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溫紅色歷史 築夢攜手前行—隆重紀念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70周年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1947年6月30日,由司令員劉伯承、政治委員鄧小平率領的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4個縱隊12.4萬餘人,在魯西地區強渡黃河,向大別山進軍,揭開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劉鄧大軍勝利突破黃河天險後,在魯西南地區連續作戰,共殲敵6萬餘人,打亂了敵人的戰略部署,為挺進大別山開闢了通道。
8月7日,劉鄧大軍從魯西南的金鄉至荷澤以南一線向南推進,11日越過隴海路,接著陸續跨過渦河、黃泛區、潁河、沙河,於26日涉渡淮河,27日到達大別山地區。
劉鄧大軍第三縱隊及第二縱隊一部在皖西迅速展開,先後攻占葉集、金寨、六安、霍山、舒城、桐城、廬江、潛山、太湖、岳西等城鎮。
10月上旬,三縱在六安東南發起張家店戰鬥,殲敵5600餘人,取得「我軍在無後方依託的條件下,第一次消滅敵人一個正規旅以上兵力的重大勝利」。
11月上旬,劉、鄧首長在太湖劉家畈召開三縱旅以上和皖西人民自衛軍支隊以上幹部會議,部署、研究堅持皖西鬥爭問題。
11月15日,中共皖西區黨委、皖西行署、皖西軍區在岳西湯池畈成立,下轄一、二、三地委、專署、軍分區。
三縱調出三個團共七千餘人,作為三個軍分區的基幹團,再分遣連隊組建各縣獨立營;以皖西人民自衛軍第一支隊編為第三十七團,歸皖西軍區建制。
縱隊和各旅抽調大批幹部組成軍區和各分區領導機關。
同時,二縱以金寨為中心,在鄂豫一地委的領導下建立金寨、霍邱等地黨政軍機構,開闢了穩固的根據地。
至此,劉鄧大軍和地方黨組織先後建立33個縣的人民政權,重建了大別山根據地。
蔣介石慌了手腳,急忙抽調14個整編師33個旅的優勢兵力,對大別山區發起總力戰。
為粉碎敵人圍攻,劉、鄧作出了內外線相配合的作戰部署。
劉伯承於12月中旬率第一縱隊和新到的第十、十二縱隊跳出大別山,分別向淮西、桐柏、江漢3個區實施戰略再展開,並配合陳粟大軍和陳謝兵團在外線大量殲敵;鄧小平率二、三、六縱隊結合地方武裝,堅持大別山內線鬥爭。
12月底,鄧小平率前方指揮所到金寨下樓房檢查指導工作。
鄧小平對皖西解放區的調查研究成果,成為提出新區政策的重要依據,也成為黨中央制定相關政策和策略的重要參考。
1948年2月,中共中央指示劉鄧大軍主力轉出大別山區,其留在大別山的第二縱隊第五旅、第三縱隊一部仍然堅持大別山鬥爭,為皖西最終迎來解放奠定了基礎。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及其在皖西的奮鬥,揭開了全國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推進了中國革命的進程。
劉鄧大軍以及各個戰場上的攻勢作戰,構成了人民解放軍全國規模戰略進攻的總形勢。
這一偉大勝利,標誌著戰爭形式的根本改變,標誌著中國革命新高潮的到來,標誌著中國革命戰爭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
1947年12月,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中指出:「這是一個歷史的轉折點。
這是蔣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
這是一百多年以來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
