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厲害的皇帝,江山是被他自己哭出來的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曾有人計算過,中國從秦始皇開始,出現了四百九十四個皇帝。

但是,能夠讓人們深刻記得並且深入人心的就沒有幾個了。

而一部《三國演義》,使劉備成了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

如果給中國皇帝搞一個排行榜,劉備應該在前幾名。

史書記載:劉備是個性情中人,動輒愛哭,舉世無雙。

中國老百姓有一句俗話: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這話聽著有理,說得明白,算是說到了劉備的要害了。

乍一想來還挺滑稽的,想想這劉備也是多大的人了,怎麼說哭就哭了呢?動不動就「掩面而泣」,哪有一點帝王的風範?

可仔細分析分析,你就不敢笑話劉備了,這裡邊學問大了去了。

劉備真情的流露,表現最多的是他的善哭,他動輒傷感憂悶,痛哭流涕。

所以毛宗崗說:「先主從來善哭。

先主基業,半以哭而得成。

其實劉備的哭,有時候是真,有時候是假,假裡有真,真里有假,這真真假假之中,江山就到手了。

這就是說,你不僅能哭,而且得會哭,哭得還要是地方,是時候。

你瞎哭,亂哭,肯定不行!所以說,劉備哭技高超,不同的情況下,有著不同的哭法,雖然情況千差萬別,但只要一哭,他往往就能逢凶化吉,心想事成。

不妨來看一看劉備會哭、懂哭的幾個經典鏡頭。

史節中有記載說,劉備剛開始打天下的時候,因為缺個好軍師,所以一直打敗仗。

但是自從有了徐庶以後,他打了許多勝仗,心裡便很高興。

可到頭來徐庶卻不得不離開劉備,因為曹操把他母親接走了。

如果劉備不讓徐庶走,就意味著要他們母子分離,這是不仁不義的事情。

所以劉備送徐庶走,一路上一哭再哭,依依不捨,最後看到徐庶匆匆而去,又「放聲大哭」、「凝淚而望」。

劉備一路這麼哭過來,打動了徐庶。

他走了以後,又騎馬回來,向劉備力薦「臥龍」諸葛亮,說他「乃天下第一人耳」,「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慮天下不定乎」。

所以,歷史上就上演了劉備最經典的一次哭:劉備「三顧茅廬」的那次哭,真叫一個絕!可以看出,徐庶是被劉備的哭打動後隆重推薦諸葛亮的,而且他還特地跑到臥龍崗,先把這件事和諸葛亮挑明了。

劉備這一哭,哭出了個諸葛亮,產生了極好的效應。

話說,當時劉備請諸葛亮請了半天,他愣是不出山。

這時,劉備握住諸葛亮的手,哭著說:「先生不肯匡扶生靈,漢天下休矣!」說完,「淚沾衣衿袍袖,掩面而哭」。

他不說自己需要諸葛亮輔助,而說是漢朝天下、黎民百姓需要諸葛亮「匡扶」,這一下果然感動了諸葛亮。

毛宗崗說:「請諸葛亮,則哭而請之,不哭則亮安得有出山之心?」

後來,就因為劉備的哭,簡直就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當時說的是魯肅來拜會劉備,說東吳要請劉備歸還荊州。

劉備按照諸葛亮的安排,捶胸頓足,放聲大哭,弄得魯肅不好意思再討下去了,反而過來安慰劉備,自己匆匆忙忙回去復命。

這就是哭中的絕招:逢場作戲時的哭。

但是不管怎樣,荊州還是在劉備的哭中得以暫時保全,這種哭還是相當有技術含量在裡面的。

這時候的劉備不但能哭,而且會哭,哭的也是地方,哭的也是時候。

據《史書》記載,劉備在攻打西川的時候,一路勢如破竹。

劉璋在益州城裡沒有辦法,只好打開城門,出城投降。

劉備迎上去,拉著劉璋的手,流著眼淚說:「不是我不講仁義,實在是形勢所逼,不得己已而為之啊!」這一哭又厚顏無恥的占了益州。

現在民間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看你哭的跟劉備似的。

」這足以說明劉備能哭,會哭。

這哭有的時候是真的,有的時候是假的。

總而言之,他哭的本領已經達到了真亦假時假亦真的程度,讓人看不出是真是假。

但是,在關羽被害的時候,劉備是真的哭了,畢竟是

「桃園三結義」呀!

當劉備第一次聽到關羽被害的消息時,就哭昏過去了。

當他看到關羽的兒子關興哀號而來,又哭昏了一次。

此後,劉備每天哭昏三四次,而且一連三天不吃不喝,只是痛哭流涕,帶著血跡的眼淚將衣服都沾濕了。

當劉備得知三弟張飛被害後,同樣也哭昏過去了。

想到自己和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誓同生死,但關、張二人都死於非命,劉備悲痛之下,又開始哭起來,那情景簡直就是驚天地,泣鬼神。

劉備平生的最後一哭,可以說是千古第一,無人能比了。

這就是有名的白帝城託孤。

當時他快要死了,躺在病床上,還哭著對諸葛亮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邦定國,終定大事。

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這要是要是客氣話,說說也就算了,可劉備是哭著說的,這事情就嚴重了。

你這人都快死了,還玩個這套呢。

可是,就這麼一哭,就哭出來一位鞠躬盡癢死而後已的一代名相。

你說劉備的哭厲不厲害?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揭秘三國:桃園三結義真的存在嗎?

相信大多數了解三國史的人,都是從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開始的,至少我是先看的《三國演義》,後來才逐漸的涉獵三國史。羅老先生在《三國演義》開篇第一回寫的就是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這個故事在...

《三國演義》與管理文化

劉備的用人之道    從管理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事業成敗一定與他的所作所為有關係,所以今天我們要講這個事情,就是要從這個方面做一些科學的分析。很多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一部管理學的經典大書,究竟...

漢中王劉備的四大王牌軍師,得一可安天下

東漢末年,公元161年,漢中王劉出生在河北省涿州市,自稱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劉備少年時拜盧植 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 黃巾起義 。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 、徐...

三國里的這些,你確定知道?

對於中國人來說,三國演義我們自然十分的了解,就比如桃園結義、三英戰呂布、大意失荊州等一些典故至今我們還是耳熟能詳,但你所知道的三國真的是這樣嗎?「桃園結義」大家都知道,劉關張三兄弟不求同生但求同...

劉備為什麼要「三請諸葛亮」?

劉備南投劉璋後,好不容易地碰到一個人才徐庶,還讓曹操騙走了,但也讓劉備嘗到了人才的甜頭,劉備清醒的明白光靠關羽、張飛、趙雲的英雄無敵是打不下江山的,還需要一個軍師出謀策劃,才能成大事,創大業。

有人說關羽剛愎自用、目中無人!我呸!

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 後與張飛、劉備結為異性兄弟,排行老二,人稱關二哥。不管是電視還是書籍關羽的人品和形象都被後人所神話,忠肝義膽,武林神話、單刀赴會、智勇雙全、義薄雲天、忠心耿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