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為何淪落到靖康之恥的地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北宋靖康二年,金軍攻破東京,擄走北宋皇帝及大量趙家王公貴族。
在外的康王趙構匆忙即位,集結兵馬,斷金軍後路,開啟了南宋王朝。
前朝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一個黃袍加身,就逼迫前朝小皇帝禪位,開啟了北宋王朝。
因此宋太祖即位後,通過杯酒釋兵權,收回武將的兵權,從此重文輕武。
相互牽制的官職,龐大的官僚體質,國家軍隊的戰鬥力嚴重下降,財政支出巨大,導致國家積貧積弱的困境。
宋仁宗時期,范仲淹在宋仁宗支持下開始改革,但只一年就變法失敗。
宋仁宋駕崩後,年輕銳志的宋神宗開始啟用改革派王安石,企圖通過變法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窘境。
於是在神宗的支持下,一場暴風驟雨開始了。
1/ 富國之路
富國當然要有錢。
錢要哪裡來,當然是從老百姓的身上拿。
到底怎麼拿,既要多拿,百姓也能吃好。
如青苗法,就是官府低利息貸款給百姓,遏制權貴地主的高利貸剝削。
如免役法,由原來的每戶輪流當差,變成不願服役可按貧富比例交錢,地主也不例外。
如水利法,按每戶的貧戶比例交錢,興建水利,鼓勵開荒。
同時官府還管控了市場,遏制商賈壟斷市場,抬高物價。
2/ 強兵之路
強兵,就是軍隊要有作戰能力。
北宋軍隊經費支出龐大,卻養了一堆不能作戰的軍隊。
所以強兵首要是提高士兵素質,王安石採取考核辦法,不合格要降回民籍。
各村裡每戶出一人,組建民兵,閒時接受軍事訓練,維持當地治安。
設置置將法,北宋防止將領和士兵相過於熟悉,出現黃袍加身情況,將領經常被調動,導致軍隊缺乏訓練,凝聚力下降。
王安石採用軍隊設副將專門訓練隊伍。
可能類似八十萬教頭林沖。
這些都是變法中強兵的路線。
3/ 科舉改革
富國強兵當然核心在人才,如何選拔人才是變法重要舉措。
王安石認為詩賦寫的好,並不能做為選拔官員的標準。
廢除死記硬背的考核,採用經策,重在對經文的見解。
過去按資歷提拔官員,王安石採用按政績破格提拔下層官員和士大夫。
宋神宗的急功近利和王安石的過於固執,新政到了地方出現了偏差,百姓叫苦連天。
官員為了政績強制百姓交錢,百姓甚至出現自斷手腕,只為避開保甲法。
有的被逼落草為寇,有的聚眾到王安石門口鬧事。
時至天災,貴族守舊派認為是王安石的變法導致了天怒,而王安石力辯自然災害跟變法無光,此看王安石是無神論者。
又有說太祖立法,祖宗之法不能變。
王安石力排眾議,又有神宗支持,然而反對壓力巨大,甚至皇家貴族都參與,神宗左右猶豫。
王安石甚至不惜和好友司馬光對立,憑著信念一直到神宗去世。
神宗去世後,太后聽政,立馬啟用司馬光,廢除新政,打擊新政派系,幾十年的派系鬥爭,朝廷內部出現了大量消耗,新政勢單力薄,加上地方用人不當,錢都進趙家口袋,百姓變得比之前更加貧困。
死後,除了幾個親人,葬禮冷冷清清。
王安石的一生用幾句話概括,天不足畏,祖宗不足法,言不足恤。
變法是要犧牲的,至少王安石這樣認為。
自王安石變法失敗,北宋的國庫倒是富裕,但派系鬥爭,導致了內部混亂,北宋沒多久就滅亡了。
南宋王朝,將王安石定為罪魁禍首,痛罵一番。
自此後的明清時代,王安石失敗讓統治者對變法顯得謹小慎微,怕重蹈覆轍。
一個堪比歷代明君的皇帝卻勞累一生
宋代皇帝跟其他朝代皇帝有點不一樣,他們天生帶有一種憂國憂民的氣質,這大概跟政治格局有關。自李唐覆滅後中原王朝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小國林立政權更迭加劇了人心分離。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改...
王安石推出的這一項改革制度,司馬光不置不否,蘇軾卻大聲稱好
宋神宗熙寧年間,王安石主持的變法雖然主要側重經濟方面,但也有人事制度改革的嘗試。最初,宋王朝的蔭補制度是為了防止出現現代社會的五十九歲現象而設置,(古人的政治智慧並不比現代人弱多少)是希望這些官...
一個時代,兩個偉人,一個使國家強大,一個把帝國推向深淵
宋太祖趙匡胤導演皇袍加身大戲之後,創建大宋,隨後收南平,滅西蜀,平南漢,滅南唐,僅剩北漢小國及煙雲十六州,天下大局,基本平定。宋太祖趙匡胤與宰相趙普為了結束唐末地方割據與五代十國連年混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