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的歷史情結這麼重?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歷史,在中國人心中,絕非其他國家可比。

因為中國歷史的記載時間最長,綿綿五千年不曾中斷過,司馬遷的《史記》記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司馬光的《資治通鑑》記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

而在世界上,被稱為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寫的那部歷史,他所記載的只不過是古代希臘和波斯之間的一場戰爭,年代跨度僅僅五十年。

對自己的祖先,對自己祖先做的事情,對自己民族的古往今來的發展,沒有濃厚的情節的話,是不可能有這麼長的歷史記載的。

在中國研究歷史也都比其他國家更具優勢。

中國從漢代起,形成一個隔代修史的習慣,大臣給皇帝說了什麼,皇帝批覆什麼,史官們都會記錄下來,然後把這些原始材料放在史館中存放起來,這個王朝滅亡後,下一個王朝會找出一個傑出儒生把這些史料找出來,替前朝編史,,這個就是官修正史,在《二十四史》中,西晉陳壽的《三國志》,修舊唐書,《宋史》,《元史》,《明史》,都屬於官修正史,除了官修正史之外,還有民間修史。

比如司馬遷的《史記》就是民間的。


史記

寫《史記》是司馬遷自己想做的一件事情,並不是漢武帝讓他做的,因為他父親做太史,他的父親臨死之前要求司馬遷要完成這麼一部史籍,司馬遷流淚答應了他父親的請求。

所以,司馬遷就把從皇帝一直到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整理成了第一步紀傳體通史----《史記》,北宋的歐陽修編寫的《新五代史》,也是屬於私人修史的,也屬《二十四史》。

而最長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鑑》,記述從東周戰國初年開始,一直到北宋的趙匡胤建立宋朝的一千多年的歷史,這就是著名的「史界兩司馬」!

那麼,這裡就要介紹一下編史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紀傳體,一種是編年體。

編年體的史書是以年代為中心的,紀傳體的特點是以人物為中心。

司馬遷寫的史記。

歷史跨度是三千年的時間,這是一個非常不可思議的數字,用司馬遷的話,說,就是:

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小編不才,受這些史家先輩的啟迪,今後也要談一談對歷史的看法的,因為生活在這個時代,我比司馬遷還有多處2000年的史資可談,並且有極其方便的網絡媒體,小編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做好此事呢?!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相關文章 

中國古代經典史書排名

1.史記《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與後來...