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難當頭,他勸劉禪投降,寫史書的是他弟子,卻只敢誇他聰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三國時期,魏國和蜀漢是兩個極端,一個面積大、國力強,一個面積小、國力弱;一個立九品選官法,努力討好士族,一個努力維持穩定,一味打壓本土士族。


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努力討好士族的魏國漸漸的收攬民心,正統地位越來越堅實,而蜀漢漸漸失去正統地位,民心和士族成為絆腳石。

蜀漢也就面臨一個問題:打或者不打。

打就是通過北伐爭奪正統地位,搶回話語權;不打,以蜀漢的國力,早晚被消滅。

打是找死,不打等死。

偏安一隅或許是蜀漢最好的選擇。

長久以來,蜀漢力主北伐的主戰派,一直掌握著朝堂的話語權。

蜀漢四相,只有費禕是主安派,諸葛亮和姜維堅決北伐,但姜維和諸葛亮不同,諸葛亮能照顧主安派,不破壞生產力,姜維卻連年北伐,窮兵黷武,不管不顧。

主戰派代表姜維

姜維缺乏政治韜略。

陳袛雖弄權,但他和黃皓交好,全力支持姜維北伐。

陳袛一死,姜維缺乏支持者,北伐阻力重重。

所以姜維不管不顧的北伐,是迫不得已。

黃皓專權,姜維有心想除掉他,但劉禪不同意,說黃皓不過是一小人,不用太在意,還讓黃皓向姜維謝罪。

姜維見無法除掉黃皓,怕遭到報復,跑到沓中屯田了,不敢回成都。

司馬昭三路大軍伐蜀,鍾會攻漢中,鄧艾和諸葛緒牽制姜維。

姜維急忙甩開鄧艾和諸葛緒趕到劍閣抵擋鍾會,鍾會攻不下劍閣,有心撤退。

不料,追趕姜維的鄧艾從陰平偷渡成功,直抵綿竹,攻入成都城下。


魏軍兵臨城下,成都一片惶恐。

劉禪召集滿朝文武商議對策,在朝堂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討論。

議題只有一個,蜀漢政府該怎麼應對。

生死存亡之際,劉禪召集群臣問對策

國難當頭,主戰派在外面,主安派占到了上風。

這些人討論的不是如何利用成都的數萬守軍,而是想著跑路。

有的說,吳蜀一體,可奔吳,有的說南中七郡易守難攻,可奔南。

這個時候,一個主安派的代表人物,堅決反對北伐的蜀漢的大儒,直接變成了主降派,力排眾議,極力主張劉禪向魏軍投降。

這個人就是光祿大夫譙周。

譙周給出了幾點理由:

第一,魏比吳強大,萬一投靠了吳國,位居下臣,吳國再讓魏國滅了,還是要去魏國,等於被羞辱了兩次,奔吳不如降魏。


第二,要是奔南中,要早做準備,現在都打到城下了,滅亡在即,人心難測,不能保證沒有壞心眼,趁您走向南中的時候兵變。

第三,南中表面臣服,難免沒有異心,當初諸葛亮大兵壓境才臣服。

現在我們逃難,依靠他們,恐怕他們再次反叛。

第四,我們逃往南中,魏軍勢必窮追猛打。

到時候,對外得抵拒魏軍,對內要供給糧餉車馬,又沒地方收稅,只能加重收南中少數民族的稅,他們受不了,還是得反。

譙周力排爭議,堅決請降

譙周這番話,不止說服了朝臣,也說服了劉禪。

最終,劉禪聽從譙周的建議,向鄧艾軍投降,同時敕令堅守劍閣的姜維向鍾會投降。

姜維投降後,試圖復國未成,蜀漢徹底滅亡。

譙周不愧是大儒,單看他分析的這幾條,條縷清晰,毫無問題,似乎降魏是最佳選擇。

然而,他忽視了兩個最重要的問題,其一,蜀漢真的無路可走了嗎?其二,臣子的本分。


蜀漢真的無路可走了嗎?當然不是,當時鐘會已經被擋在劍閣準備退兵了,鄧艾是空降兵,孤軍深入,沒有支援,成都尚有守軍數萬,東吳也已派兵援助。

蜀軍完全可以瓮中捉鱉。

可惜的是,主安派缺乏對雙方軍事實力的判斷,錯誤的估計了當前的形勢,一味的認為一定打不過,乾脆降了。

劉禪雖然昏庸,但不是桀紂,雖然綿竹戰敗了,但是形勢並沒有土崩瓦解,姜維大軍還在,為什麼不君臣固守呢。

譙周主降

臣子的本分是什麼?食君之祿,擔君之憂。

作為一代大儒,譙周不是不知道,然而,他卻食其祿而背其主,居其地而獻其城,實屬不忠不義之人。

君子死社稷,投降,丟人。

土木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同樣是文官的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

瓦剌打到北京城下,他依舊不讓皇帝投降。

這才是臣子的本分。

譙周所為,適合他大儒的身份,明顯是本土士族對蜀漢政權的排斥,不是臣子所為。

當初,針對姜維的窮兵黷武,譙周曾和尚書令陳祗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更是寫出了《仇國論》。

歷代儒家學者都認為譙周此舉,是在為投降主義鳴鑼開道,喪失了民族氣節。

《三國志》的作者是陳壽,而陳壽是譙周的弟子。

陳壽在寫史的時候,沒有把他列為投降、謀反的人物,依舊把他同其他學者列為一傳,而且評價也沒有貶斥,反而頗多讚揚。

「譙周詞理淵通,為世碩儒」、「譙周性推誠不飾,無造次辯論之才,然潛識內敏」。

陳壽著三國志

歷來學者評價蜀漢滅亡的原因,無非四點:一,劉禪昏庸;二,黃浩弄權;三,陳祗亂政;四,譙周誤國。

前三個都導致朝廷腐朽,腐朽了就沒修復的可能嗎,何以直接投降呢?

對譙周這個投降派的評價,歷來是褒貶不一。

在蘿蔔看來,譙周是真的誤國。

您認為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劉禪為什麼輕易地投降曹魏,逃亡不行嗎?

用堅毅不撥的精神,去忍受降臨在別人身上的災難,那是最容易不過的事。——毛姆在讀三國後期劉禪投降魏國大將鄧艾時,看到很多人慷慨激昂地發表著大義凜然的觀點,要求劉禪堅持抵抗,不能投降。要按古代天子死...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什麼要開城投降?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欲奪荊州,出兵攻打東吳,不料起兵前夜張飛被殺,屬下更是逃往東吳,這更加堅定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劉備戰敗逃至白帝城,次年劉備由於病情惡化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是一心輔佐劉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