副指揮,至此才成了軍官,真正踏上了仕途。

趙匡胤在郭威身上學到的不僅僅是軍事,還有如何治理國家。

郭威登基後,改革了一些弊政,免除了過於殘忍的刑罰,還停止了州縣貢獻珍美食物及特產的慣例,他對宰相王峻說:「我是窮人出身,碰到機會做皇帝,豈敢厚自奉養以害百姓。

他生活節儉,又減輕了一些賦稅,削減了一些嚴刑峻法,並對大臣們說:「我長期生活在軍隊中,沒有什麼大學問,不知道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你們文武大臣,不論有什麼建議,只要利國益民的,都可以向我提出,不過文字要簡潔、切實,不要冗長、修飾。

」臣下提出的不少好建議,他也能虛心接受、採納。

郭威是一個仁義君主,對臣子能忍則忍,絕不大加殺戮。

王峻是後周的功臣,他記恨柴榮,就百般挑撥,離間郭威與柴榮的父子之情,郭威忍無可忍,最後只是把他貶為商州司馬而已。

而當初奉劉承祐之命殺死郭威妻兒家眷的劉銖,他也寬厚處理,殺了劉銖一人,還賜給劉銖妻兒田宅維持豐裕的生活。

郭威身上這些難得的品質,比如節儉、誠納諫言、胸懷寬廣等,在趙匡胤管理自己國家的時候表現得也非常明顯。

這些雖然跟趙匡胤青少年的經歷有關,但是治理國家的這些優秀品質更多是從郭威身上學到的。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