」
張家店大捷
1947年8月底,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到達大別山後,立即實施戰略展開。
與此同時,蔣介石令尾隨劉鄧大軍南下的23個旅追過淮河,分路撲向大別山區,妄圖乘我方立足未穩,尋殲我軍或將我軍逐出大別山。
誘敵深入 包圍張家店
9月間,皖西之敵西進鄂豫,敵第八十八師從徐州調來皖西。
劉鄧首長令三縱:「趁敵西調,皖西空虛,迅急回師,放手殲敵。
」陳錫聯司令員接到命令後,率主力由商城、固始間冒雨東返,經7個晝夜,如期到達霍山、六安之間。
此時,敵八十八師師部率六十二旅貪功冒進,孤軍深入,正沿舒霍公路向西進犯。
留在皖西的八旅尾隨側擊,緊緊咬住敵人。
10月7日夜,敵先頭部隊在山王河以東遭九旅一部痛擊,方才察覺我方意圖,向北逃竄,三縱各部迅速追擊敵人。
8日黃昏,敵人全部收縮到張家店。
9日拂曉,敵人企圖奪路逃向六安。
二十團奮勇出擊,打退了敵人一次次的突圍。
二十六團從西、南兩面向敵猛攻,使敵首尾受擊。
15時,敵人傾全力作最後的掙扎向北突圍,失敗後狼狽退回張家店。
這時,三縱副司今員鄭國仲已率領八旅在張家店以東展開,九旅後續部隊也迅速趕到,敵人已被團團包圍在張家店。
速戰速決 張家店殲滅戰
張家店在當時是一個東西走向、長約一華里的小集鎮,有二百多戶居民。
居民和商人見國民黨軍闖來,幾乎全部逃避一空。
敵人一進張家店,即據房為營,趕築工事。
為了迅速殲滅該敵,縱隊決定:以九旅由西南面對張家店實施主攻,七旅由北、八旅由東和東南方向實施攻擊。
9日19時,三縱開始肅清外圍,各部逼近張家店前沿陣地。
20時,敵外圍據點基本被掃清。
22時,三縱向敵人發起總攻。
炮火從四面八方射向鎮內,摧毀了敵人的防禦工事和火力配系。
10日1時,我軍化學臼炮擊中敵師指揮所,引燃了村內草房,風助火威,整個張家店頓時變成火海,敵陣大亂。
各攻擊部隊發起猛攻,九旅二十七團首先從南面突破,七旅從北面攻入村內,一部分敵人向東突圍逃竄,被八旅部隊殲滅。
突入鎮內的部隊,一面奮勇殲敵,一面協助群眾救火。
敵人有的被殲,有的投降。
戰至10日拂曉,除敵八十八師副師長張世光帶少數親信化裝逃跑外,其師部及六十二旅全部被殲。
此役共斃傷500餘人,俘敵4300餘人,繳獲山炮1門、迫擊炮15門、小炮26門、機槍70餘挺、步槍1500餘支。
堵截援敵 槐樹崗阻擊戰
在張家店戰鬥打響前,三縱首長命令七旅一個團前往中店槐樹崗一帶阻擊。
果然,七旅二十一團進入陣地不久,張家店之敵就向六安求援,敵四十六師抽出3個團的兵力援救張家店。
然而,三縱早已在槐樹崗布下了銅牆鐵壁。
第一天,敵人連續發起了五次進攻,都被我方頑強地阻擊回去。
第二天天剛破曉,敵人派出飛機來支援,並伴以密集的炮火進攻陣地。
二十一團的戰士們面對數倍於我的敵人,頑強阻擊。
張家店的敵人這時已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頻頻向四十六師呼喚,他們甚至連保密規則也不顧,竟用明語在電台上呼救起來,要求四十六師「趕快靠攏,救兄弟一把」。
正午時分敵人發起了更兇猛的進攻,他們突破了二十一團右翼陣地,一小股敵人衝到了團指揮所附近,把我方電台的天線杆子都打斷了。
戰士們與敵人短兵相接,殊死博斗,才將敵人的攻勢減弱了下來。
夜晚到來,戰士們主動出擊,一夜間陣地上的槍聲、手榴彈爆炸聲此起彼伏,打得敵人膽戰心驚。
10月10日清晨,一道電波傳來了喜訊:「張家店殲滅戰已經結束,敵八十八師師部及六十二旅被全殲……」戰士們一片歡騰。
三天來,敵人只前進了不到10里,二十一團持續3晝夜的激烈戰鬥,把數倍於自己的敵人阻擊在距張家店僅僅15公里的中店子地區,圓滿完成了任務。
張家店戰鬥是劉鄧大軍進入大別山以來,在無後方依託的條件下,首次取得消滅敵人一個正規旅以上兵力的重大勝利,這次大捷打開了皖西鬥爭的新局面,振奮了軍心、民心。
中共中央和中原軍區都發了專電祝賀。
