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戰三敗後,劉鄧大軍如何扭轉頹勢站穩大別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別山位於湖北、河南和安徽交界地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東可威脅國民黨統治心臟南京、上海,西臨武漢,北可震懾鄭州、洛陽,南靠長江,是打過長江的重要跳板。


初進大別山

1947年8月27日,歷經20多天的艱苦跋涉,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約12萬人,全部渡過了淮河,成功抵達了大別山地區。

圖 | 劉鄧大軍渡淮河

劉鄧大軍能否克服種種困難,迅速打開局面創建新的根據地,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否取得群眾的支持。

當劉鄧部隊進入大別山區時,鄉親們總是躲躲閃閃,不敢公開接觸解放軍。

人民軍隊曾三次進入大別山,又三次撤走。

每次撤走之後,大別山根據地就要遭到國民黨的瘋狂破壞和殘酷鎮壓。

對解放軍此次能否長期立足,當地群眾仍然有所懷疑。

要消除群眾的疑慮,建立起群眾對解放軍的信心,那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幾場勝仗。

9月7日,國民黨滇軍整編五十八師進至商城以北,劉伯承和鄧小平立即做出部署,準備將他們一舉殲滅。

但遺憾的是,這次戰鬥不僅沒有實現預期目的,還傷亡較大。

劉鄧部隊又在9月中旬和下旬分別在商城以北和光山附近打了兩仗,但都沒有實現全殲敵軍的目的。

高山鋪戰役

10月24日,敵軍共5個步兵團的兵力,奉蔣介石急令從黃安、麻城趕來,妄圖將劉鄧大軍壓縮到長江北岸的湖沼地帶,包圍殲滅。

敵人孤軍來追,這正是劉伯承求之不得的良機。

為了打好這一仗,此時已55歲的劉伯承,拄著竹竿翻山越嶺去選擇戰場。

他登上浠水三角山頂,最終將設伏殲敵的戰場選在了高山鋪。

圖 | 劉伯承登上浠水三角山頂

10月26日拂曉,在浠廣公路上,國民黨整編第四十師前衛部隊遭遇了一群扛著「漢陽造」和「老套筒」的人,這些人穿著各式各樣的破軍裝,國民黨軍認為這一定是劉伯承和鄧小平所率領的共產黨部隊。

於是雙方打了起來,沒打多久這群人就開始撤退了。

當時大霧瀰漫,觀察困難,敵軍前衛部隊判斷劉鄧部隊兵力不多,認為有便宜可占,便節節追逼繼續推進主力部隊。

實際上,這群與敵軍遭遇的「散兵游勇」是解放軍中原獨立旅派出的一支小部隊,他們化裝成地方武裝,前去和國民黨軍先頭部隊接觸,邊走邊打,誘騙敵人。

當天夜裡,國民黨整編第四十師和第五十二師八十二旅就鑽進了解放軍設在高山鋪附近的口袋陣里,分別駐紮在清水河和高山鋪。

第二天拂曉前,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一縱隊和中原獨立旅就以8個團的兵力,將高山鋪與清水河的敵軍分割包圍。

上午9點,劉伯承下令發起總攻。

國民黨軍四處逃竄,很快潰不成軍。

下午2點,蔣介石的一個師部,兩個半旅一共一萬兩千多人馬就這樣全軍覆沒。

站穩腳跟

11月27日,為對付大別山的劉鄧大軍,蔣介石專門成立了「國防部九江指揮部」,任命國民黨政府國防部長白崇禧為主任,統一指揮整個圍攻行動。

考慮到各種因素的劉伯承和鄧小平最終商議決定採取「避戰」的方針,實行分兵戰略。

由第二、第三、第六縱隊堅持在大別山內線鬥爭,利用大別山複雜地形,進行游擊戰。

第一縱隊、第十縱隊和第十二縱隊分別乘虛向桐柏、江漢、淮西開闢根據地。

晉冀魯豫野戰軍指揮部也被分為兩個部分,劉伯承和鄧小平,一個留在大別山,指揮內線作戰,另一個隨第一縱隊轉移到淮西,指揮外線作戰。

由於留在大別山堅持內線鬥爭更為艱苦,劉伯承和鄧小平都爭著要留下來。

鄧小平對劉伯承說:「我到底比你年輕,留在大別山指揮,你到淮西去指揮全局。

」最終,大家同意了鄧小平的意見。

劉伯承分兵北去後第二天,鄧小平率領前方指揮所到達七里坪。

這時國民黨在內線的「圍剿」兵力達到33個旅,而鄧小平手中只有10個旅。

在此期間,被國民黨軍重兵圍攻的鄧小平,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勇挑重擔,率領內線作戰部隊靈活分遣集結,打小殲滅戰。

而劉伯承帶領分兵轉入外線的3個縱隊已經乘虛展開,建立了桐柏、江漢兩個軍區。

向淮西挺進的第一縱隊,開闢了豫皖蘇10多個縣的根據地,成立了一個新的軍分區,使大別山和豫皖蘇連成一片。

經過一個多月的鬥爭,被打得焦頭爛額的國民黨,不得不從圍攻大別山的部隊中先後調走13個旅的兵力回防。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終於站穩了腳跟,實現了毛澤東對挺進大別山預料的「最好的前途」。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的堅守,換來的是人民解放軍從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不僅改變了整個戰爭態勢和格局,也吹響了解放軍奪取全國勝利的嘹亮號角。

毛澤東是如何評價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高山鋪戰役之後,沒有棉衣的戰士們將如何度過寒冬?

敬請收看今晚(10月26日)20:00 CCTV-4《國家記憶》之《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站穩腳跟》。

文字&編輯:白仲虹 主編:姜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牛力:對千里躍進大別山戰略決策的研究

1947年七八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戰略行動,恰似一把利劍插進蔣介石反動統治的心臟,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中國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