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政變時,曹爽如果採用了這條妙計,死的可能就是司馬懿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曹魏逼迫漢帝禪位,篡奪漢室江山,司馬氏將過程看在眼裡,學得有模有樣,也逼迫魏帝禪位,篡奪了曹魏江山。

不過,二者最初竊權的方式還是有些區別的。

曹操是從激烈的群雄爭霸中勝出,從而掌握了政權。

而司馬懿則是隱忍蟄伏,突然發動高陵平政變,從而掌握了政權。

高陵平之變,是司馬懿誅殺魏室宗親曹爽的一場政變,也可以說是決定曹魏政權歸屬的一場政變。

曹爽是曹操的宗親,他的父親曹真被曹操收養為義子,所以曹爽和曹操之孫曹叡同輩。

曹爽年少時非常謹慎穩重,曹叡還是太子的時候,就非常親近喜歡曹爽,等曹叡即位為皇帝之後,對曹爽寵信有加,委以重任。

曹魏重臣司馬懿機智多謀,深沉隱忍,野心勃勃,小心謹慎地侍奉曹操、曹丕、曹叡三代英明之主。

後來魏明帝曹叡病重,任命曹爽為大將軍,授予軍政大權。

明帝遺詔讓司馬懿和曹爽一起輔佐八歲的少主曹芳。

起初曹爽認為司馬懿德高望重,年紀又大,所以他像侍奉父輩那樣侍奉司馬懿,不敢獨斷專行。

但曹爽的心腹何晏、鄧颺、李勝、丁謐等人想提高曹爽的威望,勸曹爽專權,政事很少讓司馬懿參與。

於是,司馬裝病避開曹爽。

曹爽專政,貪污公田,竊奪官物。

他又逾越禮制,衣食住行和皇帝一樣的規格。

又淫亂後宮,私自納取了魏明帝的妃嬪,宮女。

又擅自動用皇家樂師,樂器,以及武庫禁兵。

曹爽以及黨羽,違犯法律,作威作福,而百官無人敢勸阻。

司馬懿知道曹爽不得人心,於是暗中籌劃推翻曹爽。

李勝要出任為荊州刺史,臨行前去看望司馬懿。

司馬懿裝作將要病死的樣子,騙過了李勝。

曹爽得知司馬懿病重情況後,放下了戒備。

正月的一天,曹爽兄弟都跟從魏帝曹芳去了高平陵。

司馬懿乘機發動政變,占據了京城,聲稱有郭太后詔書,並上奏彈劾曹爽。

曹爽得到司馬懿的奏書,窘迫不知所從。

大司農桓范矯太后詔開門出逃,去見了曹爽。

司馬懿得知後,說:「桓范出謀劃策,但曹爽一定不會採納。

桓范勸曹爽挾持天子到許昌,徵召其他軍隊,而曹爽兄弟猶豫不決。

恆范又勸曹爽的弟弟曹羲說:「如今投降,您全家就算想當個平民百姓,難道會如願麼?況且匹夫劫持普通人質,尚且想活命。

如今您可以挾天子以令天下,誰敢不應?」曹羲還是不能採納。

司馬懿擔心曹爽反撲,於是派許允、陳泰去勸曹爽認罪投降。

司馬懿假意答應不殺曹爽,只是免官,於是曹爽投降了。

不久有人說曹爽想反叛,於是司馬懿藉機滅了曹爽三族。

當初曹爽若是聽了桓范的計策,挾天子以令天下,或許能反殺司馬懿。

但是,曹爽貪生怕死,又誤信司馬懿,沒有那樣做。

史事參考:《三國志·魏書·諸夏侯曹傳》

流年檐下雨,浮世階上苔。

檐雨墜珠,轉瞬流年千秋。

階苔行蟻,方寸浮世萬象。

我是作者檐雨階苔,歡迎關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為何高平陵之變後,曹魏就名存實亡了?

文|顏釗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的正月初六,魏國首都洛陽爆發了一場改變中國歷史的政變。告病在家多年的太傅司馬懿,趁曹魏皇帝曹芳與權臣曹爽共同出城,祭掃魏明帝高平陵時發動政變。司馬懿借用曹魏郭太...

曹爽交友不當,被夷三族

提起三國曹魏後期的高平陵事件,大家比較熟悉,但為什麼會出現高平陵事件,以致此事成為曹魏失去執政的轉折點,有很多教訓應當予以總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曹爽的交友不當,是其原因之一。 曹爽的父親...

高平陵之變經過

高平陵之變,亦稱高平陵政變、高平陵事變或正始之變,發生在三國時期的魏國,是魏國建立以後的一次重大政變。事件源自曹魏宗室曹爽和大臣司馬懿之間的權力鬥爭,最後以司馬懿發動政變,曹爽遭族滅而結束。司馬...

高平陵事變前司馬懿都做了哪些準備?

魏明帝曹叡於景初三年(公元239年)逝世,遺詔由年僅八歲的皇太子曹芳繼位,司馬懿乃與大將軍曹爽一起接受遺詔輔佐少主。曹芳即位,司馬懿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

司馬懿的逆襲—高平陵政變

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明帝曹叡逝世,...

虎嘯龍吟後三國,曹爽為何干不翻司馬懿?

繼《軍師聯盟》之後,《虎嘯龍吟》又給三國迷們奉獻了一道硬菜,各路人馬的評分不錯。在《軍師聯盟》里司馬懿對著曹操是百般的隱忍和躲藏,而在《虎嘯龍吟》里,司馬懿開始展露雄風,厚積薄發,這時候曹操不在...

與其說是司馬懿篡曹魏政權,不如說是曹氏讓權

最近吳秀波主演的虎嘯龍吟正在熱播,我也是挺喜歡裡面演員的表現。雖說正史中是貶司馬懿這個人的,認為他不忠,在中國人傳統文化里,講的是忠義孝,所以司馬懿架空曹氏政權,自己獨攬大權那一刻,他已經被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