攻克皖西重鎮金家寨
1947年8月29日,三縱八旅接到命令——攻下金家寨,解放立煌縣。
在三縱隊副司令員鄭國仲率領下,八旅從固始出發,直向立煌(金家寨)。
31日午後,經過兩天急行軍,抵達立煌縣城金家寨史河北岸。
作戰會議在一戶農戶家裡召開,馬忠全旅長和全旅團以上幹部參加。
這時,一個參謀匆匆走進來,向馬忠全報告:「旅長,縱隊首長來電!」原來是縱隊司令員陳錫聯來電傳達劉、鄧首長指示,要求八旅「勇猛頑強,首戰必勝,力求全殲,堅決打好這一仗」。
經過討論決定:部隊在史河北岸分別占領有利進攻地形。
二十二團在河東北的洪家灣待命,二十四團在河西北一個高地上,二十三團及旅直在河正面的高地上面對立煌縣城。
31日黃昏,二十二團派出三連,準備摸清城內敵人的防禦情況。
三連偷偷涉過史河,在敵人毫無知覺的情況下,一直插到城南門,一陣猛打猛衝,攻入城內。
守敵保安團毫無戰鬥力,聽到我軍猛烈的機槍聲,沒做任何反擊,猶如驚弓之鳥,潰逃上山。
金家寨大部為三連占領,河南岸完全為我軍控制。
9月1日拂曉,馬忠全命令各團趁勢渡河,向敵發起攻擊。
二十二團向黑龍潭以東以南高地進攻,插至南山斷敵後路;二十四團從史河下游過河,向張家畈以西及西南高地進攻;二十三團指揮斷後掩護。
八旅指戰員多路並進,英勇衝殺,連破敵人兩道塹壕。
戰至下午4時,敵人大部被殲,進攻部隊在余家灣以北高地會合,殘餘敵人被我火力壓縮在包公祠以西的十幾個堅固碉堡里。
八旅採用火力試探,摸清了山樑後的第三個大碉堡就是敵人的指揮所。
2日上午,旅首長調來了山炮連,將山炮拉到離敵人100多米處,逼近主堡,同時組織好步兵火力準備實施突擊。
4門山炮抵近射擊,炮彈像長了眼睛一樣,鑽進敵碉堡里爆炸。
敵人據守的最大一個碉堡被掀翻後,殘敵紛紛打出白旗投降。
2日上午10時,戰鬥全部結束。
此戰共斃俘國民黨軍1000餘人,敵上校團長陳鐵漢被擊斃,立煌縣長李煊也在蓮花山下棺材溝被我軍生擒。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歷史貢獻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今年是劉鄧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70周年,銘記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歷史貢獻,對於弘揚大別山精神,加快大別山老區脫貧致富步伐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實現了黨中央將戰爭引向國民黨統治區這個改變解放戰爭戰略格局的偉大決策。
1947年,由於戰爭深入解放區腹地,許多地方的生產遭到破壞,人民生活困苦,解放軍的人力、物力補充遇到很大的困難。
國民黨繼續向山東和陝北解放區實施重點進攻,力求迅速結束這兩個地區的戰事。
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與陳謝、陳粟大軍成「品」字形陣勢展開,徹底打亂了國民黨的戰略部署。
劉鄧大軍實現了黨中央「以主力打到外線去,將戰爭引向國民黨區域」的戰略部署,調動敵人回援後方,人民軍隊從戰略防禦改變為戰略進攻,改變了整個解放戰爭的戰略格局。
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創建了大別山革命根據地,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良好基礎。
進入大別山後,劉鄧大軍克服極度疲勞、疾病流行、減員嚴重、缺乏糧彈衣著等嚴重困難,以主力乘虛出擊皖西、鄂東,先後在安徽六安東南的張家店和湖北廣濟西北的高山鋪戰役中,取得殲敵兩個整編師師部及三個半旅的勝利。
到11月下旬,劉鄧大軍共殲敵3萬餘人,並發動群眾建立33個縣的民主政權,初步完成了在大別山區的戰略展開。
