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唯一敢和諸葛亮作對的人,救了百萬生靈,卻留下千古罵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蜀漢唯一敢和諸葛亮作對的人,救了百萬生靈,卻留下千古罵名!

三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一段群才倍出的時期,無數的天才謀士與將領這個風雲變幻的年代閃耀一時,綻放屬於他們的光彩,並在歷史書上留下濃厚的一筆。

只不過,那時真正能看穿歷史軌跡的人卻寥寥無幾,也因為有些人太過耀眼,而讓人們忽略了某些人。

很多大才之人被掩埋於歷史之中,譙周便是如此。

在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後,諸葛亮感於劉備信任之恩,窮盡一生,殫精竭慮匡扶漢室。

七次出蜀伐魏,皆是無功而返。

其中一次,將司馬懿父子困於葫蘆口處想要以大火燒盡司馬懿大軍,讓司馬懿父子葬身於此。

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硬生生澆滅那熊熊之火,讓諸葛亮的一番苦心付之流水。

其實諸葛亮看不透這天下局勢的未來走向嗎?

未必吧,智絕千古的諸葛亮怎麼可能不知道三國最終會歸司馬一家。

只是他不甘願啊,明知天意如此,卻硬要逆天而行。

只為報劉備的知遇之恩。

但也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在蜀漢陣營中能預見未來的人不止有諸葛亮,當時譙周知道諸葛亮數此北伐是逆天而行。

更是勞民傷財,硬是把蜀國綁在戰車上。

雖說譙周是諸葛亮一手提報起來的,但譙周卻沒有顧及到此,一直對諸葛亮的北伐持著反對態度。

這就意味他在諸葛亮在世期間是不能進入蜀國的權利中樞做事的,只能是做個小小的地方官。

直到諸葛亮病逝後,譙周才得以進入蜀國的權力中樞。

但此時的他仍然說不上話,繼承諸葛亮位置的姜維,秉承其遺志,也是多次北伐。

但天意註定,姜維的北伐也只能是無功而犯。

譙周依然是堅持反對北伐,他認為再多次北伐只是加重蜀國百姓的負擔,並不會有多少實際的成果。

還寫下《仇國論》來阻止北伐,但也是無濟於事。

後來的天下局勢發展也的確如譙周所料想那般,蜀國日漸式微,司馬懿牢牢把控魏國的朝政。

大有取而代之的可能。

而在魏國的大軍壓境後,譙周也是力排眾議,一個勁的勸劉禪投降。

但事實上,劉禪早就做好的投降的準備,也藉此機會順理成章的投降,做魏國的階下囚,還鬧出一段樂不思蜀的笑話。

只不過,一直在堅持做正確的事情的譙周卻成替罪羊,人們口中的奸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盤點三國時的六大統帥人物,魏吳蜀各占兩席

三國時,能稱得上是頂級的統帥人物不多,小編認為,曹操、周瑜、諸葛亮、司馬懿、陸遜和姜維這六個人,可以稱得上是頂級的帥才。曹操:一代雄主,頭號的政治家,也是一號的軍事家。在三國前期,基本上是所向無...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什麼要開城投降?

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為藉口,欲奪荊州,出兵攻打東吳,不料起兵前夜張飛被殺,屬下更是逃往東吳,這更加堅定劉備攻打東吳的決心。劉備戰敗逃至白帝城,次年劉備由於病情惡化在白帝城去世後,諸葛亮是一心輔佐劉禪...

劉禪投降後,鄧艾說了這句話,足夠死10次了

千里馬也怕難遇伯樂,這對於鄧艾來說又何嘗不是呢?公元240年,魏國打算在東南一帶屯田,此舉的目的是不言而喻,那就是對付吳國。此時剛好鄧艾前往邊關視察,不單如此,他還提出了「興修水利,分兵屯田,籌...

三國悲劇天才:姜維的人生

對於三國後期蜀國的將領姜維而言,這是一個在歷史裡也並不甚被關注的人物。一方面,是因為三國里名將太多,而這些名將所聚焦的歷史都在三國前期,而姜維所在的後期並不是名將活躍的舞台;另一方面,作為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