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鄧大軍強渡黃河!蔣介石破堤放水淹,劉鄧破釜沉舟拼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1947年6月,內戰已經爆發一個年了,內戰局勢從地圖上看,蔣介石占據了絕對的話的優勢,解放區在急劇縮小,但前線的國民黨將領們卻心知肚明,他們根本沒能消滅多少共產黨的軍隊。
共產黨的軍隊在過去的一年的時間內,不但沒有減少,而是急劇的增多,國民黨的優勢漸漸的不那麼明顯了,這一點毛主席明白,蔣介石不願意承認,但也明白,戰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此時的毛主席在視察完解放軍集結情況後,覺得時機已到,一味的防禦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該是出拳的時候了。
於是召集了劉伯承與鄧小平來商量,經過反覆的沙盤推演,毛主席決定劉伯承、鄧小平率部渡過黃河,挺進大別山,直插國民黨統治區的核心地帶。
直逼武漢與南京,作為一招破棋之招,打亂現在的相對平衡,從被蔣介石牽著鼻子走,變成牽著老蔣的鼻子。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後,蔣介石非常吃驚,他沒想到毛主席會來這一手,這是將軍的節奏,要是大別山地區被毛主席占領,解放軍打下南京武漢如探囊取物。
他連忙調集8個師,14萬總兵力的軍隊,企圖對渡河的劉鄧大軍圍而殲之,並且趁著雨季黃河水位大漲,鑿開了防洪提,準備學關羽唱出水淹七軍的大戲。
劉伯承、鄧小平迫於局勢的危險,也決定效仿昔日西楚霸王,破釜成舟拼了,全軍拋棄所有重武器,往大別山沖,衝進大別山就是勝利。
在華東野戰軍的牽制下,劉鄧大軍經巨野、越過隴海路突出了蔣介石為其精心準備的口袋,但他們也隨即進入抗戰時期,為了能夠阻擋日軍南下而掘提黃河而形成的大約20公里的無人區,也被歷史學家稱為「黃泛區「。
這裡是典型的沼澤區,到處都是淤泥,人踩在裡面都能淹沒膝蓋,從絕提後,這裡就再也任何人家居住,也就是說劉鄧大軍,將在幾乎沒有任何補給的情況下走20公里,還要時刻防備著國民黨的追兵。
當時蔣介石的口號,跟當年紅軍長征的時候很像,他要讓劉鄧大家餓死在「黃泛區「,但他忘記了解放軍就是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一支部隊。
我們的解放軍戰士是有著鐵一樣的信仰,這點攤淤泥的痛苦對於可愛的解放軍根本不算什麼,雖然過程苦,但是解放軍還是預計的時間內穿過了,造成蔣介石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氣的直咬牙。
衝出黃泛區的劉鄧大軍速度更快了,數日時間,大部隊就已經渡過沙河、汝河、淮河,向大別山地區挺進,而國民黨的追擊部隊雖然在拚命的跑,但也就僅僅與阻擊的解放軍交火,對遠去的解放軍大部隊,只能望而心嘆。
6月27日,劉鄧大軍抵達大別山地區,並相繼占領關鍵的固始、潢川等縣城,完成了南渡黃河的戰略目標,至此劉鄧大軍完成了挺進大別山的傳奇任務,給蔣介石來了個中心開花。
造成蔣介石不管幹什麼,都的顧及到這支在他腹地的部隊,可以說,挺進大別山是解放戰爭這盤棋的奇點,有了它蔣介石束手束腳,解放軍則遊刃有餘!(袁載譽)
牛力:對千里躍進大別山戰略決策的研究
1947年七八月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晉冀魯豫野戰軍遵照黨中央和毛澤東的指示,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這一戰略行動,恰似一把利劍插進蔣介石反動統治的心臟,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中國人民...
有多危急?劉鄧大軍親手炸毀用生命換來的重武器!
1947年3月,由於國民黨軍兵力遭到嚴重削弱,蔣介石決定將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陝北以及山東解放區。在山東,蔣介石集中了60個旅的兵力向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發起進攻。而中共中央所在地陝北,則...
三戰三敗後,劉鄧大軍如何扭轉頹勢站穩大別山?
大別山位於湖北、河南和安徽交界地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東可威脅國民黨統治心臟南京、上海,西臨武漢,北可震懾鄭州、洛陽,南靠長江,是打過長江的重要跳板。
1947年,劉、鄧二人如何指揮12萬大軍,千里挺進大別山
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中原野戰軍千里挺進大別山,堪稱解放戰爭的一篇佳作。它是中共方面轉守為攻的一個轉折點,中原野戰軍挺進大別山之後,成功的牽制住了國軍90個旅的部隊,使江南與兩湖地區的國民黨軍隊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