到12月底,鄂豫皖、豫皖蘇、豫陝鄂、桐柏、江漢五塊新解放區溝通聯繫,初步形成了擁有3000萬人口的新的中原解放區。
國民黨軍隊自此被迫轉為全面防禦,標誌著戰爭形勢的根本改變,標誌著中國革命新高潮的到來,標誌著中國革命戰爭已經達到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
三、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積累了寶貴的革命精神,豐富了大別山精神的內容。
劉鄧大軍所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顧全大局、勇挑重擔的精神。
在渡過黃河之後,劉鄧本應休整一段時間,但是當接到毛澤東的「陝北情況甚為困難」的加急電報後,他們決定提前結束休整,執行黨中央「下定決心,不要後方,直出大別山」的命令,不顧一切困難挺進大別山。
二是艱苦奮鬥,戰勝一切困難的精神。
初到大別山困難重重,鄧小平號召部隊要不怕吃苦,廣大官兵積極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部隊過冬沒有棉衣,全軍自己動手縫製;沒有鞋子穿,每個戰士就自己動手打草鞋;沒有藥品,醫務人員就用鹽水為傷員消毒。
在緊張的戰鬥中,劉鄧大軍靠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勝利。
三是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
為了打破敵人對大別山的圍剿,劉鄧因地制宜,決定「分兵」,採取「內線堅持和分兵向外,內外結合,尋機殲敵」的方針。
鄧小平率數百人的部隊堅持大別山鬥爭,繼續牽制敵軍,劉伯承率部分部隊轉出大別山去淮北地區發展。
劉鄧根據實際情況,及時總結大別山地區土改中「左」和「右」的經驗教訓,上報黨中央決定在非鞏固區停止土改、實行減租減息的政策,被毛澤東稱為大別山經驗在全國全軍推廣。
四是齊心協力,精誠團結的精神。
劉鄧大軍十分注意軍民之間的團結,專門制定了三條紀律:「槍打老百姓者槍斃,搶拿民財者槍斃,強姦婦女者槍斃」,並且向全野戰軍頒發了整頓紀律的命令,克服鬆懈情緒和違紀現象。
劉鄧大軍表現出來的革命精神是與「堅貞忠誠,犧牲奉獻,萬眾一心,永跟黨走」的大別山精神一脈相承的。
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地區歷盡艱辛,作出重大犧牲,其大義凜然的無畏精神豐富了大別山精神的內涵,是值得人們永遠稱頌的,他們為人民解放戰爭立下的豐功偉績彪炳青史。
牛力:對千里躍進大別山戰略決策的研究
1947年七八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戰略行動,恰似一把利劍插進蔣介石反動統治的心臟,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中國人民...
牛力:對千里躍進大別山戰略決策的研究
1947年七八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戰略行動,恰似一把利劍插進蔣介石反動統治的心臟,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中國人民...
三戰三敗後,劉鄧大軍如何扭轉頹勢站穩大別山?
大別山位於湖北、河南和安徽交界地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東可威脅國民黨統治心臟南京、上海,西臨武漢,北可震懾鄭州、洛陽,南靠長江,是打過長江的重要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